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三權”促“三變”喚醒農村沉睡資本

[ 作者:新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7 錄入:吳玲香 ]

七月下旬,我們赴貴州安順平壩區就農村集體土地財產權實現方式進行調研。平壩區圍繞“三權”(即確權、賦權、易權)促“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發展思路和該區樂平鎮塘約村的“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模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化農村產權改革,助推農村加快發展

——平壩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經驗

一、“三權”促“三變”,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七權”同確,夯實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在樂平鎮同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七權”精準確權試點。截止我們調研時,樂平鎮已完成“七權”同確總任務的90%以上,全部工作在7月底完成并實現頒證。通過“七權”同確,實現了財產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分離,清晰了集體和個人各類產權,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充分賦權,拓寬農村經濟發展路徑。充分賦權,即賦予農村集體和農民“七權”以流轉、抵押、擔保、入股、處置等多種權能,不僅解決了土地細碎、資金短缺、效益低下等問題,還豐富了農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權的實現方式,拓寬了經濟發展路徑,并且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了農村“沉睡”的資本。

3.推進產權交易,提升農村經濟發展實力。該區搭建了農村產權流轉管理中心+評估+仲裁+擔保+貸款為一體的“一中心四機構”,建立起了以市場化為40%導向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立完善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將抵押、擔保、入股等交易品種放入平臺交易,為交易雙方提供規范便捷的市場信息及政策咨詢等服務。擬建立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綜合培訓中心和權益保障中心等“六大機構”。

二、創新抓活村級合作社,形成集體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平壩區將農村合作社作為富民強村的“牛鼻子”,鼓勵村民以土地、資金與村集體合股聯營,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進行利潤分成,促進村集體與村民的“聯產聯業”、“聯股聯心”。

合作社還突破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常規模式,在其內部組建婦女創業聯合會、紅白理事會,設立勞務輸出公司、建筑公司、運輸公司等,開展綜合培訓,整合優化全村勞動力資源。

合作社還實現了資金統一管理、資源統一規劃、產業統一發展、產品統一銷售,實現了改革紅利統一分享,使農村各類資金資產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為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三權”促“三變”,“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塘約模式(調研組 張乃貴撰寫)

1.基本情況

貴州省安順市坪壩區塘約村是國家級二類貧困村,是安順市農村綜合改革和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改革試點,號稱全區農村綜合改革第一村和全市“七權同確”第一村。該村轄11個村民小組,921戶,3392人,耕地4860畝,森林覆蓋率76.4%。近年來,該村通過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尤其是“三權”促“三變”的積極探索,盤活了農村資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走出了一條抓改革奔小康的發展之路。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5年的8000元,村集體經濟從不到4萬元增加到80萬元。改變了“386199”部隊歷史狀況,農民工返鄉率達80%以上,成為該市的“小康示范村”和“農村綜合改革的樣板”。

2.集體土地財產權實現的主要方式

塘約村集體土地財產權實現的主要方式(或稱主要途徑)是“三權”促“三變”。“三權”就是確權、賦權、易權,“三變”就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1)以確權為手段,夯實“三變”改革基礎。這個確權主要是推進農村產權“七權同確”,即同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林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精準確權。實現了“權證到人、權跟人走”,并建立了農村產權信息管理平臺。

(2)以賦權為突破,加快“三變”改革進程。一是賦予產權主體流轉權能,并成立了土地流轉中心。二是賦予產權主體入股權能。成立了股份合作中心,探索“合股聯營、村社一體”發展道路,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濟發展模式,鼓勵村民以土地和資金與村集體合股聯營,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利潤分成,促進村集體與村民的“聯產聯業”、“聯股聯心”。三是賦予產權主體抵押擔保權能。成立金融服務中心,建立村級金融擔保基金,探索“3+X”放貸模式,創新“金土地貸”、“房惠通”、“特惠貸”等信貸產品,引導產權主體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房屋所有權等抵押擔保貸款,讓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村集體及貧困戶抱團發展。四是賦予產權主體權益權能。成立營銷信息中心,組建營銷團隊,打造特色品牌,通過“互聯網+農產品”,“合作社+物流”的營銷模式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同時,與公司合作開展多項生產與營銷項目,實行訂單生產營銷。

(3)以易權為途徑,顯現“三變”改革成果。一是抓資金投入,保障農村產權交易推進。平壩區共安排近4000萬元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提供資金保障,拿出“兩個一千萬”作為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二是抓改革配套,規范農村產權交易。出臺有關土地流轉、金融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林權流轉等配套文件,讓農村產權交易有據可依、規范運行。

塘約村通過開展“三權”工作,有效地促進了“三變”。在資源變資產方面,通過“七權同確”,賦予產權主體更多的權能,推動了耕地、林地等產權以入股、流轉、抵押、擔保等方式盤活。目前,共流轉土地3843畝,占全村土地的79&,農民通過個人產權抵押擔保獲得貸款1200余萬元,把“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

在資金變股金方面,整合農業、扶貧、水利、發改、交通、財政等部門資金6400余萬元,農民貸款資金1200余萬元,村干部及合作社管理人員籌集資金90萬元,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扶貧項目、美麗鄉村建設項目23個,放大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在農民變股東方面,引導農村將承包地、林地等產權通過流轉的方式入股到金土地合作社,募集股東786名,占農村農戶數的85%。2015年,村集體及合作社分紅80萬元,社員分紅11萬元,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用28萬元;今年預計可實現村集體分紅135萬元,合作社分紅135萬元,社員分紅180萬元。下一步,塘約村將加快“七權”同確步伐,讓全村村民都當上股東,同時,進一步拓寬股權形式,逐步探索將個人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作價折股,參與分紅,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

3.主要特點

塘約模式的核心是“三權”促“三變”,其顯著特點是:整合資源,綜合改革。具體說,就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搞單打獨斗、孤軍作戰,而是把村集體和村民能夠利用的包括土地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通過創辦股份合作社,有效地將集體和村民“沉睡”、“閑置”的資源變成資產,資金變成股金,農民變成股東,從而把集體和農民引上致富的道路,也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從中可以看出,集體土地的財產權自然得以實現,而且在農村致富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生活多彩樂在其中2016-08-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