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王樂君等:湖北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查與思考

[ 作者:王樂君?孫秀艷?劉磊?趙博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1 錄入:王惠敏 ]

近期,我們赴湖北省武漢市、潛江市就家庭農場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總體來看,湖北省家庭農場發展較快,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

一、主要特點

湖北省家庭農場發展呈現出起步早、政策實、管理規范、模式多樣的特點。

(一)起步早勢頭好。早在2004年,湖北省就注冊成立了第一家家庭農場。2009年,武漢市開始試點建設家庭農場,與上海松江和浙江寧波等地成為全國家庭農場發展的先行者,其發展經驗被總結為“武漢模式”。近幾年,湖北省家庭農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截至2015年底,家庭農場達到46682家,其中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20296家,較上年增長63%。2013年,宜城市成立家庭農場協會,為家庭農場提供政策、技術、信息、資金等服務,實現了家庭農場的集合集群發展。從家庭農場主情況來看,返鄉創業青年成為中堅力量,農場主素質普遍較高,發展潛力較大。如武漢市家庭農場經營者平均年齡41歲,中專以上學歷者占59.4%。

(二)管理比較規范。湖北省以開展示范創建活動為抓手,不斷提升家庭農場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省農業廳與工商管理局聯合出臺家庭農場登記管理意見,解決了家庭農場身份登記問題,有利于家庭農場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制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辦法,圍繞經營規模、管理制度、綜合效益等方面開展省級示范創建,兩年來共認定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07家。在示范創建中,堅持效益優先原則,要求示范家庭農場年純收入和成員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將規模經營收益和農民增收作為家庭農場示范引領的基礎。

(三)發展模式多樣。湖北省積極鼓勵各地根據自身自然條件、要素稟賦、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探索家庭農場發展路徑。當前,全省家庭農場涉及行業廣泛、業態豐富、模式多樣。從產業看,有種植業家庭農場、養殖業家庭農場和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其中,種養結合家庭農場近年來發展最快,占全省家庭農場總數的16%。從經營形式看,有生態循環型、種養加深加工型、休閑觀光型。比較典型的宜都市白龍山家庭農場,通過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降低生產成本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引入生態休閑功能開拓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徑。從發展模式看,有優勢產業帶動的自發型模式和政府扶持的引導型模式。如潛江市在發展稻田養小龍蝦特色產業中,將家庭農場設立為基本的生產單元,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聯合等方式促進了家庭農場蓬勃發展。武漢市政府立足當地都市農業發展需要,積極扶持城郊型家庭農場發展。省農業廳匯編整理了38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提煉出集約種植型、種養結合型、生態循環型、科技創新型、質量管控型、“互聯網+”型、休閑觀光型七種示范模式加以宣傳推廣。

(四)扶持政策實在。湖北省積極落實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各項政策。省農業廳會同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出臺了《關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的意見》,按照“分縣實施、分類主辦、分層服務、穩步推進”的機制,明確農業銀行主辦家庭農場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與省委組織部、教育廳、共青團等部門聯合,多渠道、多種形式開展家庭農場主培訓,提升農場經營水平。近三年來,共培訓家庭農場主和從業人員6400多人次。同時,計劃從今年起兩年內再培訓1000名青年家庭農場主。武漢市明確落實對家庭農場的資金扶持、保險補貼、設施用地等11項專項扶持政策;市財政每年安排扶持資金300萬元,對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每年給予5萬元財政補貼;同時,針對有貸款需求而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融資擔保抵押形式,開展“惠農貸”和“涉農保證保險貸款”,通過運用信貸風險補償、費用補貼等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農業,放大財政資金支農效應。2015年,武漢市通過以上兩種形式共發放貸款11453萬元。鐘祥市、陽新縣政府出資2000萬元用作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支持金融部門開展針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服務。

二、存在問題

湖北省家庭農場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既面臨全國普遍性問題,也有自身存在的特殊問題。

(一)缺資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融資期限與生產周期不匹配等問題是調研中家庭農場經營者反映最普遍、最集中的問題。經營家庭農場對于大部分農戶而言是一個自主創業的過程,流轉整理土地、購置農機用具、購買生產資料、支付雇工工資等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調查發現,大部分農場的投入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和熟人借貸,資金缺口很大。農場主無奈地形容“不貸款等死,貸款找死”,如經營水產養殖的某家庭農場因為無法獲得貸款,只能向飼料供應商賒賬,月息高達15%,每年僅利息開支便達十幾萬元,占到凈收入的近三分之一。雖然金融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支農政策,也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但實踐中家庭農場獲得貸款相當不易,一些貸到款的家庭農場多是通過抵押房產、公務員擔保等方式實現,且大多屬于一年期的短期貸款。武漢某家庭農場從事水產養殖,在經營第一年通過抵押自有住房和飼料廠、公務員擔保等方式向農村信用社申請了300萬元貸款,等貸款得到審批真正拿到款項時已近年中,早已過了投放魚苗最需要資金的4月份。不到年底銀行部門就開始催還貸款,由于養殖還未獲利,只能通過借高利貸先將貸款還上。農場主無奈地表示,以后不再貸款了,受不了這份折騰。

