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業部畜牧司司長馬有祥:對養殖場不能一關了之,要在發展中解決糞污污染問題
農業部5月9日就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畜牧業司長馬有祥在回答記者有關一些地區劃定了“禁養區”、關停畜禽養殖場的提問時表示,近年來,畜禽糞污日益受到詬病。但我們不應該忘記,畜牧業為城鄉居民肉蛋奶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農民增收、保障就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畜禽糞污是規模養殖帶來的副產物,是發展中的問題。
馬有祥稱,過去都是分散養殖,一家一戶養幾頭豬,畜禽糞污都還田了?,F在我國畜禽規模化養殖水平已經達到56%,相對于傳統的分散養殖,無論是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還是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抗風險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規模養殖場在產生規模效益的同時,確實也產生了相當規模的糞污。畜禽糞污是重要的資源,培肥地力、發展有機農業離不開有機肥,也是清潔能源的重要原料,例如沼氣發電就可以以畜禽糞污為原料,這也契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
馬有祥表示,農業部一直重視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時期就提出了畜牧業發展要保供給、保安全、保生產并重,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畜牧業。具體要在三方面做好統籌。第一,在指導思想上做好統籌。堅持保供給、保生態、保安全三者并重。在畜牧業發展中解決糞污污染問題,通過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業更高質量的發展,用綠色發展的辦法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我們既不能無視養殖污染而單純追求畜牧業發展,也不能不顧歷史發展階段和基本條件,對養殖場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統籌。無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年度工作安排,無論是政策設計還是投資安排,都要做到保供給和保環境的協調平衡,既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又考慮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既有劃定“禁養區”的要求,也有養殖區域調整優化的措施。既支持標準化、規?;B殖,又開展綠色發展示范創建。既考慮“為養而種”,也考慮“為種而養”,實現新型的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發展關系。第三,在工作責任落實上要統籌。要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又要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兩個責任是一體的。
關于生豬布局調整的問題,馬有祥說,南方水網地區因為水環境相對比較敏感,承載能力相對有限,養殖和水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所以,2015年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南方水網地區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適宜養殖規模。也制定發布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優化區域布局,積極引導生豬生產向東北等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現在看生豬北上趨勢非常明顯,大量生豬養殖向東北以及內蒙四省區轉移,東北地區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是承接生豬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下一步,農業部將立足全國生豬布局調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全國豬肉產品重要供應基地,真正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農經內參(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