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黨國英:現有土地制度帶給中國人居住貧困

[ 作者:黨國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30 錄入:實習編輯 ]

  一、一個基本看法

  土地制度改革向前推進不夠,特別是中央層面上的推進不能回應地方的呼聲,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是不用懷疑的事實。有朋友可能不相信這個判斷。這兩年出臺那么多文件,怎么能說改革推進速度慢?為證明我的判斷,舉兩個例子。

  前年開始的“三塊地”改革,費了很大的勁,但能看出那幾十個試點地的改革內容,其實早已在現實中已經廣泛存在,試點內容談不上先進性,更談不上突破。這種試點的意義不是太大。充其量只有一種“追認”的意義。

  還有“三權分置”改革,也大體如此。當年推行農村土地承包制后,一些農民轉做非農產業,就開始流轉土地,后來國家法規也認可這種流轉,稱作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再后來逐步限定了承包權的轉讓范圍,基本放開經營權的流轉,就出現了所謂“三權分置”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早已出現,還很普遍,不能認為2016年又開始了新的改革。

  2016年官方文件有兩條改革意見比較重要,分別涉及到對廣東佛山農村“政經分開”的改革經驗與廣東清遠農村“自治體設置下沉”的改革經驗。但這兩個改革都被當做“探索”的內容,沒有認真部署推進。

  這幾年有關部委推進城鄉建設用地使用“增減掛鉤”政策,也擴大城市“三舊改造”的推進力度,有改革的意思在里頭,也有顯著的效果,但因為配套改革跟不上,這種改革的意義也會打折扣。 

  多年來,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基本上是地方先進,中央滯后,不承認這一點,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我不是說地方做的全都好,但中國這么大,哪個好,哪個不好,中央可以組織評估,根據評估應迅速改自己的政策,以負面清單約束地方,不必沒完沒了地搞“試點”。

  總體看,土地制度改革遠遠落后于現實發展的要求,必須大膽解放思想,捋起袖子向前突進。不能捋起袖子只洗手。

  二、土地制度改革成敗判斷的四個基準

  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社會平等、維護社會穩定與保護生態環境,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準。我看不需要其他底線,有這幾個基準就夠了。例如,經濟效率提高了,又有分配平等的保障,農民收入也就上去了。再比如,只要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率提高,就會發現我們的城市化不需要以目前這么高的增長速度來占用耕地,農業用地的“紅線”也就保住了。

  還有,只要這四個基準能滿足,就不必太拘泥所有制。所有制當然也比較重要,但不能用一種規則套用到所有類型的土地財產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到不同的土地類型上,對應的哪一種所有制能滿足以上四個基準,就用哪一種所有制。這才是實事求是。不懂這個道理,便是腦袋僵化。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是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有測算表明,我們國家的農業處于虧損狀態。農產品的成本有間接成本和要素收入成本,在全面考量之后,農產品特別是糧食,虧損的程度非常厲害。為什么在虧損的情況下,農業還照樣能夠持續,好像糧食產出還很多?這有一定的原因,特別是因為我國是小農國家,農民對自己的生產勞動不計成本,所以看起來農業還能做。但是現在競爭壓力非常大,一些大農生產的可持續能力在下降。而且我估計未來相當長的時期里還會非常麻煩,因為國際糧食供應現在越來越充裕,很多國家農業形勢非常好,他們的糧食成本也比我們低。

  農業成本高的原因,就跟土地制度關系非常密切。因為規模經營水平低,所以勞動成本高,規模經營水平上不去跟土地制度有關系。如果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有可能降低勞動成本,但是我們向城市轉移遇到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房價高。房價高是一個土地問題,不是建筑安裝成本高,也不是建筑工人的工資高。農業成本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地租。我們國家農業土地流轉當中的地租之高世界少有,按說日本這樣的國家地租應該很高了,但其實不高,北海道有的農地幾乎是零地租。我們地租高到什么程度?有的高到可以覆蓋農產品的全部凈收益。

  第二,土地制度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麻煩,我把它叫做居住貧困。這個大家渾然不覺,但是我認為,我國城市老百姓的居住,是集體主義的居住形態,也可以說是居住貧困。為什么說是居住貧困?這種密集的高層樓房居住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這方面有環境心理學文獻提供了證明。此外,這種樓房居所不具有世代可繼承的財產性質,即到一定期限以后,房屋的物理形態要毀滅,原土地的集體占有關系也極難維持。這使單元樓房具有耐用消費品的性質,而不是一項可繼承的房地產。不值,很不值。這當然跟土地制度有關系。

  什么關系呢?就是規劃問題,是土地規劃體制問題。我們城市建成區的人口密度不高,但是中國居民住宅區的密度非常高。能不能調整呢?通常的說法是不能。是缺地嗎?缺也缺不過荷蘭,荷蘭的居住形態就比我們好。是房價高嗎?但是我掌握的數據是,如果規劃合理,或者能達到東京的土地利用規劃水平和土地功能區的劃分水平,地價就可以很低。所以,主要是因為土地規劃管理體制給我們帶來了居住的貧困。貧困的居住又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社會麻煩,包括社會風尚不好、道德品質下降等等。這是第二個改革的必要。

  第三,老百姓的居住用地好像比較緊缺,但是工商業占地面積較大。走到一些公司的總部、一些工廠,我都會發笑,因為占地太奢侈。一些中小城市的工商業用地甚至超過了居民住宅用地。而且,他們拿地的價格也比較低,甚至是不付地價。這個對出口有什么影響?能夠降低出口成本,增加我們的競爭力,那么我們就有大量外貿盈余。外貿盈余是貿易上的順差,但是國際收入要平衡就表示資本要出去。資本要出去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一線發達國家的實際利率遠遠比我們小,國內實際利率大則增加了資本使用成本。反過來,實際上影響了我國工業的競爭力。這對我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對孔涇源司長剛講到的負債問題肯定有很大影響。

