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張學勤在全國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剛才聽了甘肅、山東、湖南、新疆、浙江等地方的發言以及周老師的技術要點講解,分別從加固改造、機構隊伍建設、工匠培訓和管理、落實施工責任等方面,介紹如何做好危房改造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很受啟發。這些經驗既符合農村實際,也是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希望各地認真借鑒,大力推廣。一會兒,趙暉總經濟師還要做全面講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貫徹。下面,我就做好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講3點意見。
一、為什么要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大家知道,農民群眾歷來將住房當做安家立業的頭等大事,而質量安全問題又是農民住房的頭等大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新建住房長期保持較高的建設速度,農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每年新建農房約400多萬套,住房面積從人均不足10平米增加到33平米,磚木、磚混結構農房逐步替代了土坯房,現代化的洗浴和廚衛設施也慢慢進入千家萬戶。但總的來說,一個趨勢就是農民自建房面積越來越大,層數越來越高,質量安全隱患也越來越突出。造成這個問題的因素很多:
一是農房建設長期以來是農民自主設計、自我投資、自主施工。農民自身缺乏必要的建房技能和質量安全意識,往往聘請當地工匠或施工隊伍承建。2004年我國廢止了村鎮建筑工匠從業資格認定,對農村工匠資格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大量無資質的施工隊成為農房建設的主力軍。這些隊伍沒有基本的業務培訓,也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建設靠經驗,隊伍靠拼湊,安全只能靠運氣。
二是農村自建房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現行《建筑法》明確指出不適用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筑活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雖然規定,在村莊規劃區內建設2層(含2層)以上的住宅,必須由取得相應的設計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設計,或者選用通用設計、標準設計。但我國還有半數左右的村莊沒有編制規劃,已有規劃的村莊在實際中條例規定沒有得到貫徹,鄉鎮往往知情不報或聽之任之,縣級主管部門也基本無能為力。
三是監管和技術指導相當薄弱。農民自建房的量大、面廣,城市的建筑施工質量安全管理隊伍和服務不愿意也無力覆蓋到農村。上世紀90年代鄉鎮機構改革后,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和隊伍多被撤銷或合并,鄉鎮基本沒有能力進行農房質量安全管理,更談不上技術指導。一些有管理或指導的鄉鎮,頂多也就是開工放個線、竣工填個表,中間則不聞不問。
當然,還有農村建材市場魚龍混雜,建材產品質量低劣、以次充好,農民建房資金不富裕等等問題。總之,上述這些情況造成農民自建房質量安全問題頻頻發生。最慘痛的教訓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導致數百萬戶農房倒塌,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幾年河南、浙江等地農民自建房垮塌事件也屢屢見報。目前,農村住房質量安全已成為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作出指示,國務院領導多次進行批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進行了專門部署。可以說,農村住房質量安全已經到了不能不管、必須要管的時候。
那么,為什么要先做好農村危房改造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是中央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之一,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的住房安全是中央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必須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確保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其次,這是經實踐證明是可以做的。2008年以來,中央已累計支持2311萬貧困農戶改造危房,相當于全國農戶總數的12%,在歷次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如2012年云南寧蒗縣、新疆新源縣地震中,改造后農房受損極小,其中新疆無一受損。2014年云南魯甸8.3級地震中,魯甸縣和巧家縣已實施危房改造的3萬套農房中,倒塌的僅占千分之三。
再次,這是我們當前能夠做的。多年來,中央、地方農村危房改造管理辦法和監管手段不斷完善,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各地住建部門摸索出了很多加強農房質量安全管理的好辦法、好經驗。山東專門印發了《鄉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并在所有鄉鎮設立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配備專門人員負責農房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海南全面推行農房報建制,將農房設計等納入審批程序,剛才新疆、甘肅等地也介紹了有效經驗。總之,只要肯下力氣、抓對路子,農村住房建設質量安全問題完全可以管的住、管的好。
二、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這次我們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是在大量調研、多次討論的基礎上制定的,既考慮了保障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的最基本需要,也考慮了地方組織推進和監管的難度和可操作性。下面,我做一個簡要的解讀。
(一)關于總體要求
