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構建高質量的產業體系,切實提高產業供給的能力,實現產業發展從適應市場、滿足市場向引領市場、創造市場的方向轉變,是新時期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是否真正實現“三大變革”的重要依據。實現從傳統經濟的增長方式向現代經濟的發展方式轉變,作為資源小省的浙江,是在全國最早踐行“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省份,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重點,不斷深化以“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不僅對浙江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對全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亦有重要借鑒意義。
“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浙江創舉
進入新世紀以來,資源要素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作為傳統資源小省的浙江,同時又面臨“劉易斯拐點”的挑戰,如何突破“成長的煩惱”?圍繞區域經濟發展,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戰略”。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提出了“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要求。在傳統產業發達的經濟大縣、同時資源環境壓力巨大的紹興縣,提出了“畝產論英雄”的改革,迅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改革,開始從紹興縣推廣到全省兄弟縣市區,企業層面、產業層面、區域層面,改革從小到大、由下到上、虛實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逐步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政策體系和工作舉措。在改革的提法上,也從單個維度向多個維度逐步完善,并總結為“畝均論英雄”。從“畝產論英雄”到“畝均論英雄”,改革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改革探索階段:2006年上半年,原紹興縣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全國率先提出“畝產論英雄”發展新理念,以提高“畝產效益”為核心,圍繞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等重點,公布企業效益“排行榜”,探索建立導向、準入、制約、激勵“四大機制”,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引導企業走科學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2006年7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以“畝產”論英雄 浙江紹興縣節約集約用地紀實》,向全國介紹推廣紹興縣的先行先試做法,文中提到“以企業‘畝產效益’論英雄,是‘八八戰略’的生動實踐”,通過倡導集約節約利用資源,轉變粗放的增長方式,注重質量效益的提升。這一階段的重點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結合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貫徹,創造性地將追求糧食畝產的理念應用到工業領域,率先提出“畝產論英雄”并進行了有效的實踐,同時探索試行與“畝產效益”緊密掛鉤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污費等激勵和倒逼政策?!爱€產論英雄”機制倒逼企業變粗放擴張為集約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紹興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和制度。
試點拓面階段: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改革,大多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畝產論英雄”改革提出6年后的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為“畝產論英雄”改革的繼續深化提供了更加難得的歷史機會。浙江在實踐上,通過選擇基礎更為扎實、條件更為成熟、推廣意義更具樣板價值的海寧市,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改革。2013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復《海寧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在海寧市啟動“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2014年5月,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廣海寧試點經驗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指導意見》,選擇改革意愿強烈、資源要素瓶頸制約突出的24個縣(市、區)開展改革擴面試點。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深化“畝產論英雄”,逐步在“24+1”個試點縣(市、區)中建立完善以“畝產效益”為導向,綜合考慮畝均產出、畝均稅收、單位能耗、單位排放等指標,分類分檔、公開排序、動態管理的企業綜合評價機制。同時,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完善落實差別化的用水、用地、用電、用能、排污等資源要素配置和價格政策措施,并探索區域性要素交易制度,破除要素配置中的體制性障礙,提高配置質量和效率。
推廣改進階段:從“畝產論英雄”、相對注重經濟效益導向到投入產出、創新驅動、資源要素、環境影響等多個維度的要求,這項改革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得到了更好的體現。2015年4月,省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嘉興市召開全省專題工作推進會,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試行)》。2016年8月,省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印發《關于三級聯動抓好企業綜合評價工作的通知》,提出畝均稅收、畝均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四項指標全覆蓋。2017年,省轉升辦頒發《關于全面深化企業綜合評價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四項指標的基礎上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全員勞動生產率兩項評價指標。至此,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從基層探索走向頂層設計,成為浙江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項關鍵性政策舉措,得到全省上下高度重視和全面推行。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8〕5號)正式印發。至此,從“畝產論英雄”到“畝均論英雄”,已上升為浙江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和制度。
