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發展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效果如何,產業扶貧如何發力,出路在何方?近日筆者赴甘肅省靜寧、莊浪等地調研,與基層干部、合作社理事長、成員代表和農民群眾深入交流和座談。調研表明:在西部地區,合作社圍繞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重點開展銷售合作、信用合作等服務,解決農戶生產面臨的瓶頸制約,既能促進農民增收脫貧,更可以增強合作社對成員凝聚力。但貧困地區合作社發展面臨市場風險大、資金不足、營銷能力偏弱的難題,亟需強化支持和指導服務。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甘肅省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呈現新特征
2007年以來,甘肅省農民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在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6月底,全省工商登記注 冊農民合作社總數65561家,比2015年增長13.78%;實有 成員252萬多戶,占總農戶數的一半以上。全省6220個貧困村中有5620個貧困村成立合作社16633家,參與合作社的貧困農戶397279戶,約占總貧困農戶數的39%。甘肅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實踐證明,通過在貧困村建立農民合作社,可以為貧困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生產經營服務,為扶貧對象產業發展與市場連接搭建有效載體,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問題,是形成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近年來,甘肅省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創新指導服務、強化示范引領,農民合作社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 立足特色產業,實現合作社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互動互促
本次調研的平涼市靜寧縣位于甘肅省東部,是我國北方優質果品最適宜栽培區之一。全縣果園面積已達到70萬畝,年產量30萬噸,被授予“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蘋果之鄉”。靜寧縣以蘋果產業為核心建立各類農民合作社818家,撬動社會資金2.5億元,成為目前全縣農業產業投入增加的重要來源。靜寧縣萬里果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目前已成為集果品生產、倉儲、物流、營銷為一體的國家級示范社,固定資產 3502萬元,2015年經營收入突破6000萬元。在合作社的帶動下,蘋果產業成為靜寧縣助力脫貧攻堅、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莊浪縣共發展合作社489家,其中果品合作社200多家,畜牧養殖合作社106家,蔬菜及藥材合作社47家。這些特色產業領域的合作社占全縣合作社總數的85.7%,逐步形成了“產業推動合作社、合作社提升產業”的良性發展模式。從全省來看,甘肅省農民合作社具備產業融合度高、特色鮮明等特點,能夠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草食畜”、高原夏菜、優質林果、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和釀酒原料等特色優勢產業。截至2015年底,全省依托“草食畜”的合作社23899家,依托高原夏菜的2800多家,依托優質林果的4700多家,依托馬鈴薯的1200多家,依托中藥材的3000多家,依托現代種業和釀酒原料的100多家,這些特色產業合作社有效促進了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群。
(二) 堅持扶貧導向,實現合作社發展與精準脫貧
協同推進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合作社可以發揮其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強化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靜寧縣萬里果品專業合作社,2015年成員果品收入最多的31萬元,最少的4萬元。合作社除在果品收購環節以高于市場價的收購方式即時完成交易量返還外,年終還進行成員分紅116萬元,戶均1757元。據統計,合作社有63戶成員購買了小汽車,95%以上的成員住上了新房。社內110戶貧困戶實現整體脫貧,帶動周邊2000 多農戶家庭戶均增收3000多元,使213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合作社在精準扶貧方面的突出作用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也獲得了相應支持。2015年,甘肅省出臺了“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及17個專項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每個貧困村至少建立1個產業合作組織、每個具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至少加入1個合作組織。同時,甘肅省發布了《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通知》,要求把農民合作社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任務,人力物力優先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6220個貧困村實現合作社全覆蓋;從2016年起將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對每個合作社安排啟動發展資金;各貧困縣要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和信貸資金,優先支持合作社發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入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優先精準扶持。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推動貧困地區合作社創建與發展,激發農村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三) 依托農村電商,實現合作社發展路徑與銷售
