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關于參與發起設立相互保險組織的公告稱,為優化經營結構、拓寬業務領域,提升綜合競爭力,在不影響主營業務發展的前提下,該公司擬出借自有資金2000萬元,參與發起設立相互保險組織,名為“同助財產相互保險公司”。
自2015年2月《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出臺,為相互保險組織設立、運行提供法律依據后,相互保險牌照也成了一塊香餑餑。從國際保險市場、特別是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相互保險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營農業保險的主要組織形式。反觀我國,雖然保險市場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三,但相互保險市場份額幾乎為零。
相互保險試水從農業起步
為加大農業保險發展力度,近年來,我國政府在部分地區開展了農業相互保險試點工作。2005年1月11日,我國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在黑龍江墾區設立,這不僅填補了我國相互制保險公司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記者了解,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以會員為單位,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模式。在運營上,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選擇“防保結合”模式,并且采用了以統一經營為主導,保險社互助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雙層管理體制。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該公司建立了“農戶繳一塊,農墾總局籌一塊,國家補一塊”的模式。目前,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承保糧食作物面積2200多萬畝,參保戶達20多萬戶,保費收入增長迅速,成為全國承保農作物面積最大的保險公司,對其他行業相互保險組織起步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正是在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試點的基礎上,2015年2月,保監會對外發布《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這被認為是相互保險正式擴容的信號。就在當年9月,保監會受理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總社、信美相互人壽、匯友建工相互保險三家互助保險公司遞交的申請材料。自此,相互保險在我國正式進入試水階段。
相互保險在農村更有市場
應該說,相互保險作為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的補充,在我國農業保險市場中具有良好的生存土壤。
首先,我國發展農業相互保險的社會基礎較好。我國農村有互助合作的傳統,因此,相互保險容易被農民所接受。相互保險公司是投保人之間的互助機構,它不以盈利為最終目的,農民之間互助互濟,直接體現了損失分攤的共濟原則,符合我國傳統的互助觀念。
其次,相互保險組織在我國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如職工保險互助會、船東互保協會等相互保險組織已經開展多年。股份制保險公司不大愿意承保農業保險,為了規避農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更應該發展農業相互保險,以提高專業化經營水平,使農業保險得到快速發展。
再次,政策性農業保險本身更適合發展相互保險。一般來講,農業保險屬于政策性保險領域,但目前股份制保險公司是我國農業保險的主要經營者,其目的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和政策性保險的初衷相違背。然而,相互保險公司則把保險人和投保人統一起來,是參保農民根據自愿互利的原則合作建立的,實現了公司、客戶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在實現保險人利益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發揮政策性保險準公共產品的社會效益。從其社會使命來看,并不局限于其成員的利益,與國家扶持農業保險發展的目標相吻合,維護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
最后,農業互助保險在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業已具備。雖然我國農業相互保險發展剛剛起步,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相比,在企業性質、所適用的法律法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保險開發、定價及準備金的管理等技術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自1980年我國恢復保險業經營以來,股份制保險公司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經營管理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以,現階段建立農業相互保險制度需要的經營管理經驗和技術條件我們已經具備。
農險互助化面臨更高風險
當然,相互保險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業相互保險業務的開展所需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在實際運行時困難重重。此外,由于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不像股份制保險公司擁有充足的資本金用于承受未預期的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所以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略顯不足。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農業相互保險組織的風險分散機制尚未建立。因為農業保險具有高風險、高賠付的特征,在缺乏巨災風險基金和農業再保險機制的條件下,如果發生大范圍災害,力量薄弱的農業相互保險組織很可能出現難以承擔全部賠款的情況,這將直接影響農業保險業務的穩定性。另外,農業相互保險組織的資本籌措能力明顯不足,資金實力有限,規模較小,難以應對巨災風險。因此,建立與農業相互保險相適應的風險分散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以上問題,在農業相互保險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需要致力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成立獨立的相互保險公司監管機構以及建立健全風險分散機制。而在這一過程中,則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因為農業保險屬于準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另外,受農業生產周期長、自然災害種類多等影響,農業保險業務又面臨著高風險。因此,政府應該對農業相互保險在政策和稅收上實行必要的補貼,以此激勵農民投保,降低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的風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