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專題欄目 > 深化農村改革方案專題

加快推進湖南農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 作者:陳文勝?王文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05 錄入:吳玲香 ]

加快推進由“大”到“強”的轉變

——在農村改革上的思與行

深化農村改革是抓好“三農”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的部署,結合我省農業大省的實際,針對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突出抓好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機制、創新城鄉統籌發展機制等四個方面改革,著力在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統籌城鄉發展上下功夫。通過一系列改革,我省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農業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農村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由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的步伐更加穩健。

推進傳統農業轉型,擦亮現代農業的“生態牌”

我省是農業大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在推進農業轉型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農業大而不強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為了把農業進一步做強,走出一條符合湖南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我省把農業現代化作為“四化兩型”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四化同步”的發展思路,將“綠色生態”作為農業發展的“生命線”和農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著力創新農業發展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嬗變。

——打造兩型農業的“引擎”。多年來,我省在兩型社會建設上先行先試,具有發展兩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把農業做強,我省大力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實現傳統農業向兩型農業轉變:一是在轉型上下功夫,推動傳統農業升級。以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農業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為重點,推進糧食、果蔬、水產、畜牧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提質升級。2014年上半年,全省糧油高產創建示范面積達到1500萬畝左右,著力扶持了千億茶葉、千億水果、千億油茶、2千億蔬菜等產業升級。二是在拓展上下功夫,培育新型農業業態。以拓展農業功能、開發農業資源潛力為核心,著力發展觀光農業、都市農業、休閑農業。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休閑農業實現經營收入10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3%。三是在加工上下功夫,放大農業效益。以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效益為抓手,依托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2013年、2014年,我省共評出6個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方面的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對這些縣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連續扶持三年,每年每縣支持不低于1億元專項資金,助推加快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我省擁有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水稻、辣椒、棉花、油菜、油茶等作物雜交優勢利用和分子育種技術居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為進一步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優勢,我省著力強化了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加強自主創新。圍繞水稻、油菜、玉米、水果、蔬菜、生豬、淡水魚類等重點農業產業,鼓勵科技攻關,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2014年,超級雜交稻百畝高產攻關片平均畝產實現了1000公斤的突破,達到1026.7公斤。二是推進協同創新。推進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建立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和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機制,促進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截至2014年10月,我省農業方面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已達到15個,其中柑橘、雜交水稻、生豬產業等3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納入國家試點。三是推動成果應用創新。加強鄉鎮水利、農業、林業等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實施“百片千園萬名”科技興農工程,即建設100個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片、創建10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選派10000名農業科技人員下鄉,促進了科研與生產的緊密結合。目前,我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51.3%,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4.6%以上。

——樹立農業標準化的“標桿”。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為了推動農業標準化,我省著力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健全標準化體系。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主線,突出重大農業生產技術和關鍵管理措施,不斷健全農業標準體系。2014年,省農業部門制定農業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60項,各市州縣也制定了一批農業技術和管理規范。二是建設標準化基地。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重要載體,加強標準培訓,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推進標準化生產經營。至2013年底,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突破2000萬畝,生豬標準化養殖規模突破2800萬頭。三是創建標準化品牌。支持創建“三品一標”( 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擴大“三品一標”生產規模。2014年,全省共對48個產品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核準使用專用標志企業達到了267家,年總產值近1000億元。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三湘農業的“升級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力量。為解決我省農業生產分散、經營粗放等突出問題,我省在深化農村改革中大膽探索,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家庭經營與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打造三湘農業的“升級版”。

——制定扶持政策,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撐腰”。針對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我省大力實施“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制定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一是用政策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在優勢特色產業中重點支持100家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補貼,對專用原料生產基地給予補助,對繳納稅金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獎勵等措施,為龍頭企業發展提供支持。二是用政策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為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我省推行財政扶持、項目對接、信貸支持、用地保障等多項措施,重點培育1000個為水稻生產提供全程服務的現代農機合作社,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30%的基礎上,由省級和市縣財政分別按購機總額的15%給予補貼,推動農業的規模經營。三是用政策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為鼓勵家庭農場發展,我省在全省培育扶持10000戶種植糧食為主的家庭農場,省財政按每畝耕地每年100元的標準連續三年給予補貼。

