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完善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工作機制的意見》,其中要求多措并舉,壓實耕地保護屬地監管責任,明確提出推進“田長制”實行耕地保護網絡化監管。而在早前,山東、天津、河南、黑龍江、北京等地,也出臺了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那么“田長”究竟是多大的官兒?“田長”的職責權力都是什么?對于各個地方參與制定、起草《意見》的部門來說,“田長制”意味著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是在以政策手段守護耕地紅線。而對于“田長”而言,土地的命運也在這一刻,開始真正與個人的責任聯系在了一起。
在山東濱州,三級田長每周都需要巡查村內耕地。無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北京:年底全面建成“田長制”
四月初,北京市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為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北京市將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對永久基本農田開展全面評估和調整補劃,推動農田空間布局優化、質量提升。《方案》特別要求建立“田長制”, 實行接任、離任交清單制度,把耕地保護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北京繼全國多地之后,開始以政策手段守護耕地紅線。
事實上,在三月初北京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上,與《方案》一同審議通過的,還有《北京市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意見》將保護建設利用好15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作為工作目標,要求到2021年底,市、區、鄉鎮、村四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基本形成,工作格局基本確立。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獲悉,《意見》將優化農田布局、抓好農田保護、加強農田建設、強化農田利用、嚴格農田管理作為長期以來,耕地工作的主要任務,其中明確提到,將落實百萬畝綠色糧菜生產任務、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僅有150萬畝 北京的耕地不能再少了
提及2021年起推行田長制的原因,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向記者介紹了三大背景。“其一是落實中央耕地保護要求,在此前的中央農村會議和中央經濟會議上,耕地問題曾被反復提及。同時,經過疫情階段,北京市確實面臨一些穩產保供的壓力,其中還包括比如在未來五年,北京蔬菜需要達到25%的供應率。這些就都需要我們對農田耕地加強管理。”
此外,近年來,北京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田長制’責任體系的建立,也是繼河長制和林長制之后,向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又邁進了一步。”
第三點原因在于多年以來,北京耕地保護面臨的巨大壓力。據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耕地面積增達910萬畝,到了2000年時,耕地面積不足50年前的一半。特別是2016年到2018年間,北京耕地面積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銳減了近200萬畝的耕地。同時,盡管近十年來,耕地質量總體提高,但耕地中低產田占比較大,資料顯示,2018年全市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4.79,四分之三為中低產田。
據悉,2017年,北京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約151.6萬,這也劃出了北京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紅線。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級領導、高級農藝師鄭渝向新京報記者表達了對北京耕地面積持續減少的擔憂,“保護耕地一直存在壓力,而動力始終不足”,“但這么大的北京,如果沒有基本的耕地是很危險的。實際上,北京的耕地不能再少了,北京的耕地也不能再被占了。”
落實“田長制”為保地增動力
鄭渝談及“田長制”的政策背景時說,面對耕地保護存在的壓力,制定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在壓力面前補足農田保護的動力,落實“田長制”,就是為了保護、利用、建設好北京現存的150余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
“‘田長制’的核心主要在落實責任,參照從前林長制、河長制的方式,一層一層地把責任和壓力的機制建起來。巡查時出現問題,是要問責到位的。”鄭渝說,按照工作要求,到2021年底,市、區、鄉鎮、村四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將全面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將基本形成,工作格局也將基本確立。還將落實百萬畝綠色糧菜生產任務,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鄭渝談到,按照北京市的城市面積來算,北京的耕地面積僅僅占城市的6%。“這個數不能再少了。我希望我們的媒體,社會都能關注到北京的耕地,共同把這點地保護好、利用好。”
近日,新京報記者也從北京農業農村局獲悉,多區縣正在依照北京市印發的《意見》,并且參照此前實施的河長制的工作經驗,制定“田長制”的實施方案,計劃在年內健全“田長制”體制機制,同時,北京地區也將參考學習此前率先試行“田長制”省市的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細則。
據悉,農業部門和規劃部門將同時推行《意見》實施。“耕地保護方面,是由國土規劃部門來進行,但保住了,也不能讓地荒著,這就需要我們農業部門來把握如何用地。”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介紹,兩部門結合也是北京落實“田長制”的創新和優勢,職能部門也將強化管理和服務,鼓勵基層對于農田保護的探索和實踐。
壓實屬地責任 全國多地率先探索“田長制”
4月12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完善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工作機制的意見》,其中要求多措并舉,壓實耕地保護屬地監管責任,明確提出推動建立“田長制”,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
