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開學季,老家在湖北咸豐縣農村的熊國偉又開始睡不著覺了。這個長年在外打工的建筑工人,一年八九萬元的收入,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可是女兒的上學問題讓他傷透腦筋、煩惱不已。因為戶口還在農村,女兒沒法進城讀書。一開學,她就成了留守兒童。
這個小家庭的煩惱牽動著全社會的關心關注。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熊國偉有可能成為這一億分之一。
目前,我國有2.7億農民工,他們惜別故土追尋夢想,投奔到陌生的城市辛勤勞作,為城市創造財富,成為文明城市的重要建設者,理應得到關注、受到關懷。
戶籍、住房、就業、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這是農民變市民亟待跨越的幾道坎。這些問題,同樣成為會場內外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1落戶:大城市難進,小城市成雞肋?
調查顯示,現在60%-70%的農民工進城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打工,還希望能夠把戶口真正落下來。
像熊國偉一樣的農民工是否愿意進城落戶,選擇在哪兒落戶?“兩會”前夕,長期關注城鎮化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工進城落戶的意愿強烈與否,主要取決于城市吸引力大小。
“農民工進城首選的不是小城市,而是一二線大城市,這與政策上優先放開小城鎮的戶籍,步調不完全一致。”蔡繼明說,歸根結底還是吸引力的問題。大城市能夠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相當充分的就業崗位,只要進城帶來的收益大于打拼的苦悶,這種流動就不會終止。
而全國政協委員、人社部原副部長楊志明調研發現,和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可以說是“拉著拉桿箱進城”。老一代是進城掙錢、回家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則有更強烈的意愿留在城市。這樣一來,及時出臺配套政策也就變得更為重要。
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大城市難進,小城市成雞肋”問題,蔡繼明建議,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打造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以此來吸引農民工到中西部小城鎮落戶。另一方面,集中了最優質、數量最多的公共資源的特大、超大城市,也要降低農民工進城門檻。
楊志明則認為,無論政策如何放開,受制于各種現實因素,并不是每個農民工都能進城落戶。對此,政府應該通過完善居住證制度,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
2購房:農民工成“接盤俠”?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城鎮住房問題。現在國內需求乏力,消費一直上不去,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很好的擴大內需的途徑。
農民工進城,是否有利于去庫存?蔡繼明給出的答案很明確,不能指望農民工進城購房去庫存。“因為這個群體的收入水平決定了,他們不是城市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的‘接盤俠’。”他算了這么一筆賬:當前全國商品住房平均售價約為每平方米6500元,按照70平方米估算,加上稅費、裝修等費用,買一套房子保守地說也需要50萬元。事實上,相關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按一個農民工家庭有兩個人工作來計算,家庭年收入約為5萬元,也就是說,買一套房,需要拿出10年的家庭收入。
“要想真正釋放農民工的住房需求,政府必須給予相應補貼,同時對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降低房價,讓農民工買得起。”蔡繼明說。
對于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國威電子車間副主任易鳳嬌認為,只要能夠降低城市入戶門檻,“留住”以往“流動”的農民工,那么對于工作相對穩定的技術農民工群體而言,購房需求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政府需要加快建設公租房和保障房,以滿足異地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以房留人,讓農民工真正“住在”城市。
3就業:城市進得去,留得下有多難?
農民工進城,有了住所,還得有活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每年培訓農民工2000萬人次。到2020年前,使農民工都能享受一次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基本消除無技能上崗的現象。
楊志明透露,目前農民工經過政府補貼技能培訓的約有1/3。大城市多數實行的是積分落戶制。有技能的先落戶,技能少的后落戶,沒技能的難落戶。農民工不掌握技能很容易成為城市里的匆匆過客。
怎樣才能讓農民工掌握一技之長,在城市有一份收入相對穩定的職業?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職業教育,提高城鎮化勞動力供給質量的提案。提案指出,提升農民工就業技能、崗位技能和創業能力,應該為農民工提供一個具有彈性、多層次、多選擇、多模式的持續進修機制。建立在崗農民工“干中學”培訓體系,整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將在崗農民工納入重點扶持的職業培訓項目之中。
在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滄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香久看來,農民工就業保障仍有待完善。改革創新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受益主體為輔”的多元化培訓投入機制,確保農民工具備相應職業技能,建立就業培訓的激勵機制,規范職業培訓市場。同時,要構建農民工雙向流遷就業體系,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
4待遇:公共服務如何完善?
農民市民化,最終還要融入城市,跟城里人一樣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是他們的夢想。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石。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宋永忠建議,進一步完善隨遷子女就讀體制機制,按比例分級承擔公共教育經費,支持流入地建公辦學校及其他教育資源;實施“流動編制”教師聘用改革,招聘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師資作為流動編制教師,與公辦教師享受同工同酬和鼓勵保障;促進公共教育實現方式的多元化,通過政府購買教育服務、委托社會機構管理、建立特許學校等方式,緩解公辦教育壓力。
針對農民工福利不完善所積累的現實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建
軍呼吁,國家立法或出臺政策統一全國農民工養老制度,加大力度統籌和規范解決老年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醫保、福利等基本保障,務求全覆蓋,應保盡保落到實處。
在具體措施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力帆集團質量中心成品檢驗部組長鄒先榮建議,從三方面籌集養老資金,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承擔1/3,地方財政承擔1/3,農民工家庭分擔1/3,解決一代農民工養老及后顧之憂。第二代達到退休年齡在用人單位未繳納十五年養老保險的農民工,政府出臺政策允許按退休當年社平工資補齊養老保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要求用人單位必須強制性為在職職工購買養老保險。
同城同待遇涉及到方方面面,資金壓力巨大,錢從哪里來?云南省紅河州正在試點全國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綜合改革,全國人大代表、紅河州州長楊福生建議,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在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合理確定中央、省、州(市)、縣各級政府的事權,建立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分擔機制。在政策保障方面,制定推進人口市民化的激勵政策,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城鄉建設用地等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規模掛鉤機制。
“除了完善社會保障,還要重視農民工心理融入狀態,讓他們找到在城市的歸屬感。”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七建集團公司勞務領包隊隊長康仁表示,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心理上的適應格外重要。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應加大對進城農民工的關心關愛力度,讓他們能夠真正融入城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03月1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