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中小城市“造城運動”后遺癥凸顯

[ 作者:余賢紅?李鈞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07 錄入:吳玲香 ]

新“雙城記”:繁華與破爛齊飛

最近,半月談記者在中西部多個市縣采訪了解到,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投資大都注重向新城區傾斜,舊城更新改造不僅速度慢而且力度小,新舊城區之間生產生活環境差距越來越大。

現象一:新城區“高大上”,老城區“臟亂差”。

記者在某貧困縣走訪發現,僅一河之隔,新老城區的人居環境呈天壤之別。在該縣老城區一處僅有三四米寬的“繁華”小巷,記者注意到,水果攤、小吃攤、小賣鋪等占道經營、占道堆放雜物、占道停車現象較多,犄角旮旯處丟滿了果皮等生活垃圾。人們戲言“繁華與破爛齊飛”。

由于老城改造速度緩慢,當地老城區的房屋建筑密集、參差不齊,不乏老舊危房,建筑外立面多是水泥灰。城區各類電線、網線密如蛛網,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當地一位居民抱怨說,生活污水管道經常破裂好幾天都沒人修理,“臭氣熏天”。由于居住區光照條件不佳,一些居民還在電線桿和樓房之間隨意拉線,用于晾曬衣服、床單等,置身其中感覺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然而,進入新城區后,城市環境則是另一幅畫面。最明顯的便是建筑規劃更加“高大上”:樓間距至少十幾米,小區內外綠樹成蔭,建筑外墻光鮮明亮、風格統一。周邊的公園也設計得更為現代、前衛,有的還建設了假山、木橋、古亭等,風景宜人。商業配套更加高端上檔次,規劃有大型超市、購物廣場。

在河南中部某地級市記者看見,新城區大道寬闊筆直,水域波光粼粼,道路兩旁高樓林立,一派現代化大都市景象。該市新城區規劃超前,連公共廁所都是豪華標準的,平均每座造價幾十萬元,一些主要街道兩旁的廁所,造價甚至達上百萬元,不僅有空調和WIFI,還備有洗手液,設施一點也不比星級酒店的廁所差。

然而,記者在該市老城區采訪時發現,該區居然有100多座“臭氣熏天,蛆蠅成群,無處下腳”的旱廁。面對國家衛生城市檢查,該地老百姓氣憤地說,領導寧愿花上百萬元修建星級廁所,造面子工程,卻不愿意花幾萬元改造旱廁,說到底還是畸形政績觀作怪。

現象二:新城區門可羅雀,老城區熙熙攘攘。

盡管老城區規劃發展滯后,但在人口布局方面,由于老城區發展歷史較久,人口密度明顯大于新城區。

記者在中部多地采訪看到,老城區的小區、集市里熙熙攘攘,公園里也聚集了休閑健身、吹拉彈唱的居民。今年40歲的饒雙花從鄉下進城務工,選擇在老縣城開裁縫店。她說,老城區人多,生意更好做。新城區雖然環境好,但人氣和商氣一直沒旺起來。

在饒雙花所在的縣城,天黑之后,記者驅車從老城區駛往新城區,整體光亮度逐漸降低,新區內高聳的樓盤黑影幢幢。一棟二十多層的高樓里,亮燈的房屋不足十間。高樓下的商鋪稀稀落落,街道上也是夜闌人靜。

現象三:新城區資產升值快,老城區加速衰敗。

從未來發展潛力來看,新老城區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由于老城區行政機構和中高收入群體逐步向新城遷移,新城區資產價格逐漸上漲;而外來流動人口和低收入群體則滯留于老城區,老城區發展呈衰敗之勢。

在中部某縣新城區一段1公里左右的道路兩側,記者注意到,當地民政局、林業局等10多棟縣政府職能部門大樓沿大街一字排開,每棟樓都有七八層之高,外表壯觀。當地一位居民說:“每個部門不過幾十至上百人,哪用得了這么多樓,完全可以合署辦公嘛。縣里面大建辦公樓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拉開城市框架,吸引人口流入新城。”

與此相對應的是,由于老城區改造速度緩慢,老城區資產價格與新區資產價格呈逆向發展。一位從事餐飲業的店主告訴記者,新城區的房屋租價很高,而在老城區租一間兩室一廳的房子每月只需要600元,有錢的都會去新城區買房。

圈而不建,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記者調研發現,中部某縣級市近年來城市建設步伐較快,其經濟開發區去年成功獲批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但該開發區圈而未建的土地多達10余處,地上野草甚至高過圍墻,有的企業干脆把場地用于種苗木。園區內還有多個企業廢棄的廠房或工棚,有的廠房甚至只是一個框架,周邊荒草叢生。

當地57歲的農民張東告訴記者,村里1000多畝地早在2009年就被征收,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小部分土地得到利用。“好多地既不能拿來耕種,也沒有發展工業,就這么荒掉了,實在很心疼。”

“攤大餅”式的造城運動透支了土地資源,后續發展所需土地指標捉襟見肘。與此同時,由于產業支撐不力,開發區難以創造穩定的就業和吸引足夠的人口聚集,區內商業、教育、醫療、餐飲、娛樂等服務設施都較為缺乏。

