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6年農業稅的取消,農村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越來越如閻云翔所說的“原子化”與“個體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基層干部與群眾的聯系減少所致。然而,種種政策的變革與農村自身的發展(可以用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當前的農村轉型),會帶來對農村直接的影響。有學者斷言,當前中國三農問題研究已經陷入到“終結”的危機當中,換而言之,就是已經沒有什么“搞頭”,筆者不敢茍同。竊以為,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現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的土地流轉問題。“誰來種地”是目前討論的比較熱的一個話題,主要是因為城市化的進程過程中,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入城鎮當中,而“老人農業”日漸衰退,他們甚至直接拋荒。筆者在調查H省的一個地方發現,在還未有“大戶”入駐之前,農村的土地呈現出兩種發展模式:一個是轉租給他者,多半是“相好的”或者“親戚”。之所以是這些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信任感。當“我”不想在城市了,還可以回去收回土地,有一個保障機制在其中,往往他們處于彼此的信任而不簽訂合同,而且轉租的費用也較市場低。但是,并不是說,在其他的地方就如此。如今的土地私有權與繼續集體所有制爭執不下,到底該如何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是未來的一個爭論焦點。
第二,農村的扶貧問題。7000萬的農村貧困戶,到底該如何幫助他們脫貧致富?這是當前擺在學界和政界的一個難題。有的地方,直接打出“要致富,先立志”的標語,鼓勵當地農民有志氣把自己“搞的富起來”。關鍵是,沒有資源和渠道,怎么富?有的地方直接采取“一幫五”的策略,即但凡黨員干部,無論收入多少,都去幫助他們脫貧,采取的是自己直接輸血的方式,長期來看,并不是個好辦法,反而可能造成黨員干部一起貧困。為了不得罪領導,完成指標的如此扶貧方式,是不可取的。扶貧問題的重點在于,引入資源和技術,轉變農民觀念,比如有“互聯網+”思維,由此在富農治村的背景下,一起富裕。筆者還通過調查發現,有的地方直接培育農民組織,這樣大家互幫脫貧,前提是需要有一個得力的組織者。
第三,農村的政治問題。鄉村政治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鄉村選舉問題,一個是政治沖突問題。前者往往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就開始被學界注意,比如張厚安等人,在基層進行村民自治的實驗。如今的鄉村選舉陷入到一個癱瘓的地步,有的地方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當村干部,且有的地方,直接無人愿意干這個“吃虧不討好”的事情。伴隨著農業稅的取消,“油水”等可以撈到的外快減少,而且稍不注意,還容易得罪農民,故而無人愿意。選舉當中,也存在賄賂等現象,學界有人建議,一方面,村民自治的落實才是唯一的出路,另外一方面,賦予農民的公民身份對待,以此來解決他們的維權和使用權利的困境問題。同樣,沖突的政治往往并不是選舉而引發,而是利益糾紛。往往多半的集體上訪、群體性事件等都是利益的沖突演化為政治的沖突,但是農民依然還是在訴求利益,而不是權力。
第四,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第二次醫療合作給農民了一定實惠,但是大病依然是“等死”或者“自己想辦法”(自殺),這是當前農村的醫療保障發展不力所導致的。農民最害怕的消費,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醫療費用;第二,教育費用;第三,人情費用。所以,如果看病貴,看不起病,那么無疑會導致農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并且還可能導致家庭的入貧。同樣,教育費用如果不下來,那么一個家庭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所花費的10多萬,于農民而言,是很大的一筆數字。還有人情越來越高,有的直接“趕”到500-1000不等,這是農村現在很大的一個風俗轉變。這些都給農村家庭造成了負擔。還有農村的養老,如今多半采取的是“子女養老”,這也是農村的一個幾千年的傳統,但是“子女養老”與“家庭養老”真的可靠嗎?在城市化的今天,他們不但不能養老,還不得不幫助子女看管孩子和照顧家庭,甚至繼續從事體力勞動。
第五,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類如畢節地區的災難,讓人深思。他們往往是因為父母去城市打工,但是又因為戶口、生活成本等得不到解決,從而很難跟隨父母一起去城市里生活,入學。在農村,他們多半與爺爺奶奶等親戚一起生活,一方面,有人照看,父母也放心,另外一方面,開銷小。比如農村的上學費用等就相對較低。那么,問題也就來了,當缺少父母監管和愛的留守兒童成為問題的時候,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不僅僅是他們是否能夠成才,更是擔憂他們的生命保障。
