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王曉:城鄉二元結構應該打破還是維持

[ 作者:王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5 錄入:王惠敏 ]

——與賀雪峰教授商榷

4月7日,《學習時報》刊登了賀雪峰教授的《珍視中國農村社會結構彈性》一文。文章認為,正是因為土地在農民手上,農民通過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結構”獲得了在城鄉之間進退往返的自由空間,從而保持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彈性。說得更明白一點,即賀教授支持現階段的城鄉二元結構,贊成利益分配要城鄉有別。賀教授是國內外知名的三農問題研究專家,此文高瞻遠矚,思想深邃,確成一家之言。但細細思量,仍有若干值得商榷之處。

賀教授的彈性理論,是從城鄉基礎養老金的比對切入的。在賀教授看來,農村中凡年滿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能領取到基礎養老金,無異于天上掉餡餅。有自然是好,即使沒有也無所謂,因為農民手上有土地,完全可以不需要子女贍養而做到自給自足,就算是到了不能種地的年齡,還可以種菜、養豬、養雞,從事力所能及的副業(原文為“富業”,不知是否為筆誤?)。但城市老人卻不行,如果他們拿和農村老人一樣的基礎養老金,會因為沒有可以勞動的土地作為后援支持而無法生存。可以看出,賀教授之所以認為中國社會結構富有彈性,是因為農民手中有土地,干的動可以種田,干不動可以搞一些副業。正是緣于此,故在養老保障問題上,賀教授主張要城鄉有別,差異對待。如果真如賀教授所言,那么我很想知道,為什么城市老年人退休了可以拿著高出農村老人不少的養老保障金頤養天年,而農村老年人卻還要下地上田?難道就因為他們手上有土地嗎?果真如此的話,土地對農民而言真的不是什么生活保障,而實打實地成了累贅。由此不難看出,賀教授所謂的土地彈性不過是站在城里人的角度上得出的罷了。況且,在年輕一代大量外出務工、適齡兒童留守家中、醫療保障弊端叢生的農村現階段,你何以指望區區幾十元基礎養老金就能夠持平城市老人的生活質量?

為支持其觀點,賀教授接著指出,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并不限制農民進城,農民能否進城和在城市安居主要不再是制度問題,而是他們能否在市場經濟中尋找機會的問題。但問題的實質恰恰是,機會對于城鄉居民而言并非是公平公正的概率事件,其根源仍要追溯到制度建構上去。鄉下人在城市化過程中的劣勢地位,不但是傳統城鄉二元結構固化的結果,也是當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仍無太大改進的現實表現。所以要想真正實現機會均等,城鄉一體仍是重中之重。

但需要說明的是,城鄉一體并非只是簡簡單單的農民進城,而是城鄉之間持續不斷的雙向互動,農村的資源(現階段主要表現為人力資源)不但可以進城,而且城里的資源亦可以自由下鄉。然而遺憾的是,賀教授卻反對此說。他主張固化現階段的城鄉二元結構,限制資本下鄉,比如城市人不能到農村買農民的房子。賀教授之所以這么認為,出發點自然是好的。因為在他看來,當前農民的住房、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權是農民的基本保障和社會保險,是他們的生存底線,故不能夠用以交易。他例證說,城市人到農村買房子,是因為要為過生資本找到儲值手段,或要在農村多一個休閑去處,而對農民來講,一旦他們失去農村住房,他們進城失敗就再不能返鄉,他們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對于賀教授的這一觀點,我想從實際經驗和抽象理論兩個層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出身華北農村,依據我的個人經驗,資本下鄉在現階段是大受農民歡迎的,至少在我的家鄉確實如此。如果有機會到當下的農村走一走,你會發現農村的房屋早已不是鱗次櫛比的合理安排,而是東一家、西一家,很多宅基地早已雜草叢生,無人居住。關于宅基地買賣問題,我特意咨詢過村中老人,他們確實承認過去村民對宅基地看得很重,“即使要飯也要有立棍的地方”,但又普遍表示近些年計劃生育導致少子化,加之農民工進城留居城市,很多宅基地就此廢棄,村民多愿意拿出買賣。所以,資本要不要下鄉或者適合不適合下鄉,不能由別人替農民做主,而要聽從農民自己的心聲。自步入近代社會以來,我國的農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巨變,而作為農村的主體存在,農民自然最為敏感。他們的需求多是從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比浮沙掠影般的社會調查要來的真切和深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可以推廣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大包干而確定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甚至還可以參照廣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所自發成立的村委會而實施全國基層村民自治(事實也證明這些決定都是有效的),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非要抑制現階段的農民主動走上市場化的需求呢?再者,從理論上說,賀教授完全把農民想象成了會被市場經濟隨意擺弄的提線木偶,而完全忽略了中國農民的理性特質。這難免悲觀了些。試想,有多少農民會在城市生活尚未穩定下來之前就賣房賣地的?如果我們試著從地方性知識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就會發現,農民自有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理性和行為邏輯。據父輩們講述,在宅基地被珍視的年代,為了避免后代中出現的不務正業者隨意典賣宅基地,在兄弟分家時會故意把宅基地進行不均勻分配。如此,每個兄弟得到的都不是方方正正的宅基地。但正是因為不均勻,所以“不成宅”,也就不容易拿去買賣。這是地方性知識,也更是農民的理性。賀教授的代表作《新鄉土中國》我認真拜讀過一遍,里面多次把農民看成是精于算計的,緣何在此卻又把農民當做隨波逐流的群氓?

作者簡介:王曉,福建農林大學鄉村建設學院,講師,博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第一页在线播放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亚洲婷婷丁香五月综合图 | 日本人妖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