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專題欄目 >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三農”問題必須下大決心全面深化改革

[ 作者:余春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2 錄入:吳玲香 ]

——十三個一號文件回顧與解讀之十

196412月,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在工作報告上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為我們的發展確定了最基本的目標,從此,我們開始為實現它而努力奮斗。

可以說,只有四個現代化全部實現,我們的國家才能進入現代化時代。目前,農業現代化的任務最艱巨,步伐最艱難,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們必須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這是我們全面實現現代化必須邁過的坎,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現代化社會,就不能成為現代化國家。

1982年的一號文件,正式確定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從而,農村回到各自為戰的時代,土地再次成為農民唯一的生產資料,它帶來的影響不論是好是壞,都深刻到歷史不容忽視、不可回避。此后,連續四個一號文件,農民終于被穩定在土地上了!然后,中央轉變工作重心,三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城鄉差別進入空前擴大時期,農村、農業、農民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犧牲品!

2004年,在遺忘了18年后,在三農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重大犧牲、自身卻積累了重大問題后,中央突然發現,國之根本搖搖欲墜,一號文件再次回歸到三農問題,并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針,這是令人振奮的。到2016年,連續發出十三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傳遞的信息是中央對三農的重視達到歷史的新高點。然而,一樣的問題,相似的語言,類同的方式,重復十多年,卻有諸多問題沒有解決,也會產生審美疲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重要的話,重復多了,效果就越來越差!

要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國家的民主、富強、文明、和諧,就必須拋開一切顧忌,下定決心,全面深化改革,對現有的若干不合理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制度等進行反思、檢討,謹慎但是堅決的進行改革。

改革初次分配制度。我們以前說,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現實告訴我們,這個分配制度指導思想并不正確,它直接導致貧富分化、城鄉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基尼系數在0.3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期達到0.42,最新公布數據已經達到0.473,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是公平、發達國家0.2標準的2倍多。這是官方公布的數據,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更加嚴重。不可否認,中國已經是世界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城鄉收入差別最大的國家之一。有人說過,如果改革造成兩極分化,那么,這個改革就是失敗的。

事實證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并沒有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我們應該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正確道路。農民收入究竟怎么樣,人民群眾心里有一本明白帳,肯定沒有官方公布的數據那么高。而農業生產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少,遠遠少于務工收入。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改變農業收入低的現狀,必須加大農業生產的初次分配,讓一個農業生產者的收入接近一個二、三產業工作者的收入,使一、二、三產業的初次分配趨向平衡。只有這樣,農業才能吸引投資、吸引人才,耕地才有保障,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改革耕地經營制度。事實告訴我們,現有的家庭承包耕地經營制度是阻礙農業現代化的頑疾,化大為小、各自為戰,是封建、保守、落后的經營體制。20世紀80年代初的這項改革不是進步,是執政者、決策者為了解決當時農村問題的惰政。三十多年的分散經營,化肥、農藥的增產作用已經消失,耕地污染加重,耕地質量下降,耕地效益下降。大量耕地荒棄,或被改變成林地、草地、漁場等。人均耕地數量減少,造成勞動力浪費,單位勞動力收入低,進一步影響農業的健康發展。

農業現代化應該適當集中耕地,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經營,并且積極推動農業生產信息化,進行現代化管理,把農業生產、經營發展為工業模式。積極建設中、大型農場,組織現代化合作社、農業協會,推動區域適宜作物、優良作物種植,減少生產、管理成本。加強土壤保護,加大土壤改良力度,減少化肥、農藥等無機物的投放、依賴。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耕地的最大效益,農業收入提高,就能增加農業投入積極性,有利于耕地保護、土壤改良;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生產者的單位收入提高到二、三產業從業者的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到農業生產中,才能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剩余人口,完成城鎮化的建設。

改革人口管理制度。要消除戶籍二元體制,讓人口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職業之間自由、公平的流動,消除一切依附在戶籍上的特殊規定和特殊待遇,取消流動人口稱謂,讓人民群眾真正回歸到同一個起跑線,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消除城鄉人口在生育、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差異,積極推動全民參與、沒有差別的醫療、養老保障制度。讓農村剩余人口能夠沒有顧慮的離開耕地,向城鎮流動,向二、三產業流動,消除農民稱謂,使農業成為現代產業之一,真正解放農民、解放土地,給農業現代化創造良好條件。

人口自由流動以后,很多人會擔心大城市的人口壓力。事實證明,中國城市的擴張不是質量的擴張,只是人口的擴張,帶來一系列嚴重問題,用水、用電、用氣壓力和垃圾處理壓力,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壓力。這是中國城市建設方向發生錯誤,應該限制特大、超大城市的建設,積極推動中、小城市建設,要在資金投入、用地審批等政策、制度上向建設中、小城市引導。把中、小城市建設成美麗、宜居的魅力城市,人口自然會停止向大城市流動。現在,居住審批、落戶限制等的方法不可行。

用城鎮化取代新農村建設。2004年一號文件提出繁榮小城鎮經濟,提出了產業發展、人口聚集的方向;2006年一號文件卻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政策立刻轉向。這是一次不恰當的轉向。在現有體制下建設新農村,投入越多,浪費越大,投入越多,就越阻礙農民離開耕地,阻礙農業走向現代化。必須用城鎮化取代新農村建設,改革一切與之不協調的政策、制度,積極建設公共設施齊全、社會服務完善的小城鎮,就近轉移、消化農村剩余人口,盡早消除農村與城鎮的差別,全面提高農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待遇,盡早消除農業與二、三產業的差別,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們需要擔心的,是農民失去土地,卻不能成為真正的城鎮居民;需要擔心的是城鎮化又變成簡單、粗暴的造城運動,變成對農民的掠奪。

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更是一個人口大國。不解決農業現代化,就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就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現代化。不解決農民的地位問題,就不能解決政治、經濟、文化等全局問題。沒有農民的文明、富裕,就沒有國家的文明、富裕。改革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要徹底改變幾千年的封建農業經營模式,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并且要堅決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權益,我們制定的政策、路線、方針必須慎之又慎,必須順應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既不能冒進,又不能保守。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錯誤的決策、路線要進行反思、檢討。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也要有戰勝一切的信心,只要發動、號召、團結全國人民,堅決實踐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訊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一本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最新国产清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