我們的總體要求是,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把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作為當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務,全面實行“5個基本”,即基本的質量標準、基本的結構設計、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質量檢查、基本的管理能力,最終要實現改造戶住房安全戶戶有保障。
(二)關于五個基本
1.全面實行基本的質量標準
我們在各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基本標準:一是選址安全,地基堅實,基礎牢靠;二是承重結構穩定,受力明確,強度滿足要求;三是抗震構造措施齊全并符合規定;四是圍護結構完善、與主體結構連接牢固;五是非結構構件均有可靠連接。當然,還要保證建材質量合格,施工規范。各地可結合實際,細化標準,作為通用圖集的強制性內容,要求設計單位、專業人員遵照執行,同時農村建筑工匠也要熟練掌握。
2.全面實行基本的結構設計
我們提出農村危房改造沒有基本的結構設計不得開工建設,這是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條件。基本結構設計要對照上述基本標準進行制定,內容應包括地基基礎、承重結構、抗震構造措施、圍護結構等設計要點。可以是住建部門推薦的通用圖集,設計單位、專業人員的專業設計,也可以是承建建筑工匠提供的設計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衛生廁所等居住功能要同步設計、同步建設。
3.全面實行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
我們知道危房改造大多數由工匠或施工單位實施,加強工匠管理和施工單位的管理,確保他們按基本的結構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是保證住房質量的關鍵環節。各地必須明確未經培訓的建筑工匠不得承攬危房改造施工。縣級以上住建部門要免費開展工匠培訓,讓工匠普遍熟知基本結構設計和關鍵部位施工要求。各縣(市)要建立工匠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和公示制度,發生質量安全事故要依法追查施工方責任,公布有不良記錄的工匠“黑名單”。危房改造戶要按照基本結構設計,與承建的工匠或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協議,即使是有能力自行施工的危房改造戶,也應簽署依據基本結構設計施工的承諾書。我們將農村危房改造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中錄入施工人員信息、工匠培訓合格證明、施工協議或承諾書等相應材料的照片。
4.全面實行基本的質量檢查
我們提出基本的質量檢查必須覆蓋所有危房改造戶。縣級住建部門負責組織實施,要按照上述質量安全基本標準,制作質量檢查表,組織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至少開展3次現場檢查。經檢查合格后,當場填寫質量檢查表,并與危改戶、施工方3方簽字確認。存在問題的要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后再簽字。質量檢查表要拍成照片上傳到農戶檔案信息系統。另外,對于統一新建或改建的,由省級住建部門制定現場質量檢查辦法。
5.全面保障基本的管理能力
這里主要指的是管理責任的落實問題。我們明確省級住建設部門對本地區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具體負責督促、抽查和指導等工作。縣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是責任主體,具體負責開展培訓、現場檢查、宣傳和技術服務等。各地可以借鑒山東經驗,明確鄉鎮建設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質量安全管理職責,有條件的地方每個鄉鎮配備1名專業管理員,并配備村級協管員。
三、如何推進質量安全管理
同志們,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央高度重視,群眾迫切期盼,我們義不容辭。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再提幾點要求:
一是勇于擔當。各級住建部門要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管擺到維護農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戰略高度,作為一項落實保障貧困對象基本安全住房目標的根本性制度來抓,確保改造一棟、安全一棟。要把中央交給我們的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實下去,深刻認識到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管是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不可分割、不可推卸的內容,把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管工作抓起來。
二是加快推進。省級住建部門要抓緊落實《通知》,明確“5個基本”的底線要求不能變,在此基礎上,各地可結合實際強化質量安全管理的內容。要制定簡便、易行的危房改造工程質量安全技術標準或規范,方便基層管理人員操作。有條件的地區要逐步將質量安全監管的范疇拓展到整個農房建設管理,爭取到“十三五”期末實現所有新建或改建農房均有基本的質量安全管理。
三是加強監管。要建立《通知》執行情況的巡查機制,重點檢查縣、鄉鎮和行政村對《通知》中“5個基本”要求的落地情況。其中省級住建部門巡查要覆蓋到所有縣,市縣住建部門巡查要覆蓋到所有行政村。省級住建部門每年10月底前要匯總本地區巡查結果并報告我司,我們也將在農村危房改造績效評價現場檢查中將《通知》執行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對執行《通知》要求不力的地方,我們將進行通報,并扣減下一年度危房改造分配指標。
四是做好宣傳。各級住建部門要組織相關媒體做好貫徹《通知》要求的宣傳工作,特別是要面向鄉鎮、行政村、施工隊伍和工匠進行宣傳,確保每個鄉鎮、行政村和工匠普遍知曉質量安全管理“5個基本”要求。要通過刷標語、發明白卡等多種形式,讓危房改造戶真正樹立質量安全意識,發揮好他們的監督作用。
同志們,開工沒有回頭箭。希望大家把這項工作當作今后農村危房改造的重中之重,真正用心思、下力氣抓好,切實為貧困貧困支起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建設(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