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金融現在是個處于探索階段的新領域,好比尚未一統天下、群雄并起的混沌亂世,各種模式不一而足,但依然荊棘滿地。
農村土地金融的黃金機遇
我國服務于農村的金融其實早已有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曾對媒體表示,有人說中國沒有“惠普金融”,其實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計血本地深入鄉鎮比大多數國家都早了好多年,比如農村信用社,這是很多發達國家都不具備的。
只是,不管是農村信用社也要,農業銀行、儲蓄也好,對于目前日益龐大的農村信貸需求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小農經濟注定要成為歷史,大規模現代農業的發展把農村“土地金融”推到前臺是時代的必然。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民手里原有的最具價值的東西——土地,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是農村金融“活”不起來的最大瓶頸。2009年起,國家開始大力支持土地流轉,農村土地金融開始了最初期的摸索;2015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要開展“兩權”,即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的抵押貸款試點,正式賦予“兩權”抵押融資功能,并提出要推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農村土地金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農村土地金融的未來之路:土地信托+土地流轉
如今,不管是信托行業還是土地流轉行業的巨頭,對未來農村土地金融的長遠布局都著眼于土地信托。
什么是土地信托?土地信托就是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人(即委托人)將自己的土地托付給專業組織或機構進行更科學的規劃與管理,并簽訂信托契約,保障委托人的權益和收益。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現代化大規模農業正是在信托制度的支撐下蓬勃發展起來的。土地信托的本質在于土地所有權和收益權的分離,并且通過銀行、信托機構以及專業性農業開發商與委托人的多方合作,各司其職,各取所長,讓土地價值最大化,解決了傳統農業籌資難、收益不穩定的問題。在這樣的良性業態之下,“三農”領域的更多金融創新才能不斷孕育。
“土地銀行”會是土地與資本聯姻的終極模式嗎?
目前我國的土地信托仍然處于較稚嫩的階段,在紹興、益陽等地有一些嘗試,但多以地方政府主導為主,市場的力量參與不多。農村土地金融在未來還需要更市場化,才能發揮市場效應,達到更合理的資源配置。
中國土地流轉第一品牌 “土流網”(www.tuliu.com)的創始人伍勇認為,在土地信托模式下最終將萌生“土地銀行”,這是農村土地金融的未來趨勢:“我們幫農民管理土地,為農民提供固定收益;為企業管理土地,讓企業獲得固定收益。”而隨著土地流轉規模越來越大,最終可以實現將土地變為可攜帶資產,農戶可以將自己的土地“存入”土地銀行,土地銀行則提供土地憑證,農民自由遷徙將成為可能。
當然,這是農村土地金融發展到更成熟階段的后話,在先階段,由于我國目前專業性的農村土地評估人員和機構稀缺,而土地流轉市場機制也還不健全,土地估值難、變現難兩大問題還擺在眼前。
而土流網在國內所有土地流轉平臺里,具有解決這兩大問題的先天優勢,通過7年9200萬畝流轉交易的積累和土地流轉“大數據”的建立,土流網在農村土地評估和實現土地快速變現方面已經有足夠豐富的經驗。
而接下來,土流網將與銀行、保險公司展開三方合作,銀行提供資金,保險公司作風險擔保,土流網提供專業性的土地評估和變現處置。
在“三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之下,農村土地金融已經走上快車道,40萬億估值、66.9億畝面積的農村集體土地背后,也許就在不遠的未來,就將誕生中國第一家航母級的“土地銀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