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宋洪遠:西部特色農業與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產業合作

[ 作者:宋洪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4 錄入:實習編輯 ]

中國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橫跨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新疆盆地、四川盆地,包括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面積約68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72%。人口約3.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9%。西部地區與13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1.8萬余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1595公里,約占全國海岸線的1/10。

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中國西部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地將建設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內蒙古將建設為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將廣西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中國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國家農業合作具有良好基礎和廣泛前景。

一、中國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特色農業不斷發展壯大,農牧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和牧區面貌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一)中國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的現狀

主要從農業生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農民收入等方面進行介紹。

一是農業生產快速發展。2014年,西部12省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608.7億元,比2013年增長7.0%,在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中增長最快,占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7.0%。西部地區糧食產量16157.6萬噸,比2013年增長1.1%,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6.6%。西部地區肉類總產量2631.4萬噸,比2013年增長3.02%,占全國肉類總產量的30.22%。其中牛肉總產量占全國牛肉總產量的37.61%,羊肉占58.59%。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推進,累計新建水庫2964座,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291.5萬公頃,累計人工造林面積582.9萬公頃。2013年西部地區有效灌溉面積1861.1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34.0%,比2010年增加275.2萬公頃。林地面積1822.9萬公頃,比2011年增加52.1萬公頃。

三是農業科技物質裝備不斷提升。農作物良種化率不斷提高,農作物新品種、畜禽良種加快推廣。2013年西部地區化肥使用量1717.9萬噸,比2010年增加12.55%,有機肥料、生物肥料的研發應用快速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農業機械總動力26043.6萬千瓦,較2010年增加22.2%,農用拖拉機498.7萬臺,較2010年增加15.84%,配套農具694.0萬臺,較2010年增加17.50%。

四是農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3年,西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833.6元,比2012年增長13.4%,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2013年西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是東部地區的56.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二)西部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

特色農業是以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利用獨特的生產工藝和方式,形成特色產品的現代農業。西部地區特色農業主要集中在特色農產品種養、特色農產品加工和旅游觀光農業等方面。

西部地區發展特色農業在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人文環境、歷史文化等方面均具有有利的發展條件。

一是林草地豐富,物種資源多。西部十二省(區、市)草原面積3.31億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84.2%;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六大牧區省份,草原面積共2.93億公頃,約占全國草原面積的3/4。西部地區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西部地區野生、珍稀物種多、經濟利用價值高,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二是地形復雜,氣候多樣。西部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也有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形,結構復雜。西部地區由于海拔普遍較高,光熱資源豐富。西部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熱年溫差和日溫差均較大,形成特色林果產品種植的氣候基礎。同時病蟲害相對較少,有利于無公害、生態型農業發展。

三是地緣優勢突出,市場空間大。中國西部地區與周邊12個國家接壤,連接15個貿易口岸,與歐亞各國處于協同共振的經濟帶上。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在西部,歐亞大陸廣闊的市場是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撐。

四是政策環境好,發展機遇多。2000年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一個十年的重點是調整結構,完善基礎建設,建立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這些扶持政策為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五是歷史文化悠久,民族互融互通。中國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我國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西部地區。秦皇漢武以后,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多源發生、多元并存、多維發展的多民族地方文化,增強了特色農業發展的文化基礎。

(三)中國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情況

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主要體現在特色農產品生產、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特色觀光農業發展方面。

一是特色農產品生產發展迅速。西部地區依托農業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棉花、牛奶、羊絨、水果等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特色產業。2013年新疆棉花產量超過全國的1/2;內蒙古的牛奶產量占全國的1/5以上,羊絨產量占全國的2/5以上;陜西的蘋果產量占全國1/5以上;廣西的甘蔗年產量超過全國的60%;云南、貴州的煙葉年產量約占全國的44.7%。同時甜菜、馬鈴薯、牛羊肉、中藥材、紅花、番茄、枸杞、紅辣椒、胡蘿卜等具有地區比較優勢的特色種植業也取得較快發展

二是特色農產品加工初具規模。隨著特色農產品種養規模的擴大,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集群。如廣西的制糖業、云南的烤煙業、陜西的蘋果加工業、寧夏的牛羊肉產業和清真食品產業、新疆的紡織業和水果加工業、內蒙古的乳制品和羊絨等產業。

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乳、肉、羊絨加工已經成為內蒙古的支柱產業,涌現出伊利、鄂爾多斯、蒙牛、草原興發等多個全國馳名品牌。寧夏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近7000家,培育出“夏進”牛奶、“寧夏紅”枸杞酒、“西夏王”葡萄酒、“圣雪絨”羊絨、“塞北雪”面粉、“夏綠”脫水菜等知名品牌。