(二)缺扶持。囿于農業經營分散、基礎設施薄弱和農業投入不足,家庭農場普遍面臨土地細碎化引起的土地整理難度大、投入高,以及農場水、電、渠、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由于國家和省一級沒有設立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專項資金,已有的一些支持政策也缺乏精準的指向性,導致家庭農場發展很難享受政府的扶持。在座談中,大多數家庭農場主都表示農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希望政府能夠在土地整理、水利設施、機耕道路等方面設立針對家庭農場的財政專項,出臺適合家庭農場需求的用地用電、信貸保險、財政補貼等政策。武漢市新洲區某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反映電網電壓不足,且不享受農用電價格,每度電費用高達0.9元,成本壓力很大。

(三)缺人才。與傳統農戶相比,家庭農場主不僅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還要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但從調研情況看,許多家庭農場經營者文化水平不高、整體年齡偏大,一些年輕的農場主也普遍未接受過系統的農業教育和技術培訓,農業經營能力、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不高,嚴重影響了家庭農場經營效益的提高和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武漢市新洲區一位從事黑山羊養殖的家庭農場主反映,由于不熟悉養殖技術,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建場初期山羊大量死亡,外債最多時達到60多萬元,幾近破產。

(四)缺服務。家庭農場的主要優勢在于農業生產的具體組織和管理,政府公益性部門、經營性組織提供有針對性的購銷、技術、信息、物流等服務,在體現分工優勢的基礎上,能夠降低家庭農場的經營風險和經營成本,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但調研的農場普遍反映獲得外部專業化服務比較難,更多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實現發展。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專業服務公司、服務合作社等經營性服務主體,提供的服務大多局限在某些利潤回報較大的環節,如種子、化肥、農藥銷售等,家庭農場急需的技術、信息、市場等服務缺乏提供者,造成服務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另一方面,湖北省前些年推行將公益性服務部門推向市場的“花錢買服務”改革,原政府公益性部門實行了市場化運作,出現了基礎性、盈利空間小的公益性服務缺失現象。在與武漢市某家庭農場座談時我們了解到,農場主種植西甜瓜、桃樹等技術是個人從外地種植戶處學到的,日常的作物管理、品種改良等先進技術也大多通過市場考察等方式獲得,真正從技術推廣部門等獲得的服務很少。

(五)缺意識。自我風險控制、互助合作抱團發展意識不強成為阻礙家庭農場發展的內在因素。調研的農場普遍表現出了強烈的擴張沖動,種植業家庭農場希望擴大土地流轉面積實現數量規模擴張,養殖業家庭農場渴望簡單規模擴張的同時,還希望通過延伸產業鏈實現一體化經營擴張。潛江市某家庭農場從事肉牛養殖,農場主計劃自建屠宰車間、增開直營店,實現產業鏈的上下延伸。在風險控制意識缺乏的情況下,農場經營規模擴大帶來了內外兩方面的影響:外延上,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加大了財務風險;內涵上,農場主技術和管理水平不足,導致經營風險加劇。此外,簡單農戶升級版的家庭農場缺乏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和其他農場通過互助合作降低成本、應對風險的組織能力,抱團發展意識不足,面臨的經營和市場等風險比較嚴峻。

三、對幾個問題的認識

家庭農場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發展家庭農場應把握家庭農場的特點、發展規律和基本要求,促進家庭農場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合理分工與融合發展。

(一)必須遵循家庭經營基本要求。農戶家庭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組織單元,作為農戶經營專業化的家庭農場必然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堅持農戶家庭經營作為其核心內涵。首先,這是由家庭經營的內在優勢和農業生產特點相匹配所決定的,是被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經驗所證明的,同時也是體現“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 、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基本要求。其次,適應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2 億多農戶的轉移和市民化是一個較長過程,這決定了在較長時期內,大多數的農戶家庭還必須從事農業生產,我國農業還必須承載就業吸納功能。武漢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申報辦法要求農場主必須具備8項條件,其中一條要求農場主必須是本地農業戶口,這也是對家庭農場必須堅持農戶家庭經營原則的遵循。至于家庭成員是核心家庭成員還是具有血緣或姻緣關系的大家庭成員問題,調查發現,家庭農場人員組成僅為核心家庭成員的較少。因此,對家庭農場標準中“家庭成員”范圍的認定要根據各地實際靈活確定。

