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消息(記者高妍蕊) 10月29日,“國研智庫論壇2016·湘江論壇暨世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峰會”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舉行。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主題演講單元,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劉奇作主旨發言。他指出,中國的城鎮化自古至今經歷了三次高潮,三次城鎮化高潮帶來了城市城鎮的興旺發達,這些城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如果把這種歷史積淀活化起來,就是很好的旅游資源。
“古鎮的新動能就是活化歷史,開發旅游。”劉奇指出,到2014年底,全國的旅游人次約為36億,到鄉村旅游的約為12億人次;到2015年底,到鄉村旅游的人次已經增長到約20億人次,一年增加了大約8億。有專家預測,到“十三五”時期末,鄉村旅游可能達到五六十億人次,其市場潛力非常大,開發的前景非常廣闊。
為什么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鄉村旅游現象?他分析,六大因素使得鄉村旅游越來越興盛:一是收入的提高;二是休閑時間的增多;三是交通通訊的發達; 四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五是城市病的加劇;六是“盛世鄉愁”的呼喚。
鄉村旅游對于城鎮建設與發展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劉奇認為,第一,激活了閑散資源。包括閑置的人力資源、閑散時間、閑置房屋等。第二,促進農業創新轉型。一是推進“三產”融合;二是實現方式的轉型;三是實現路徑的轉型;四是實現產品質量的轉型;五是實現功能的轉型。第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與改革。第四,提升了新農村建設的內生動力。第五,實現三次中國城市創富神話。
劉奇強調,“當前社會消費已經從大眾消費向分眾消費、小眾消費,最后向個性化消費發展。”因此,我們今天發展鄉村旅游也要分門別類,根據不同的需求打造不同的類型。不管哪種類型,都要盡量做到“有景可看、有物可購、有食可居、有路可通、有網可上、有文可化、有驗可體、有情可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