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互聯網+” 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是農業領域一次帶有全局性、前瞻性意義的全國性會議。
互聯網以其互聯互通的特質和無遠弗屆的屬性,正在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新農民的培育提供了難得的風口。伴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四化同步”過程中城鄉一體化不斷發展,農業正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正越來越成為令人向往的樂土,我們看到,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 “農民”,也終將完成從“身份”到“職業”的轉變,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
農村是中華文化的起源地。農耕文化在我國有深厚的基礎,它已經成為國人血液中不可磨滅的文化基因。歷史上,無數的文人騷客在唐詩宋詞中留下了鄉村田園的美好詩篇。如今,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浪潮下,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人們心中那份渴求自然、親近土地的天性往往會被喚醒。向農村的精神回歸,也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發自內心的選擇。物以稀為貴,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將不再是稀缺資源,鄉村間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慢生活的節奏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務農是人類本性的回歸,人類誕生以來,漫長的歷史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從事農業,都在與有生命的東西交流。因此,我們相信,未來最理想的職業是務農,農民將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