第六、農村生態安全問題。生態安全這幾年提的比較多,特別是媒體的大肆報道,讓人們越來越關注農村的公共衛生安全。一方面,對于飲水、呼吸等都有影響,另外一方面,容易造成土地的板結,不利于循環使用。由此,農村生態安全危機造成了農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到處都是。這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第七,農村的食品安全問題。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假冒偽劣的商品充斥在小賣部里,看似便宜,但是并不安全。這不利于農民的健康,更不利于在家中的小孩成長,因為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喜歡帶他們吃這些不衛生的零食。有的甚至因為爺爺奶奶的照顧不周,而得口蹄疫,就醫也不方便,故而這對于兒童的成長很不利。
第八,農村的風俗問題。近些年來,從B省的跳艷舞到各種農村的鬧婚事件等,都看得出我們越來越關注農村的風俗。風俗,固然是長久形成的,但是在簡化的同時,也流變為流氓文化,低俗文化。風俗的治理,可以用法治來引導,但是關鍵是農村觀念的轉變。同樣,需要法治治理的還是“打牌成風”。筆者曾經與一位鄉鎮干部訪談的時候得知這么一個事情,某省領導到F村視察的時候,當地到處都是打牌的現象,當這位領導走進該村的一戶農家,有人在不知道其是來視察的官員的情況下,喊其一起來玩。可見,賭博對于鄉村而言,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并且我們調查H省的一個農戶,國家的直補錢,他們直接用來打牌,并且補的越多,打的越大。這是一個什么問題?本來國家是為了減免農民負擔,但是他們并不“領情”,而是把直補得來的錢用來揮霍。
第九,鄉村債務問題。鄉村債務可謂是一筆爛帳,現在的情況是,采取“能拖一天是一天”的解決辦法。以往,因為農委會的“利息”高,很多農民把錢不是存入銀行而是存入到村集體的手里,由村干部來保管。這種集資,因為各種原因(比如換屆等),導致農民的錢最后要不回來了。還有村債務的產生,是因為村里欠其他機構的錢。村莊的合并,往往也容易導致這筆錢是“死賬”,《黨建文匯月刊》的一篇2006年第11期的文章《全國鄉村債務規模巨大》表明,這個數額達到了5355億,平均每個縣就有2億多。如何解決?
第十,農村的離婚問題。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很多農民到城市成為“二等公民”,也稟賦了兩種角色,一個是工人,一個是農民。據《論農村離婚案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表面,“當前農村離婚糾紛越來越多,其主要原因是打工外遇、婚外生情、草率處理婚姻問題、重婚、非法同居或包辦買賣婚姻等違法行為、家庭暴力的存在等。”有的為了保全家庭,在城市組建“臨時夫妻”,過年過節,和家人團聚的時候,互不干擾。這是一個多么有意思的現象。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的離婚,不僅僅會增加犯罪的概率,而且還會導致農村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得不到該有的愛護,最后往往容易走向失范當中。這并不利于我國社會穩定建設。
第十一,鄉村建設問題。建設新型農村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當前有的村莊開展旅游業,引入一些資本,特別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打出自己的品牌,搞農村生態游等。還有的,采取政府補助一些,自己掏一些,建設一些在馬路邊的新房子,讓土地整合起來更為容易,也讓農民生活的更“高級”一些。這都是惠民工程。有些學者,已經注意到臺灣、韓國、東南亞等地區的農村建設,甚至把目光投向德國等歐洲國家。通過外部的“經驗”來解決中國本土的問題。但是基于文化的同類,更多的是在思考臺灣的經驗。
這是我國當前的十一個農村的問題。有的則相當嚴重,有的則稍微嚴重一些,但是就目前而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依然困擾著基層政府和學界相關領域的一些研究人員。如何破解這些問題,是接下來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的重中之重。基層是中國的根基所在,只有把9億農民(包括2億農民工)的生活安危處理好了,那么中國的發展才真正的可以說得上是“真發展”,而不是形式主義,“口號上的發展”。同樣,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則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合力來完成,通過引入市場來解決農民的一些問題,比如電商下鄉等。讓他們真的能富裕起來,擺脫貧困。所謂的小康社會,也就距離我們的農民們不遠了。然而,問題遠非只有扶貧這么一個。這些農村轉型期所遇到的問題,解決起來并不簡單,但是需要社會不同的主體來齊心協力,特別是需要政府的引導。
作者系澳門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知識分子社會學、網絡政治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