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孫華臣: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的有效路徑

[ 作者:孫華臣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5 錄入:王惠敏 ]

近年來,我國城鄉協調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收入分配格局日趨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呈現出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率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率的良好態勢,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由2010年的3.23降至2015年的2.73,能夠順利實現“2020年城鄉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奮斗目標。但也要看到,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處于高位,收入絕對差距依然較大,與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相比,與改善民生的目標要求相比,與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藍圖相比,還存在城鄉二元結構較為明顯、制度安排帶有城鎮偏向、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供需結構不匹配等問題。進一步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應更加注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積極探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突破口、著力點。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很大程度上,城鄉要素不平等交換、不合理配置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也是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的重點難點。我國在歷史發展的特殊時期,實施的重工業優先發展、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等諸多農業補貼工業政策,顯著促進了經濟增長,也助推了城鄉收入差距。經濟發展現階段仍廣泛存在的城鄉勞動力“同工不同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地不同價”、農村部門存款大多用于城市部門投資等城鄉要素不平等交換、不合理配置現象,抑制了農村發展活力,影響了農民增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仍是突出短板,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下大力氣、用真功夫綜合施策、對癥下藥、重點解決。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必須著眼于穩步推進城鄉發展規劃銜接、基礎設施一體、公共服務均等、產業發展融合,著力打造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互聯互通

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既是“四化同步”的主要內容,也是支撐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鍵依托,更是連接城鄉、促進轉型的重要紐帶。新型城鎮化的最終目標是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是適應新型城鎮化步伐、配合城鄉一體化目標的戰略選擇,兩者的良性互動、有機協調,能夠有效解決“生活在城市、戶口在農村”“就業在城市、居住在農村”的“半城鎮化”問題,以及“土地城鎮化快于人的城鎮化”、農業粗放的發展方式與城鎮化進程不匹配的問題。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正是抓住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這個抓手,豐富城鄉互聯互通內涵,拓展城鄉互聯互通內容,提升城鄉互聯互通層次,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夯實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制度基礎、通過體制機制一體化促進城鄉一體化

從收入競爭力的視角看,城鄉居民人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等要素特征差別是構成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來源,然而更深層次上則來源于城鄉制度供給的不均衡,收入差距事實上是制度供給差異。通過優化城鄉制度安排,促進城鄉制度供給由舊的均衡向新的均衡躍遷,同時引致城鄉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向均衡路徑收斂,是夯實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制度基礎的可行路徑。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應樹立全局觀念、辯證思維,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收入分配層面供給側改革引領城鄉收入分配格局優化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統籌優化城鄉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通過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土地產出率,通過創新投融資模式提高資本貢獻率,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技術進步率,通過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提高有效配置率,打出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組合拳”,實現城鄉利益主體的“正和博弈”,構建城鄉收入分配格局優化的長效機制和持續路徑。

堅持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結合

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一方面要解決人口自由流動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一并解決人口流動后的城市功能配套服務問題,一定程度上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不強影響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相關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一戶籍制度變遷促使城鄉收入差距處于由原有制度均衡、發生漸進式制度變遷、再向新制度均衡的演變過程中。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結合,正是圍繞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這個落腳點,準確把握“流動起來”和“穩定下來”的鏈條關系,穩步提高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升級版”。

堅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產城融合發展相結合

抓住農民財產性收入這一薄弱環節,結合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圍繞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依托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積極開發農村土地抵(質)押貸款、農村土地信托、農村土地債券等新型農村土地金融產品,創新運作模式,盤活農村土地資產,最大化農民土地增值收益。抓住約一億進城落戶農民這一群體,一方面要維護用活、鼓勵支持依法有償轉讓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廣“兩區同建”模式,合理布局產業園區和新型社區,同步解決進城落戶農民居住、就業難題,多維度、多渠道拓寬農民收入來源,實現農業轉移人口由“農民變市民”的有機接續,通過產城融合助推城鄉融合,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本文系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13DJJZ07]、山東省人文社科課題[15-ZZ-JJ-06]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 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