三是特色觀光休閑農業蓬勃發展。西部地區有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區,60多個歷史文化名城以及近20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加上多民族的民俗風情、眾多的歷史遺跡,形成了具有西部獨特風格、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旅游資源。珍稀動植物、歷史文化與生態環境相結合,形成了尋幽、訪古、休閑娛樂、科考等多種形式的觀光農業、生態旅游農業。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國家農業發展的特點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4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各國普遍以農業為重要主導產業,這對于我國農業對外合作是巨大的發展機遇。

主要介紹中亞五國的農業發展,選擇中亞五國基于以下四個原因:一是中亞五國地區與中國西部邊界山水相連、陸路相通、民族跨界而居。二是中亞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曾經為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作出過重要貢獻。三是中亞五國均為上合組織成員,也是目前與中國經濟聯系最為密切的地區。四是中亞五國是中國的重要能源和資源供應地,也是中國商品的主要銷售市場和投資密集區之一。

(一)中亞五國的基本情況

中亞五國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五國合計國土面積400.75萬公頃,是我國國土總面積的41.74%。五國人口合計6348.8萬人,是我國人口總數的4.72%。國內生產總值五國合計3462.6億美元,是我國的3.77%。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面積最大,經濟發展程度最高,哈薩克斯坦國土面積272.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國土總面積的28.4%。201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50美元,是我國的1.71倍。土庫曼斯坦1995年被聯合國承認為永久中立國。

(二)中亞五國農業的地位

中亞五國耕地總面積0.32億公頃,為我國耕地面積的25.94%。永久草場面積2.51億公頃,與我國草場面積相當。從人均看,五國人均耕地面積0.49公頃,是我國的5.27倍,其中哈薩克斯坦人均耕地是中國的15.7倍,人均耕地資源較多。

中亞五國均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烏茲別克斯坦國內農業雇用了該國30%的勞動力,貢獻了GDP的25%。土庫曼斯坦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塔吉克斯坦農業是第二大生產部門,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以上,農牧業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總人數64%左右。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為經濟支柱,農業占GDP總量35.6%,吸收了一半就業人口,畜牧業是最重要的農業活動。

(三)中亞五國種植業發展情況

中亞五國普遍重視糧食生產,強調糧食自給,除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外,其余三國糧食能夠基本自給。糧食生產以小麥、水稻、大麥為主。哈薩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糧食出口國,第一大面粉出口國,年產小麥近1400萬噸。2013年中亞五國大麥產量317.1萬噸,是我國大麥產量的1.38倍。大米、玉米、馬鈴薯的產量分別為中國的0.37%、0.72%和9.30%。

經濟作物以棉花、甜菜和煙葉為主,其中棉花是最主要的經濟作物,2013年中亞五國籽棉產量484.7萬噸,為我國籽棉產量的25.6%。棉花是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農業的支柱產業。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五大產棉國、第二大出口國,2013年籽棉產量為336.1萬噸,以中絨陸地棉和長絨棉為主。

中亞五國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葵花,五國油料基本不能自給。中亞五國林果、蔬菜、花卉、茶、香料、咖啡及煙草產品的產量也較少。

(四)中亞五國畜牧業發展的情況

中亞五國畜牧業以養羊、養牛、養馬為主,養蠶和養禽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013年中亞五國綿羊存欄合計5091.6萬頭,是我國的27.20%。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綿羊飼養量較大。土庫曼斯坦主要養殖卡拉庫爾羊,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2大卡拉庫爾羔皮產國。中亞五國牛存欄合計2154.1萬頭,是我國的15.74%。

中亞五國駱駝飼養量較大,是中國的102.07%,馬的飼養量也很可觀,為我國的39.33%,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馬的飼養量較多。中亞五國雞的飼養量為我國的18.28%。烏茲別克斯坦積極發展養蠶業,年產蠶繭量達到1.6萬噸,是世界第6大養蠶國。由于宗教文化和飲食習慣的影響,豬的飼養量較少。

三、未來雙方開展農業合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向

本部分主要介紹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合作的潛力、合作理念、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

(一)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合作的潛力

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具有資源互補、技術互補、貿易互補等特點,雙方合作潛力較大。

1.資源和生產:資源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農業的互補

中亞地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光熱資源,以及高山雪水、河流湖泊等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農牧業生產條件優越,目前仍有不少可農用地未被利用。例如哈薩克斯坦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3000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僅為1500萬公頃,未利用耕地占一半。烏茲別克斯坦2200多萬農業用地中,有近500萬公頃農業用地利用效率很低。塔吉克斯坦是一個多山國家,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具有發展天然草場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用地占全國面積的54%,如果有成熟的灌溉技術,可直接新增耕地100萬公頃,全國牧場面積918萬公頃,大部分為天然牧場,具有擴大畜牧業規模的優良自然條件。