模式雙轉型合作社實現電商化轉型,是破解落后地區區位制約的有效途徑。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由百合種植和加工戶組成,成員216戶。合作社2013 年開始“觸網”,2014年投資580萬元建立了“蘭州百合電商基地”,將市內直銷店轉為電商營銷線下體驗店,組建了專門的電商營銷團隊,并與順豐快遞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實現線上線下融合銷售。2015年8月,合作社參加淘寶網組織的“滇川美味VS蘇甘特產”活動,網站訪問量5萬多人次,創下了48小時成交4953單、交易額43.6萬元的驕人業績,成為蘭州市農村電商的排頭兵,穩居淘寶網鮮百合銷售量第一。靜寧縣萬里果品合作社注冊了“紅六福”“靜紅”等商標,創建了靜寧蘋果網,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入駐淘寶網“特色中國·甘肅館”、天貓商城、三維商城等電商平臺。2016年,靜寧蘋果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萬里果品合作社倉庫被指定為交收廠庫,實現由B2C到O2O的線上線下交易相結合。目前,合作社已累計實時交易600噸,交易額560萬元。為進一步拓寬合作社產品銷售渠道,甘肅省農業廳和“千鄉萬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免費為1736家合作社開通了網頁,打通網上銷售渠道。到2016年6月底,甘肅省共有639家合作社開展電子商務,635家合作社開設直銷門店804家。農民合作社憑借生產規模優勢和產品品牌優勢,成為活躍在農村電商平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 創新農村合作金融,開辟合作社內部融資
與成員服務新路徑貧困地區利用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除了市場渠道的制約,還面臨資金的約束。由于特色產業投入大,一般需要2年—3年后才能見到效益,在發展初期往往亟需資金的支持。多種形式的合作金融以資金互助合作為基礎,基于成員相互信任,面向成員提供互助性金融服務,是緩解合作社融資難的現實需要,也是增強合作社服務功能、提高成員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途徑。靜寧縣萬里果品合作社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成員解決生產資金短缺問題。一方面,與甘肅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對接,采取信用聯保、聯戶聯保、質押擔保等方式,為310戶成員及收購商貸款3550萬元。另一方面,合作社號召成員入股,成立產業互助基金100萬元,解決成員臨時性應急性資金問題。省級層面,按照每個行政村成立一個資金互助協會的思路,甘肅省在慶陽、臨夏等地利用銀行扶持農村產業發展資金、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成員入股資金、社會捐助資金等組織成立了農村產業發展資金合作社,搭建資金扶貧操作的新平臺。臨夏州建立資金互助平臺,政府籌資5億元,為每個村特別是貧困村平均注資50萬元、至少跟進 1戶企業注資5萬—49萬元,入社農戶每戶注資1000元以上,同時接受慈善機構和社會捐助資金,探索了一條財政資金扶貧、農村合作金融創新發展的新模式。目前,全省開展各類信用合作的合作社有2114家,互助資金總額6.4億元,其中80%是依托扶貧資金建立的,14%是依托聯合社開展的銀行擔保貸款。
分析甘肅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呈現的新特點新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一是以特色產業為基礎,是合作社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合作社只有緊緊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為成員提供亟需的服務,才能對成員產生吸引力,合作社自身才有內在發展動力。二是堅持扶貧導向,是彰顯合作社益貧偏好基本屬性的重要體現。建在產業鏈條上的合作社是產業扶貧的“藥引子”,是增強貧困戶發展能力,確保其脫貧不返貧的有效途徑。三是發展農村電商,是合作社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對于落后地區的合作社而言,只有抓住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機遇,通過“品牌戰”“生意經”,解決西部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面臨的市場難題,才能實現合作社自身的長遠發展。四是開展信用合作,是合作社緩解融資難題的有效舉措。在西部地區,合作社發展要圍繞當地特色產業,從農戶面臨的特色產業發展制約瓶頸入手,發揮合作社為農服務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信用合作為成員增收搭建長期有效的融資平臺,通過放大資金互助的功能和作用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讓農民從互助合作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增強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形成合作社發展的內生動力。這也是促進和規范合作社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仍面臨困難
近些年甘肅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受當地社會發展條件制約,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貧困地區合作社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還比較薄弱。
