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系列報道
“很多人在問,中國是不是把收入作為貧困人口的第一標準?答案是否定的。是否脫貧關鍵要看有沒有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共享發展:向絕對貧困宣戰”分會場上說。
韓俊指出,貧困的識別是多維的,脫貧的標準也是多維的。2010年聯合國曾經提出,要用教育、醫療和食品這三個維度來衡量貧困。可以說,中國要給每個農戶建一個檔案,這就是多維的識別貧困的生動實踐。中國的扶貧政策也是以消除多維貧困這個理念為指導的。
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今后五年,我國又該如何保證讓這些貧困人口在現有的標準下全部實現脫貧?
對此,韓俊指出,現在的減貧工作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我們提出的戰略是精準脫貧、精準扶貧。“過去中國的減貧瞄準的是貧困縣、貧困地區,今后應該瞄準貧困戶、貧困人口。過去叫‘大水漫灌’,今后應該是‘精準滴灌’。”韓俊解釋道。
另外,過去扶貧很多時候是“輸血”,今后要更加注重“造血”,提高“造血”的能力。把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放在第一位,很多人擔心,中國在減貧的過程當中會不會陷入所謂的福利陷阱?現在的貧困人口絕大部分應該通過扶持發展生產、就業來擺脫貧困,而對于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我們要通過社會保障來兜底,能扶必扶,應保盡保,這是我們的政策理念。
韓俊最后強調,即便發達國家也一定有相對貧困人口需要扶持,這是規律。美國現在的貧困標準是食品支出占到家庭支出的1/3,在美國這樣的家庭占13%。所以,中國現有貧困標準下的人口脫貧了,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減貧事業畫上了一個“句號”,只是畫了一個“分號”。減貧、扶貧濟困永遠在路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記者:曹方超)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