“畝均論英雄”是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畝均論英雄”改革從根植于地方實踐到上升為頂層設計,經歷著認識不斷深化和效果不斷顯現的過程?;仡櫿憬 鞍税藨鹇浴笨茖W實踐的15年,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宏觀環境的巨變,“畝均論英雄”改革愈來愈成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有力抓手。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應對浙江資源稟賦變化的必然選擇。浙江省是全國的資源小省,人均水資源、能源、可利用土地擁有量分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89.6%、0.5%和40%,自然資源豐度只有全國的11.5%,僅略高于上海及天津,居倒數第三位。浙江省是全國的經濟大省,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連續22年居全國第四位,以全國1%的陸域面積、4%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6%以上的經濟總量。在2014年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指出,浙江經濟“過度依賴傳統產業、過度依賴資源要素的消耗、過度依賴低端勞動力、過度依賴傳統商業模式”的經濟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低效”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解決資源、環境等基礎要素的瓶頸制約,防止產業發展的“離制造化、離本土化”,導致“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是浙江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歷史新課題。浙江的“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注重投入產出邊際效應的一種體現,是衡量區域經濟和企業財富創造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為直觀的表達,推動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集聚,倒逼落后、過剩產能退出和低效企業轉型,其結果必然是資源要素利用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回歸其市場價值。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抓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研究提出的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戰略,從注重市場擴大到注重供給品質提升,是產業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的重大改變。供給管理主要是從要素端、生產端入手,通過對要素結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和優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礙,激發各經濟主體活力,促進要素資源合理配置,推動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其政策著眼點是從經濟運行的源頭入手,更加強調“治本”,是從產業、企業角度認識問題,更突出長遠的轉型升級和活力再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要素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也不是對凱恩斯主義的摒棄,而是對當前經濟發展理念的揚棄和升華,其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目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彰顯的是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回歸的是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本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了當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問題,因此成為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總領性戰略?!爱€均論英雄”改革直接切入生產端的要素問題,秉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理念,應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抓手。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對要素配置體制性障礙的深度矯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但要素價格機制改革遠滯后于商品經濟領域,資源要素配置的體制性障礙越積越深,日益成為阻礙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制約。一是要素價格扭曲導致資源錯配;二是后續監管缺失導致低效利用。溯其本源,要素價格扭曲導致資源錯配主要是政府越位所致,而后續監管缺失導致低效利用又是政府缺位所致?!爱€均論英雄”改革的制度設計中,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立足于政府管理方式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充分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和用數據說話,并將綜合評價結果與差別化資源要素價格機制掛鉤,讓低效沉淀的資源要素充分流動起來,從而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因此,從本質上講,資源要素的差別化配置改革是通過對政府權力的約束和后續監管的補缺,從而實現對前一時期要素配置體制性障礙所導致的資源低效利用的深度矯正,本質上是向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回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浙江省的“畝均論英雄”改革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畝均稅收19.1萬元/畝,同比增長15.7%;實現畝均增加值101.6萬元/畝,同比增長8.2%;全員勞動生產率20.9萬元/人,同比增長8.9%;單位能耗增加值1.4萬元/噸標煤,同比增長5.5%;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達到1.43%,同比增長5.9%;利潤總額4323億元,全年增長16.1%;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10.1%和8.6%,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8.8%、40.1%和22.9%,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2.0、2.0和0.5個百分點,八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工業新產品產值23861億元,增長11.6%,新產品產值率為34.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90.2%。全年分類處置僵尸企業555家,淘汰改造2000家企業落后產能,整治3萬家臟亂差小作坊,盤活存量土地資源10.9萬畝。