——推動土地流轉,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臺”。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是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前提。為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效益,我省在農村土地流轉改革上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探索:一是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鼓勵土地向種養大戶、家庭農(林)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集中,開展互換、出租、轉包、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的流轉模式;在財政扶持、項目安排、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對農村土地流轉大戶予以傾斜。通過引導,目前全省耕地流轉面積達1380萬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28.9%,全省承租耕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發展到14萬余戶。二是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交易、信息發布、政策服務等平臺建設,健全“縣有流轉市場、鄉有服務站、村有信息員”的土地流轉服務網絡,并有針對性地幫扶土地流轉大戶開展適度規模經營。2013年,全省1100多個鄉鎮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三是推進土地流轉規范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4年,全省共有15個縣區開展整體推進試點;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合同,加強對流轉土地的用途管制,糾正和杜絕流轉農戶土地“一口價”、“一錘子買賣”的行為,確保農民流轉土地全程受益。

——加強職業培訓,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補腦”。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必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為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省著力抓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確定培訓目標。實施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重點的“陽光工程”和涉農職業教育,明確到2017年,全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到2020年全省新型職業農民達到30萬人。二是建立培訓體系。整合各類涉農教育培訓資源,構建和完善以縣級職教中心、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專門教育培訓機構為主體,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所、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隆平高科與農業部科教司進行“司企合作共建”,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三是改革培訓方法。主要采取圍繞產業發展實行全過程跟蹤培養;根據不同類型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分類培訓;通過結對幫扶進行技術指導進行培訓。

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省堅持把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優化財政投入結構,優化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著力推動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為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我省以推進“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工程(提升100個縣城和1000個建制鎮“兩型”小城鎮建設,選擇1萬個村率先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配套改革)為抓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力度,促進農村環境不斷改觀。一是加強農村供水設施建設,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2013年全省解決了農村372.6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37.4%的農村人口飲上自來水。2014年又解決了農村271.7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出行便利。目前全省100%的鄉鎮、99.8%的行政村通公路,99.7%的鄉鎮、86%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主干道硬化。三是加強農村電力網絡建設,力爭不拉閥停電。目前農村電網改造行政村第二期任務已經完成,第三期農網改造已全面展開。四是加強農村沼氣建設,促進農居干凈衛生。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建戶用沼氣池12.06萬口。五是加快危房改造,保障居室安全。2013年,支持12.7萬農戶進行危房改造,2014年上半年農村危房改造新開工4.7萬戶。

——加強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為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我省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力度,逐步推進農村社保、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同步推進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目前全省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以上;推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省覆蓋,2014年全省開始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二是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學校舍改造工程等,2014年全省將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500所,為農村寄宿制學校添置學生床位42萬張,建設農村公辦幼兒園200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8%。三是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鄉村小型文體廣場建設試點,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

——加大財政資金向農村投入。我省重點推出了三方面的改革舉措:一是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以加大農村公共品投入、扶持農業發展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不斷加大對農村發展的財政投入力度。2013年農林水事務支出500.3億元,較上年增長11.7%,約為2009年2倍;省農業綜合開發的財政投資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達到22.06億元、23.74億元。二是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改進項目審批制度,逐步下放省級涉農資金項目審批權限,積極推廣汝城、武岡、寧遠等地“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定資金”的支農資金整合模式,提高了涉農資金投入效率。三是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在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推動國家新增的各種糧食生產補貼資金優先向產糧大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種糧大戶傾斜,推廣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為促進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兩型不兩型,重點在農村”。在新一輪改革的征程上,我們只要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湖南農業就一定能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供稿,執筆:陳文勝 王文強)


來源:湖南日報 2014年11月2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尤物yw193在线视频 | 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