中國西部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多種多樣,能夠生產各類農產品,中國的農業勞動力資源占世界第一位,對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非常有利。

2.投入和技術:粗放農業與精細農業的互補

中亞國家農業生產總體上仍處于低投入、低產出,“靠天吃飯”的粗放耕作狀態,單產水平普遍低于中國。農業生產技術落后,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低,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嚴重不足,果蔬、農畜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生產非常落后。例如在農業不動產資產構成中,農機所占比例較低。中亞五國中農業機械化占比最高的是吉爾吉斯斯坦,為8%,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僅為3%。2010年哈薩克斯肉類加工比例23%,牛奶30.4%,小麥55%,水果、蔬菜2.4%。

近年來中國西部農業取得較快發展,積累了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如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節水灌溉、小型農機具、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同中亞開展精細農業合作,尤其是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的合作具有很大潛力。

3.市場和貿易:旱作農業與多樣性農業的互補

由于中亞特殊的農業資源稟賦和長期的農牧業生產結構,中亞出口的農產品比較單一,其中小麥、棉花、羊毛、皮革、絲等是其出口的最重要的農產品。中亞主要進口產品有水果、堅果、蔬菜、水產品、油籽、糧食制品等,特別是果蔬等鮮活農產品和加工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而且價格較高,主要果蔬品種的批發價格是新疆同期價格的2~5倍。

中國西部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多種多樣,能夠生產各品類農產品,滿足中亞地區市場需求,蔬菜、水果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價格競爭力,尤其是在設施農業和反季節蔬菜種植方面,中亞市場潛力廣闊。

(二)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合作的原則

我國有著悠久的農業對外交流的歷史,古代絲綢之路曾為豐富沿線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技術交流和農產品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的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秉承正確的義利觀和“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以農業促全面合作、促共同發展、促周邊穩定。

“一帶一路”下的農業合作,堅持世代友好、真誠互信。中國同中亞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同中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將其視為外交優先方向。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做和諧和睦的好鄰居和真誠互信的好朋友。

“一帶一路”下的農業合作,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交匯互融。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在農業合作中,尊重各國文化傳統和發展道路,促進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的交流對話,兼容并蓄,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下的農業合作,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只有互利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中國倡議建設“一帶一路”,進行農業對外合作,不是去搶占當地資源和市場,而是在平等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尋求利益協和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促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走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雙方開展農業合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式

中國同中亞各國農業合作空間較大,參照資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的特點,可在農產品貿易、農業對外投資和農業技術方面加強合作。

1.農產品貿易合作領域

2008-2013年中國從中亞進口產品主要有棉麻絲、畜產品、藥材、糧食等,其中前兩類占進口額的90%,主要出口產品有藥材、水果、畜產品、糧食制品、糖料及糖、棉麻絲、餅粕、堅果、蔬菜等。總體來說,貿易規模非常小,并且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2013年農產品貿易額12億美元,僅占當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0.6%,其中進口主要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出口國主要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

雙方未來應拓寬貿易領域,挖掘貿易新的增長點,中國擴大對中亞地區緊缺的水果、蔬菜等鮮活產品和畜產品、深加工產品的出口,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同時增強對中亞優勢農產品的進口。

在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

2.農業投資合作領域

根據商務部境外投資企業(機構)名錄,目前在中亞國家開展農業及相關領域投資的企業有57家,主要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企業,主要從事棉花、蠶繭、糧食、畜禽等生產、收購、加工和貿易。中國在中亞地區的農業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投資規模不大。僅有吉糧集團、中農發集團、黑龍江農墾等國內大型企業開始在哈薩克斯坦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未來對中亞地區農業投資潛力較大的領域有:糧食綜合開發與深加工、畜禽養殖及肉類皮毛深加工、果蔬種植與加工、油料與糖類作物綜合開發、棉花倉儲物流及加工、農業機械裝備,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資合作。

合作方式方面,延伸產業鏈,組建企業聯盟,向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及貿易全產業鏈發展;提升投資的層次,向深加工、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

3.農業科技合作領域

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主要包括科技人員交流、種質資源交換、信息交換、合作研究、農業信息交流網絡平臺建設、農業人員培訓、人才培養等。例如,中哈聯合治蝗、隆平高科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水稻研究中心的雜交水稻和大豆技術引進項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中亞國家發展訴求與中國的技術優勢,未來應重點開展以下領域技術合作:玉米、大豆、小麥、棉花、甜菜等大田作物的良種繁育、配套栽培技術推廣,設施農業、節水農業、土壤改良等先進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控技術,肉牛肉羊育肥等現代化畜禽養殖技術示范等。

主要方式包括開展技術援助和技術合作項目;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重大科技課題的聯合研究;開展農業學術交流,加強農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和人員培訓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2016-06-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色在线观看 |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a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