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的內涵、目標和意義,強調了其嚴肅性,并從劃定和嚴守兩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兑庖姟返挠“l,標志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從先行先試階段轉變為生根落地階段。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空間不斷遭侵占,民眾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和環境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形勢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環境改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俗話說,知易行難?!昂梦募备獔绦泻寐鋵嵑谩τ谏鷳B保護紅線的劃定,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紅線劃定應政策先行。生態保護紅線能否最大化地發揮作用取決于政策的制定。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紅線”比“劃紅線”更為重要?!兑庖姟窂穆鋵崒俚毓芾碡熑巍⒚鞔_紅線優先地位、實施嚴格用途管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監管平臺、評估機制和加強監管執法監督等方面提出了管控措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在《意見》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的框架之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更為具體的技術規范、管理章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要讓地方政府意識到紅線的重要性和嚴肅性,讓領導干部意識到紅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責。
第二,紅線劃定應科學合理。《意見》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本質上,紅線有著促進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綠色發展,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作用。因此,劃定過程中應以科學為基礎,尊重客觀事實,充分對接其他規劃,該劃的一定要劃,真正把生態功能重要的區域涵蓋進去。另一方面,當前不同的規劃,其規劃期限各不相同,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常以5年為周期,土地和環境功能區等規劃以10到20年為周期,城市總體規劃以20年為周期。而紅線為不可逾越的“鐵線”,一旦劃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因此,其他相關部門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劃定過程中要互相協調。
第三,紅線劃定應形成合力。生態保護紅線是空間規劃的基礎,涉及部門廣,協調難度大。在實際劃定過程中,如果地方政府不重視,又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劃定工作往往困難重重。要明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不僅僅是環保和發改部門的事,其他有關部門應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地方黨委和政府作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應該統籌好劃定工作,建立高效順暢的協調機制,明確責任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論證,廣泛征求意見,有序推進劃定工作。
第四,紅線劃定應統一標準。長期以來,發改、環保、國土、規劃、林業等部門的空間規劃各自為政,統計口徑不一致,技術標準不統一,基礎數據、制圖體系出入較大。國家層面應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如統一的數據庫、坐標系、技術平臺、圖件整飭規范等,確?!兑庖姟分械纳鷳B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能夠順利落實。同時,筆者發現,地方各類保護區還存在著責權不清、界線不明、互相重疊等問題,如果簡單地以各類保護區的界線為生態紅線邊界,必定使生態保護紅線的邊界出現問題。因此,應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契機,優化各類保護地體系,明確各類保護地界線,厘清各部門的權責。
第五,紅線劃定后應進行廣泛宣傳。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為了保留綠水青山,為子孫后代留下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公共產品,生態保護紅線的直接和根本受益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在劃定的過程中應廣泛宣傳,創新宣傳渠道和方法,及時發布各類紅線相關信息,讓全社會參與到劃定和嚴守紅線的過程中,提升公民的環境意識,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中國環境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