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農業,就是日常農業種植中的間作套種,是充分利用種植空間和資源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我們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寬窄比例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
間作一般是把幾種作物同時期播種,間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種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間作作物可以是主要作物的間隙種植的快速成長作物(通常被用作綠肥),也可以兩種作物兼收,比如棉花與花生間種等;套種是在前季作物生長后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種植方式,套種作物的共生期較短,一般不超過套種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間作套作
據了解,間作套種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來實現增產的重要途徑,農科物間作套種作物種類多、方法多、管理措施也多種多樣,但生產效果有很大差別,具體需要滿足株型要“一高一矮”;株型要“一胖一瘦”;葉型要“一尖一圓”;根系要“一深一淺”;適應性要“一陰一陽、一干一濕”;生育期要“一早一晚”;密度要“一大一小、一寬一窄”;株距要“一密一稀”;直立型要間套作爬秧型。如玉米與南爪、紅薯;稈型作物要間套種纏繞型作物等等科學要求。
根據多年來農業生產的經驗,前輩農業生產中總結出一些相克相親的農作物,如相克的作物有:向日葵、西紅柿、蘋果,南瓜與馬鈴薯,葡萄與柏樹,高梁與芝麻,核桃與蘋果,葡萄與花椒等;相親的作物有:玉米和豆科作物,魔芋和玉米、向日葵等高稈作物,大蒜、韭菜與大白菜,包心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大豆和蓖麻,洋芋和菜豆,洋蔥和胡蘿卜等。
立體農業有著集約、高效、持續等特點。集約即集約經營土地,體現出技術、勞力、物質、資金整體綜合效益;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同時提高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持續即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提高農業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質量,增強農業后勁,不斷提高土地或水體生產力。總之,通過間作、套作、混作等立體種養、混養等立體模式,較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物質產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司爾特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