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各地,哪里有華人居住,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就在哪里得到彰顯。”4月9日,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參加布依族“三月三”節日活動的瑞典華人總會副會長、斯德哥爾摩大學人類學教授安明玉認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表演及民俗工藝展示、民俗的生活方式等,共同形成了對中華民族文化上的認同。”
“鄉愁就是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安明玉認為,貞豐布依族的“三月三”節日就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魂留鄉愁”的“活記憶”。
“‘三月三'節日是布依族民間'看得見的鄉愁',這是一種情愫,更是一種文化表達。”安明玉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充溢著鄉愁的歷史,多民族共生也決定了多元文化共榮,多種鄉愁記憶共存。”
“中國傳統文化不止一個,每個民族的傳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明玉告訴中新網記者,在黔西南州,他看到了傳統文化多元共生的和諧景象。在貞豐,更了解到貞豐縣借助打造貴州省首個民族文化旅游扶貧試驗區的契機,依托境內豐富的民族文化、自然山水等旅游資源,走出一條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山地旅游文化發展之路。
近年來,貞豐縣十分重視在脫貧攻堅中建成美麗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引入現代規劃要素,杜絕大拆大建,尊重布依族歷史文化,科學統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真正實現“看得見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
世界上曾有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傳承不斷的只有中華文化。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不斷的重要內容,也是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安明玉同行的北歐投資銀行亞太區首席代表邵雪民說:“貴州不要把傳統民族村落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小鎮和村莊,打開全域旅游的規模和視野,推進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加強保護,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
邵雪民說:“外來游客到貴州一定是因為這里的山水人文可以找到鄉愁記憶,如果沒有這個,貴州的魅力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還能夠讓更多海內外友好人士感知中國變化。”貞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蒙立勝認為,“觀念、知識、藝術、制度、民俗、產業等各種文化形態的發展變化,都能夠形成影響力,讓人們不斷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民俗文化也是我們'看得見的鄉愁'。它代表了中華文化最典型、最核心、最實際的東西。”安明玉說,“對傳統文化、本土文化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這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問題,也有著民族性格保持和國家文化安全的必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網4月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