(二)必須堅持規模適度。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家庭農場,擴大經營規模獲取高額經濟利潤是其固有的內在要求。但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決定了單個農場的規模不能過大,同時受農場經營者自身能力,以及資本、勞動和資源匹配程度等因素限制,農場的適宜規模必須有一個“度”。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其規模有明顯差異,要按照經營規模與家庭經營能力相適應、收入水平與當地城鎮居民相當的基本原則,綜合考慮地域資源稟賦、行業生產特點、農場經營者素質等因素,分類型制定適度規模的指導標準,避免片面追求規模。如湖北省規定登記的從事大宗農產品種植的家庭農場種植面積不得低于50畝,這一要求只規定了下限標準,在實際操作中更需要強化上限意識。武漢市以農戶年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作為衡量原則,詳細規定了種植業家庭農場的土地種植面積、水產養殖家庭農場的養殖水面面積、食用菌家庭農場的生產基質數量要求,作為適度生產規模標準。我們在調研中看到該市的家庭農場基本都嚴格地遵守了規模控制標準,一般種植業家庭農場的土地面積都在200畝左右,農場發展比較規范有序。

(三)政府服務不能缺位。在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主動站位而不能缺位。當前我國家庭農場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存在主體內涵不明、邊界不清晰的問題,如有的家庭農場掛著多個牌子,既是合作社,還是農業企業,多種經營組織業態交纏在一起,規范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農業發展基礎薄弱,民間投資不足,缺乏針對性政策扶持體系。因此,政府部門應當主動作為,加強對家庭農場的指導和服務。加快建立完善針對家庭農場的政策扶持體系,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完備的硬件基礎。要積極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厚植資源稟賦優勢,打造地方優質名品名標,為家庭農場發展構建良好的軟件環境。要加強分類指導,對于主要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應通過增加補貼、加大基建投入、加強經營者培訓、提供金融信貸服務等手段來保證其發展有效益、可持續;對于從事經濟作物種植或者養殖業等家庭農場,更多應通過健全法規、理順體制、完善市場等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其保持旺盛的經濟活力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要大力引導家庭農場加強聯合與合作,通過合作經營實現 “抱團取暖”,提高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實現較高的經營效益。

(四)強化與合作社、龍頭企業的融合發展。家庭農場經營方式靈活自主,通過利用家庭內聚力適應農業生產自然特性,具備較強的生命力。然而,雖然對比普通農戶,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受自身規模、素質、資金等因素制約,家庭農場的市場競爭力依舊較弱。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入股、合作、聯合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合發展,既積極發揮其作為基本生產管理單元的制度紅利,又充分利用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技術、管理、資金、品牌等方面的優勢,走合作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潛江市某水產公司把流轉土地按照統一標準建成260個“蝦稻共作”養殖單元(每單元50畝),由流轉土地所在村的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公司牽頭成立共作合作社和農機服務合作社為家庭農場提供生產服務,通過實行統一機械施工、統一種養標準、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服務管理、統一收購產品、統一品牌銷售等“六統一”,實現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緊密聯合,推動了“蝦稻共作”產業發展,農戶年經營收入達到10萬元。

四、有關建議

(一)引導家庭農場練好內功。充分利用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青年農場主培訓等各類培訓項目,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力度,提升家庭農場經營者文化素質、技術水平、經營管理能力、風險和合作意識,通過練好內功,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和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加強家庭農場規范管理,指導其建立標準化的生產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規范發展水平。通過網絡、電視、廣播以及12316等農業信息平臺,提高家庭農場獲得市場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時性,引導家庭農場及時妥善應對市場風險,提高家庭農場適應市場行情變動調整種養結構的能力。

(二)健全扶持政策體系。完善針對家庭農場的土地制度、用地用電、財政金融、信貸保險、人才支撐、社會化服務等扶持政策,針對不同類型家庭農場開展精準的分類指導和支持。當前,重點通過擴大財政項目支持,建立信貸擔保體系等措施解決家庭農場的田、渠、路、場基礎設施薄弱、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經營者素質不高等迫切問題。要加強政策協調,提高各項政策的可執行性和易操作性,切實解決家庭農場用地、用電、用錢困難。

(三)促進多元主體融合發展。推廣發展“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和引導各類主體向家庭農場提供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主體的組織、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優勢,通過入股、合作等加強家庭農場和各類經營主體的聯合,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搭建平臺、成立協會等方式,鼓勵家庭農場之間開展互助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均擔的聯合體。

(四)加強主導產業培育。地方政府要加強地區產業培育和規劃,依托當地特色資源稟賦打造主導產業、塑造優質品牌,通過特色主導產業帶動家庭農場集群發展。形成集聚效應的家庭農場集群,吸引更多的資本、人才投入,進一步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形成主導產業和家庭農場相互倚重、相互促進的協同發展格局。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司、經管總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 午夜福利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