浙江省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相關工作做法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工信部、國家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的高度肯定?!笆濉币詠恚憬 爱€均論英雄”改革的有關做法,已經在不同程度、不同層面被上海、廣東、江蘇、安徽、廣西等省(市、區)吸收和采用,浙江“畝均論英雄”改革已在全國初步形成示范效應,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和制度供給。
堅定不移地將“畝均論英雄”改革進行到底
追求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努力率先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是浙江省實現兩個高水平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路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地各部門密切配合下,經過一系列創新、探索和實踐,浙江省“畝均論英雄”改革抓出了實效、形成了機制、積累了經驗,已經成為各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主動行動。全省必須上下聯動,堅定不移地將“畝均論英雄”改革進行到底。
制定項目準入規范,加快實現以更有效為方向的投資升級。以行業標桿的投入產出指標為參考,同國家、省相關產業準入標準相銜接,結合行業產品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方向,在各市縣試點的基礎上,完善市場準入標準,嚴格新增用地的準入門檻,分區域、分行業設置相應的投資強度、畝均產出、能耗地耗、污染排放、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標準和門檻,逐步建立全省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體系,標準應用從新增建設用地逐步向存量企業覆蓋。地方要嚴把用地指標安排、項目準入、履約管理等環節,建立健全嚴密、規范的管理流程,形成強有力的“畝均論英雄”約束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取代項目能評、環評的工作機制,盡快實現所有的新上項目全覆蓋。
完善激勵倒逼政策,加快實現以更強勁為方向的動能升級。進一步完善各類要素的階梯價格制度,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在企業分類指導的基礎上,完善電價、水價、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污費等差別化收費機制,注重把降低企業成本與倒逼企業加強要素節約集約利用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土地、能源、環境容量、水資源、財政資金等要素配置機制,按照畝產論英雄、節能論英雄、節水論英雄、環境論英雄、績效論英雄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以單位建設用地增加值為基礎的土地配置制度、以單位增加值能耗為基礎的用能權交易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的水資源配置制度,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實施好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更加注重財政績效的新一輪省對市縣財政體制。
拓展評價領域范圍,加快實現以更高端為方向的產業升級。進一步拓寬綜合評價對象,在完成規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盡快將綜合評價對象拓寬到全部擁有自主土地使用權的規下工業企業,科學制定規上企業同規下企業無縫對接的排序歸檔機制,構筑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企業綜合評價推進“小升規”。進一步拓寬綜合評價領域,盡快實現工業、服務業(二產、三產)企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全覆蓋,強化分縣域、分行業、分園區的“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推進全省服務業綜合評價工作,重點行業先行先試,抓緊研究制定服務業企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相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覆蓋工業、服務業的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配套政策。
及時跟進配套改革,加快實現以更公平為方向的環境升級。進一步簡政放權,除跨區域的重大項目、需要上報國家的項目、涉及省級層面要素分配的項目外,其他項目的審批原則上下放或委托到市縣。深化落實“零土地”技改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承諾驗收制,并適時擴大承諾驗收制至所有技改項目,加快在全省范圍內推進企業獨立選址項目高效審批、非獨立選址項目不再審批。及時調整產業政策取向,逐步放棄“扶大限小”以及挑選特定產業、特定企業、特定技術、特定產品進行扶持的產業政策模式,將政策重點轉為放松管制和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將“畝均論英雄”的理念落實到經濟體制改革的各個領域,從而實現“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高度統一。
分級搭建數據平臺,加快實現以更精準為方向的服務升級。綜合部門數據、地方上報數據、企業公開數據,以工業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云端全省經濟大數據平臺,多維度歸集全省經濟發展年度數據與動態數據,開展分行業、分區域、分指標項多層次數據深度挖掘分析,為客觀反映轉型升級成果、分析研判經濟走勢、開展企業精準服務、合理制訂產業政策等提供重要參考?;诜之a業(行業)、分區域的“畝均效益”綜合評價結果,合理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支持政策和區域發展規劃,合理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縣(市、區)為主體,建立“企業體檢檔案庫”,逐步在全省推廣以企業綜合評價結果為依據的“一企一單”體檢表送達制度。
(作者為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管理學博士,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經濟雜志(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6-0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