(一) 有些政策落實不到位,保障服務力度不夠
調研了解到,部分干部和群眾對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產業扶貧作用認識還有待加強。一是有的市、縣財政資金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調研地區為國家級貧困縣,受地方財政條件制約,這兩地都沒有將合作社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二是稅務優惠政策落實不夠。由于報稅需要合作社提供企業報表而不是合作社報表,導致合作社賬務不能按照合作社財務管理要求進行處理,存在免稅申報、領用發票難等問題。調研中走訪的部分合作社尚未換發“三證合一”營業執照,其稅務登記證“登記注冊類型”一欄仍為“其他企業”“私營合伙企業”。三是指導服務還有待加強。調研地區建立起市、縣、鄉三級合作社輔導員隊伍,但基層合作社輔導員沒有受到正規培訓,業務能力和指導服務水平欠缺。
(二) 發展資金籌措難度大,開展信用合作層次較低
調研發現,貧困地區合作社自有資金投入少,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外部支持不夠、內生動力不足,制約了發展壯大。一是銀行貸款難。由于大多數合作社沒有銀行認可的有效抵押物,申請不到貸款。實踐中,有的合作社由貧困戶成員申請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精準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由合作社集中使用、負責還本并支付農戶利息,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合作社缺資金難題,但杯水車薪。不少合作社無奈之下進行民間融資,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成本,也增大了經營風險。莊浪縣海龍生豬養殖合作社理事長劉升喜說,“家財萬貫,長毛的不算”,社有資產3000萬元的豬舍和生豬等不能作為銀行的有效抵押品,只能以個人名義貸款用于合作社發展。2012年以來,他累計貸款1500萬元,分別為縣信用聯社300萬元(年息10.4%)、省建設銀行1050萬元(年息8.8%)、郵儲銀行150萬元(年息約 7%)。由于2012年—2014年生豬市場低迷,合作社虧損嚴重導致貸款逾期,光罰息就100多萬元。2013年他甚至冒險借高利貸500萬元(年息36%),用來還清建行貸款后再辦新貸。他說,2015年7月以來生豬價格一直不錯,合作社預計今年能掙500萬,能夠把利息和貸款本金還上,“這是個信用問題”。對于罰息,劉升喜希望銀行能夠予以免除。他認為,合作社搞農業“貸款壓力大得很,如果涉農貸款逾期還要罰息,黑驢打滾,還叫涉農貸款嗎?”二是信用合作層次較低。目前,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比例少、額度小,且由于成員產業相同、用款時間集中,導致信用合作資金籌措難度加大。
調查了解到,靜寧縣有48家合作社開展了廣義上的信用合作,主要涉及四種運行機制。一是資金互助,有3 家合作社、涉及農戶260戶、資金規模80多萬元;二是股份合作,有5家合作社、涉及農戶80戶、資金規模120萬元;三是農資賒銷,有10家合作社、涉及農戶500多戶、資金規模200多萬元;四是產品賒購,有30家合作社、涉及農戶1390戶,資金規模300多萬元。
(三)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合作社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
整體來看,貧困地區合作社發展還在起步階段,規模偏小、基礎薄弱、質量不高,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明顯優勢。一是基礎條件差,主要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薄弱,現有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有的地方農業用電還沒有通到田間地頭,配套設施不完善。隨著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搞規模經營,對基礎設施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打井架線”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亟需政府幫助解決的基本需求。莊浪縣擁琪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受灌溉條件制約,花費7萬多元打了6口井,但仍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二是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缺乏必要的設施用地、產品加工和倉儲用地,影響了發展升級。三是多數合作社以開展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初級合作服務為主,從事加工銷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及深加工的比較少,開拓銷售市場能力不足,輻射帶動力不強。
(四) 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健全,規范化建設亟待加強
從目前來看,由于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和引導,貧困地區一些合作社多處于自發成立、自在運行的階段,規范化建設水平不高。一是辦社目的有偏差。有的合作社辦社不是為了成員利益,而是想獲得國家的優惠政策。這類合作社依舊是大戶自顧自地搞生產,并沒有按照合作社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民主管理,也沒有為成員提供相關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成為“空殼合作社”。二是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成員代表大會制度和風險保障制度。股權設置、盈余返還、利益保障等制度與合作社法律法規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三是合作社人才缺乏。目前,大多數合作社帶頭人文化程度不高,合作社吸引大學生工作的能力還普遍較弱,缺乏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和企業策劃等方面的人才,不能滿足合作社持續發展的要求。莊浪縣朱店鎮鄭山村李玉紅家庭農場主李玉紅在當地算是一個能人,流轉 105畝地種植蘋果,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1萬元。李玉紅同時還是一家果品合作社理事長。他的精力主要用在家庭農場上,合作社處于松散管理狀態,僅在銷售季節由他帶著客商挨家挨戶“看果子”、定價格。訪談中,筆者還了解到,李玉紅成立合作社主要是抱著一種隨大流的心態,對合作社運營管理等相關知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相關方面制度建設。