  第四,社會穩定要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我們看一些研究文獻就會注意到,在城市居住環境當中,集合住宅或者社會住宅區的社會沖突發生率比較高。有一些人對倫敦進行研究,社會住宅、集合住宅就是指樓房,樓房區更容易發生沖突。社會住宅里面住的多是窮人,排除這個因素以外,還是發現社會沖突發生率比較高,所以不利于社會穩定。

  第五個問題,經濟增長要求深化改革。如果我們改變土地規劃管理制度,比如美國居民的支出結構,住行開支成本比較大。經過多方面的數據測算,有一個估計,如果改變了居住形態,會帶來強大的需求增長。我十分贊成孔司長講的,光講供給側改革有問題,其實我們存在嚴重的消費抑制。我在幾年前就提到“消費抑制”,最突出的就是住房的消費抑制,如果我們做一個粗略測算,克服這個抑制,那么我們消費潛力非常大。不是中國人不想花錢,是居住形態限制了消費。如果我們擴大了居住方面的消費,能不能產生擠出效應?人們會很容易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會,因為衣食是剛性支出,行和住是互補性消費,住的問題解決后,行的支出會增加。

  第六個問題,國民收入合理分配要求深化改革。我看了美國房地產的研究文獻,講了一句話,說平均住房價格如果是家庭收入的2倍以上,就認為是泡沫發生。這是根據美國儲蓄率來推算的,比如說儲蓄率5%需要40年儲蓄一個家庭能買到房子,超過40年就認為有問題。我們國家不一樣,我們是居民儲蓄率大概13%左右。這樣算下來,剛才說美國的那個指數,房子價格占家庭收入的2倍是泡沫,我推算我們中國就是4倍,超過4倍就是泡沫,那么超過4倍了沒有?不僅是一線城市超過了,二三線城市大量也超過了這個數,房價高我認為毫無疑問。前兩天北京某單位開了一個會說中國的房價不高,我認為這個比較荒唐。房價高帶來的問題是,造成國民收入分配的扭曲。我們說國民收入有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其實,價格的扭曲也是一個分配。天花板在什么地方?天花板就是老百姓不能承受的邊界。

  因為上述原因,有農村的、城市的,有經濟的、社會的,都要求土地制度改革。那么,為什么沒有深入改?這就是一些猜測。如果分析美國房地產的著作,說美國控制話語權的集團根據自己的利益要求,不愿意美國的土地制度進行調整,美國要不要改土地制度,舊金山的房價高,但休斯敦的房價低,要不要學習休斯敦?沒有必要,因為美國中產階層對輿論進行控制,提供了很多虛假研究信息,實際情況是舊金山的情況比較普遍,但休斯頓的情況反而不多。再一個,觀念上確實需要調整,社會主義的核心,我認為就是適度的平等,不能絕對平等。

  土地所有權對社會平等有沒有直接的影響?我們過去把這個影響大大夸張了。最近閱讀到的文獻,有一個詞叫“保護區”,美國大量保護區的土地所有權是屬于私人,但是用作公共服務。這個私人所有區是有利的。

  當然,人們還有其他顧慮,中國人吃不上飯等等,但很多顧慮其實沒有充分依據。中國大概有700萬平方公里在地形上可以滿足居住的需要。北京從房山到平谷的燕山山脈,淺山地帶大量不是耕地,也不是植被好的地,卻不給老百姓用。城鄉用地需求加起來,未來城鄉15億人口加起來,若有35萬平方公里,加上規劃的調整,就充分滿足各類建設的需要,更能解決中國人的居住貧困問題。40萬平公里和700萬平方公里比較一下,比例有多大?在胡煥庸線以東地區,這個比例還可以更低。所以,根本不是缺地的問題,只是沒有認真研究,老的觀念在腦子里根深蒂固,再加上比較僵化的觀點的支持,可能導致土地制度改革縮手縮腳,不能向前推進。

  三、改革設想

  今后的改革在部署,我的意見是這樣的:

  第一,明晰產權;優化權界。

  城市土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權應永久不變。擴大私人土地使用權適用范圍,提高私人土地使用權的公益性權重;大幅度降低居民區平均人口密度;將經濟密度與土地使用稅掛鉤。在制定“居住法”的基礎上征收房產稅。

  第二,調整體制;放松監管。

  下放土地管理權限;實行土地規劃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廣泛推行社區公地使用的“社區合約制度”。以建立“農業保護區制度”為核心,形成土地保護與用途管制法規體系。

  應建立農業保護區制度,農業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應有中央政府負責。其他土地交由地方管理。在農業保護區之外,還估計有20億畝左右的土地是一個城市建設的可選擇的范圍,即使政府不做控制性的分區規劃,也不會全部被城市占用。歷史上沒有規劃,那個國家的城市會胡亂蔓延?絕對不會。洛杉磯周邊衛星城的發展也證明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假設在中國建設3000座城市,可以保證農業現代化的需要,也可以保證全國城市居民有多半居住在獨棟房屋里,開發強度不過是23%左右!這種情形可以保證絕大部分城市周邊有足夠的森林及都市農業用地,每一個城市都會是花園城市。

  第三,統一市場;規范交易。

  取消城市土地單一國家所有制度;建立多元的建設用地供應體制;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統一。 限制農業生產單位的最大規模:在考慮通脹率、銀行利率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地產交易增值稅。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鳳凰財知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