事實上,北京并非是全國第一個實行“田長制”的省市。在此之前,全國多個省份已有先行試點工作有序展開。例如,山東作為農業大省,早在2017年便在全省范圍內開始探索試行三級“田長制”;2020年6月,臨近的天津市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已在全市10個涉農區落實“田長制”;去年年底,河南也開始多地試點,系統推進網格化“田長”、“山長”制,助力保田護山;今年年初,在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探索實行“田長制”,也成為了助力黑土地保護的措施之一。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各地“田長制”的初期落實,多先以“試點”方式推行。在山東省第一個在全市層面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田長制”的濱州市,已在去年年底,實現每塊耕地有“田長”,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全覆蓋的管理模式。
山東:5000余土地守護人已就位
“田長”究竟是多大的官兒?各地其實不一樣。北京市推行,市、區、鄉鎮、村四級“田長制”,山東濱州市推行縣、鄉、村三級“田長”,黑龍江擬設置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等7個層次的“田長”,“田長”不是官銜,而是相關各層級干部即將對應的職責,“守土有責”。
目前,山東濱州市已共設立縣、鄉、村三級“田長”5410名,其中的5311名“田長”是三級田長,他們是最基層的田間守護者。在濱州無棣縣信陽鎮,閆洪巖是北趙家村的黨支部書記,而從去年起,他也是全市5311名三級“田長”中的一員,肩負起了全村約1000畝永久基本農田的平安保障工作。
北趙家村的耕地位于村東側,從地圖上看,全村的耕地集中,比起村莊的面積大了不止兩三倍。寫有閆洪巖姓名、電話、和職責的三級田長標識牌就立在農田邊,自從去年當上田長以來,每周不定時地在村農田里“打轉”就成了閆洪巖的固定任務。村里有的地還是土路,他騎著電動車巡視一圈農田耕地最少也要半小時,田上有雜物,他得管,“有時地里要有垃圾廢物,得及時督促農戶清運。”田上沒作物,他也得管,“土地是不能撂荒的,原來我們這里村民覺得種糧不值錢,在田上種了樹就出去打工了,這兩年國家強調禁止土地‘非糧化’、‘非農化’,我們這里就搞起了退林還耕。”
有時候碰到村民取土,在閆洪巖這個田長來看,這事兒更得管,“這就屬于破壞耕地了。之前一次,村里搞養殖的農戶為了墊牛糞跑來取土,就正碰上我在地里巡視。”閆洪巖說,在村里,土地保護的工作不是在落實“田長制”時才剛剛開始,當村委會書記第四年,他早對保護土地的宣教和監督不陌生,“但真當上田長,還是覺得更有壓力,畢竟村里的地有了任何閃失,都要擔起責任嘛。村里人均耕地本來不多,少了一分一厘,我都對不住村里人。”
據悉,自2017年開始,山東省開始探索三級“田長制”,截止到去年年底,“田長制”已經在濱州市全面推行,實現了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全方位、全覆蓋管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鎮一級的田長制實施方案中,田長的職責任務更加明確,除了要求及時發現、制止違法違規建設農業設施、挖湖造景、亂占耕地、破壞農田等行為外,還要求杜絕破壞、撂荒、改變種植結構等現象的發生,村一級田長的工作,也許每周定期匯報。
除了在政策上有所創新和試點,在科技方面,當地也為各個田長“量身定制”了新工具。新京報記者從濱州市無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可用于手機終端巡查、拍照、測量的“掌上管地”APP正在開發當中,預計在今年下半年,APP將與被稱為“天眼”的高空高清攝像頭監管系統形成聯動,屆時,田長們即可使用手機,實現對農田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
天津:10區全面落實田長制
2020年4月,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了《全面實施耕地保護“田長制”管理的意見》。《意見》要求到2020年12月底前全市10個有農業的區要全面落實以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為目標的“田長制”,建立每塊耕地有田長的管理模式,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全覆蓋。
與北京不同,天津的“田長制”由區、鄉鎮、行政村構成,共分三級。“田長制”制度落實情況將納入年度耕地保護責任書,市級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指標將非法占用耕地情況設置為常態考核項,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一并納入市政府對各區政府的績效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效用。
河南:試點推進“網格化田長制、山長制”
2020年12月,河南省啟動自然資源管理“網格化田長制、山長制”試點,選取平頂山、鶴壁、新鄉、商丘、信陽5市的11個縣(市、區)、32個鄉(鎮)、128個村作為試點,先行推進“網格化田長制、山長制”。
今年以來,河南多地啟動網格化管理田長制工作。據悉,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河南省各試點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以行政區劃為基礎建立監管“一張網”。具體內容包括合理劃分若干網格,完善網格管理隊伍、責任清單、考核辦法,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形成省轄市一級網、縣(市、區)二級網、鄉(鎮)三級網、行政村四級網的網格化監管,實現各網格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監管,確保各類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黑龍江:探索田長制 保護“耕地大熊貓”
今年2月19日,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黑龍江省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探索推行田長制,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提升耕地質量。
據悉,黑龍江省將參照河湖長制的做法,按照行政區劃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黑土耕地保護管理責任體系,通過設置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等7個層次的田長,落實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