三、加快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發展要有新辦法實舉措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頒布10年,中央和地方也 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隨著實踐的發展,有必 要抓緊修改有關法律內容,針對貧困地區合作社發展特 點與問題,進一步強化有關政策措施,切實推動合作社 加快發展。結合調研掌握的情況和基層有關方面意見, 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 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產業扶貧的帶動作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離不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 動。合作社通過做好農產品生產的每個環節,可以提升 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要創新機制,鼓勵貧困地區 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 動關系。發揮合作社在貧困地區的產業培育、市場開 拓、技術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按照當地優勢和農民意 愿指導貧困村組建農民合作社,引導和支持貧困戶以土 地和農業設施、機械等作價入股,參與合作社盈余分 配。沒有條件成立合作社的貧困村,可以組織貧困戶參 加已成立的合作社,向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吸納 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提高產業增值能力。
2. 強化貧困地區合作社金融支持。農業農村貸款難問題普遍存在,貧困地區合作社尤其突出。金融機構要 精準對接貧困地區特色產業金融服務需求,立足貧困地 區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積極支持能吸收貧困人口就 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建 立針對貧困地區合作社的信用評價,對農民合作社示范 社給予授信,以應對貧困地區合作社有效抵押擔保物不足問題。鼓勵貧困地區將扶貧資金和貼息貸款直接提供給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成效明顯的合作社,變“資金到戶”為“效益到戶”,使發展能力差的貧困戶享受到股金分紅。優先支持在貧困地區依托扶貧資金,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
3. 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在貧困地特色 產業發展主產區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農業基礎設 施投入新機制。支持合作社農田水利建設,小型農田水 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設向貧困村傾斜,加強貧困 地區抗旱水源建設,提供技術改善灌溉條件,解決合作 社生產經營用水難問題,提升貧困地區對新型農業經營 主體的電力普及服務水平。
4. 注重合作社規范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合 作社固然具有益貧性,但要切實發揮其對貧困人口的組 織和帶動作用,還要把規范運行、增強實力作為首要任 務,強化其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對于規模較大的 合作社來說,建議明晰領辦主體與合作社的產權關系、 合作社與社辦實體的產權關系、出資成員與普通成員的 分配關系,合理進行盈余分配。對于資源條件較差的合 作社來說,建議優先落實“互聯網+”支持政策,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發展電子商務,支持合作社加強冷藏設施設備建設,打通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物流,通過網絡平臺集聚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引導合作社以一產農業生產為基點、二產精深加工為重點、三產服務為支點,促進農業領域分工分業、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扶持建立一批同行業合作社之間的跨區域聯合社,加強合作社發展的過程監管,指導合作社依法規范運行。
5. 培養合作社發展帶頭人。實踐證明,凡是發展好 的合作社,大多離不開能人的帶動。應當加大培訓力 度,提高合作社領辦人合作意識和管理水平。應鼓勵和 吸引各界精英、能人帶動農村發展,鼓勵農民工和大學 生、轉業軍人返鄉創業,領創辦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 主體,使農業領域“雙創”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調研組成員:郭娜英、張照新、高強。郭娜英,農業部經管總站專業合作處;張照新、高強,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隴南專業合作社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