工業園區如此,一些新建的居民社區亦如此。錦和新城,一個昔日河南省的樣板工程,如今成為農民的放羊場。這座位于滑縣新區的居民區,曾是河南省規模最大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記者近日在錦和新城二期看到,46棟10多層高的住宅樓拔地而起,排列整齊,在周邊農田和低矮房屋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走進小區,卻發現空空蕩蕩、雜草叢生,還有附近村民在空地上放羊。

這一情況并非個案。在河南許昌、漯河、焦作等地,都存在類似的新型農村社區(有的叫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有的樓蓋了一半就扔在那里,有的主體豎起來了卻沒有后續施工,造成巨大浪費。

拉大框架,配套設施閑置虧損

近幾年,我國高鐵發展很快,為了拉大城市框架,許多地方把高鐵站建到新城區,并配套建設高檔豪華的汽車客運站。結果因為攤子鋪得太大,配套汽車站閑置浪費嚴重,經營舉步維艱。

近日,記者在河南鶴壁高鐵站旁的汽車站看到,一樓“富麗堂皇”的候車廳幾乎沒有乘客,空空蕩蕩,6層大樓僅啟用了1層。在鄭州汽車客運東站,客運站僅啟用1/4,豪華的候車大廳2樓成了打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在許昌汽車客運東站,2層完全沒啟用,1層僅啟用一半左右,偌大的停車場僅停有2輛大巴車,鮮有乘客進出。

豪華而沒有人氣的客運站讓相關企業的經營雪上加霜。“我們場站每年虧損1000多萬元,收入抵不上支出,每年都在虧損。”河南一家客運站的站長直言,地方政府存在打造“面子工程”的傾向,相關規劃的前瞻性不足,和形勢不相符。

過度透支,地方債務風險加大

一些城市新區開發建設的投資需求動輒幾十億元乃至幾百億元,遠遠超出中小城市的投融資能力,導致負債規模急劇攀升,地方債務風險不斷加大,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逐漸被“鎖死”。

某縣級市一名已落馬的市委書記被群眾稱為“不愛黨建愛城建”。在他主政期間,該市共拆除上百萬平方米,建了150萬平方米。這名書記到任時,政府財政結余有12億元,3年后這位書記離任時,政府負債高達79億元。2016年,該市財政總收入16.4億元。按此計算,即使該市一分錢不花,要還清這筆負債也需要近5年時間。

為增加財政收入,當地選擇大力發展房地產業。記者調研發現,在這個城區常住人口僅2萬人的小城,規模較大的新樓盤就有10多個,陷入房地產庫存高企、小區入住率低的局面。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樓盤停建、購房者和農民工上訪等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棘手問題。

中部某省住建廳2016年房管局長座談會信息顯示,各縣市均有大量商品房庫存。有的地市商品房庫存達357萬平方米,這還不包括在建的750余萬平方米。當地房管部門認為,從地方人口數量來看,完全去庫存幾乎不可能。

由于城市建設資源過度向新區投入,老城區發展欠賬較多,老城區逐漸成為中低收入群體的集聚區。新老城區發展差距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使部分居民產生“被拋棄感”,部分老城區成為一些社會問題的滋生地。

中部某縣一位83歲的嚴姓居民說:“最近幾年,政府主要是在發展新城區,老城區變化不大,還是老樣子。一到下雨天路上污水橫流,內澇嚴重。我祖祖輩輩都在這里住,希望城市發展不要把我們遺忘了。”

記者點評:“造城運動”亟須糾偏

一些地方新區建設之所以走偏,既有舊城改造難度大的客觀原因,也有一些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和治理思路出現偏差的主觀因素。中小城市建設應以人為本,統籌考慮,均衡新城與老城之間的發展與人居環境建設。

從主觀上看,部分干部缺乏擔當,回避舊城改造難題。由于老城區人口密集、舊城改造涉及群體多、拆遷難度大,部分領導干部不愿碰硬,擔心惹事上身,而開辟新區搞城市建設的難度則小很多。無怪乎一位鄉黨委書記直言不諱:“部分官員對舊城改造產生畏難情緒,首先想的不是去解決難題,而是去躲避問題。”

一些干部政績觀出現偏差,將城建當作“面子工程”而非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在一些領導干部看來,新區如白紙一張,任你“涂鴉”,一支筆就能在規劃上劃拉出一大片,很容易出政績。但老城區基本定型,改得再好也弄不出一朵花來。

還有部分干部急于出政績,認為造新城反正是用政府的錢,換屆之后,新區建設的后遺癥自會有人來收拾。在這種心態支配下,城市資源被提前“消費”,給未來發展留下一個爛攤子。

“造城運動”的后遺癥值得警惕。不可否認,受歷史規劃的局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部分中小城市進一步發展確實需要拓寬城市區域空間,改善人居環境。但造新城需要科學決策、統籌安排、穩步推進。在此過程中,應正視和維護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絕不能拍腦袋決策、拍桌子上馬、拍屁股走人,在大干快上、轟轟烈烈之后,留下一地雞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半月談網 2017-08-0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青青在线观看 |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色国语对白在线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