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生豬出欄量、豬肉產量以及豬肉消費量均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并且在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比例超過了60%。然而生豬價格的波動影響到消費者對于豬肉的正常消費需求,并且對于經濟健康發展和生豬產業從業者經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豬肉價格的變化,也影響到整個CPI的變化發展,豬肉價格上漲對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因此,尋求減緩生豬和豬肉價格波動的有效方法,對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生豬期貨的探索與實踐應運而生。
生豬期貨的現實意義
生豬期貨就是以生豬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具有套期保值、降低經營風險、穩定生產收益,規范市場秩序、穩定生產供給,促進規模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協同水平等功能,對于促進生豬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降低經營風險,穩定生產收益生豬生產具有自發性特征,生豬產業的從業者因客觀因素的限制和主觀能力的制約,難以準確把握整個市場的全面動態,因此,生豬產業的從業者作出的生產決策會有一定的盲目性。具體來說,當豬肉價格上漲時,生豬產業從業者就會傾向于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導致豬肉供過于求,其價格就會下跌,而當豬肉價格下跌后,從業者又會因為客觀局限性而減少生豬生產規模,從而減少了豬肉的市場供給,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豬肉的價格又會因供不應求而增長起來,接著就形成了新的一輪“豬周期”。
在“蛛網效應”影響之下,生豬市場的價格會出現周期性波動的現象和規律,加之生豬市場的盲目性、自發性與滯后性的特征,同時鑒于生豬產業鏈較長、產業鏈主體復雜的現實情況,生豬產業的經營行為會進一步助推“蛛網效應”負面影響,導致生豬價格更大幅度地波動。生豬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對于生豬價格的合理預期,可以指導生豬產業從業人員的生產行為,為生豬產業鏈各主體提供更及時的信息,引導從業者的經營行為,降低經營風險,穩定生產收益。
(二)規范市場秩序,穩定生產供給綜合考慮市場現狀、資源條件、生產基礎等因素,農業部發布了《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形成了沿海、東北、中部和西南四大生豬優勢產區布局,這些優勢產區不僅具有巨大的生豬消費市場,同時也是生豬主要調出區。生豬生產具有區域性、周期性,而生豬消費卻具有全球性、全年性,這種矛盾不僅制約了生豬生產資源的配置,而且加劇了生豬產業的波動性;同時,一些生豬產業從業者和投機人員會借助渠道或信息等資源的優勢,哄抬物價或者壓低初級產品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生豬期貨市場有利于市場價格的穩定,促進了生豬市場信息的傳播速度和透明度,提高市場資源的區域調配效率,有效減少市場壟斷、囤積居奇、有意提價或壓價等行為,規范市場秩序,穩定生產供給。
(三)促進規模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協同水平
生豬價格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量散養戶無序進入和退出生豬市場造成的。生豬價格上漲時“一哄而上”,價格下跌時“一哄而散”,這樣直接沖擊了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生豬期貨市場會以較穩定的價格預期給予從業者一定的參考,同時生豬期貨可以形成“訂單模式”,這樣直接促進了規模化、標準化生豬產業的發展;穩定的需求也促進了生豬產業鏈各環節的相互聯系和協同發展,飼料的供應、生豬育種養殖、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各環節和相關產業都會得到有效的協作和發展,形成持久的合力。
生豬期貨的實踐困境
(一)生豬產業規模化水平低
近年來我國生豬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從整個生豬產業來看,散養模式占據了很高的比例,規模生豬生產的比例還不足,尤其是中等規模和大規模生豬生產模式比例還有待提高。規模化是生豬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的基礎,為優良的生豬品種、科學的育肥方法和先進的科技水平的推廣與運用打下了基礎。生豬產業規模化程度低,生豬現貨供應能力和水平就得不到保障,規避風險與價格發現的功能也會受到限制,制約了生豬期貨的發展。
(二)生豬期貨支持政策力度薄弱當今中國生豬產業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現貨市場,2007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以及2008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定供應的通知》等政策,在能繁母豬補貼、規模化與標準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育種技術支持、疫情疫病的防治、生豬產業信息的預警、協作領導的加強等方面給予了支持;相比較之下,國家對于生豬期貨的支持政策力度太小,盡管生豬期貨的調研和試點實踐在繼續開展,但是為了推動我國生豬期貨的上市,期貨的支持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增加力度。
(三)生豬產業鏈利潤分配欠合理生豬產業鏈涵蓋了飼料供應、生豬育種、飼養防疫、屠宰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和服務等環節,在生豬市場中,生豬養殖者和消費者承擔著最大的經營風險和價格波動的壓力,而銷售商、飼料供應商、加工商等風險相對低很多,但卻占據著絕大部分利潤,生豬產業利潤分配的不合理必然會導致產業發展的不健全,也會制約生豬期貨的上市進程。
(四)生豬產業交易機制不健全
生豬市場信息不暢通,生豬販運商和批發商掌握的市場信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理性的經濟人”的制約,很難反饋給生豬養殖者準確、真實的市場信息;交易環節眾多,涉及的主體復雜,需要協調和談判的成本過高,制約了生豬產業運作的效率,也削弱了利潤分配的合理性;生豬交易場地分散,生豬產業參與者地位不相等,也難以形成公正定價、有效監管、及時反饋、結構調整、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和反應。
推動生豬期貨的政策建議
(一)促進生豬規模化發展,扶持生豬現貨市場
生豬現貨市場是生豬期貨發展的基礎;要發展生豬現貨市場,發展生豬規模生產是關鍵。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建設,加強基礎配套設施的跟進,并積極尋求養殖場有機循環經營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水平;提高規模生豬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發揮規模效益優勢,同時加強與市場的對接,積極為訂單模式創造條件,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
(二)提升政策支持力度,開展生豬期貨試點
拋開推動生豬期貨具有爭議的部分,“求同存異”,尋求可推行的試點。首先采取易標準化和儲藏的冷凍肉作為期貨試點品種,在一些生豬生產優勢區域展開試點推行,并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科技、資金和產業鏈優勢作用,同時,要發展冷藏庫和冷鏈運輸問題,解決豬肉不易保存和運輸的缺點,助力生豬期貨試點推進。
(三)促進從業主體地位平等,合理分配產業鏈利潤
加強生豬產業鏈的聯系和協作水平,促進產業鏈風險與利潤的評估,尋求科學合理的利潤分配方式,保障生豬產業各主體的地位平等;促進企業、農戶與市場的對接,促進農戶與養殖企業合約化合作,降低農戶的經營風險、保障收入水平,同時發揮企業配置資源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生豬市場供應的質量和數量。
(四)降低生豬市場運行成本,完善市場交易機制體系
創造公平透明的生豬信息平臺,加強生豬市場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傳播的快捷性以及信息回饋的及時性,為生豬生產決策行為提供必要的參考和引導,及時調整生豬生產結構;規范和簡化生豬交易環節,減少生豬販運商、豬肉批發商、生豬產品銷售商之間不必要的環節和冗余的交易層級,降低交易成本;加強市場的監管,維護生豬產業各主體的合法權益和地位,營造平等參與和互惠互利的模式。
生豬期貨是平抑豬肉價格波動的有效方式,美國、韓國等國都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可供參考;但是我國生豬期貨上市的條件還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發展現貨市場,完善生豬市場交易機制體系,促進產業鏈利潤合理分配,并要建立生豬期貨預警機制,及時應對意外情況的發生。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3月25日 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