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針對房地產市場稱,為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這意味著將有一億農民轉型為市民,在加快城鎮化建設,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同時,解除這批新市民落戶城鎮的后顧之憂,讓其盡快適應城市生活,在城市中安身立命成為了政府工作的重點難點,務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鼓勵購房。解除農民落戶城鎮的后顧之憂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中國有句老話,有恒產才有恒心。雖然大多農民工因現實束縛選擇在城市長期租房,但大多城市公共租賃房不夠發達,租住商品房價格較高還不夠穩定,加上農民“房子才是歸宿”的固有觀念也讓無房農民工很難安心在城市落戶。以租房方式解決很多農民的落戶問題不現實,因此,合理調整房價,合適的政策傾斜鼓勵農民工購房是解除農民落戶城鎮的后顧之憂的前提。
解決就業。對于有志于在城市落戶的農民來說,鼓勵他們買房、落戶,除了購房政策傾斜之外,讓他們對未來生活有穩定的預期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政策為其提升就業的能力和提供穩定的工作。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僅能為新市民提供穩定的收入,生活的保障,還能夠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險,使這些農民工解除對退休之后的生活安全感的后顧之憂。
保障權益。“安土重遷”、“葉落歸根”的觀念在中國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尤其是廣大農民。對于許多有志于在城市落戶的農民,擔心其在農村的宅基地及耕地被強制收回成為了他們落戶城鎮最大的后顧之憂。因此,保護新市民在農村的宅基地及耕地權益,鼓勵出租、流轉、抵押、融資,是解除農民在城鎮落戶的后顧之憂的關鍵。
總而言之,只有完全解除農民落戶城鎮的后顧之憂,才能更好完成農民到市民的轉化,才能讓新市民更好適應城鎮生活,得到生活的安全感,才能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邵陽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