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以創新機制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

[ 作者:農民日報評論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11 錄入:吳玲香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同時強調,要加大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發揮財政投入對結構性改革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對下一步如何通過創新投入機制來補齊農業基礎建設短板明確了目標和路徑。

近年來,在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用水比重下降等硬約束下,何以實現連續豐收?關鍵就在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新的跨越。以水利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提速,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不斷進步,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耕作方式加快變革,打下堅實物質技術基礎,也標志著農業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由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足,農機裝備水平相對較低,抗災減災能力不強,我國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遠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刻,必須加快補上這些短板。這本身既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農民可以非農化,但耕地不能非農化,否則我們賴以吃飯的家底就沒了。現在,耕地紅線的意識基本建立起來了,但不少地方中低產田數量仍然較多,這既是農業發展的瓶頸制約,也是增產的潛力所在。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既要重數量,也要提質量,更要優布局。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同時,要統一建設標準,充實建設內容,完善配套設施。還要優化布局,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

有肥無水望天哭,解決靠天吃飯問題,根本一條就是大興農田水利。目前我國在農田水利方面欠債很多,必須將其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既要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也要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更要通過改革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積極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及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加強農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間渠系配套。同時,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節水灌溉技術,建立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護。

農業發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和物質裝備水平的提高,要加快構建頂天立地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格局。頂天就是瞄準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實施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重點突破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立地就是堅持產業和市場需求導向,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

要補齊短板亟需加大投入。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從這些話語中,能夠看出中央對于三農加大投入的決心。但解決好投入問題,不僅要在增量上想辦法,更要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重點是要在整合涉農項目上和創新投入機制上下功夫。當前,調整結構、優化存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存在巨大空間和潛力。首先,要加強對農業結構性改革的支持,特別是要加大對農業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支持。其次,要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把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第三,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將分散在國土、農業、水利、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的建設項目資金打包,統籌推進實施。第四,要探索不同層級整合涉農資金的有效方式,既發揮中央部門宏觀指導職能,又充分調動地方整合項目資金的積極性,讓地方能整合、敢整合,同時,還要管好資金,堅決防止貪污腐敗。

當前財政收入偏緊,但社會資金總體寬裕,隨著其他行業投資機會和效益降低,農業農村逐漸成為前景看好的投資高地,對于彌補農業資金供給短缺正在發揮重要作用。財政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引導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發揮好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要創新農業農村投入的思路和辦法,通過基金、貼息、擔保等途徑,引導和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形成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協同投入三農的格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1090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 |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最新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