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康春鵬:推進分享農業的路徑選擇及未來展望

[ 作者:康春鵬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07 錄入:王惠敏 ]

   近年來,分享經濟作為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形態,席卷全球,在我國平臺企業持續增加,分享領域不斷拓展,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有關資料,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隨著農村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分享領域也逐漸向“三農”領域滲透,在可預見的未來,分享農業作為分享經濟在農業農村發展的延伸,必將成為后現代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

    分享經濟是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分享閑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余,以及分時租賃,以低于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并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分享農業則是分享經濟在“三農”領域的經濟活動總和。分享農業起步雖晚,但未來將成為驅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目前來看,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分享而非共享,協同生產或消費。分享農業僅是在生產和生活層面上資源使用權的有償轉讓,不涉及產權轉移。二是尊重所有權,有償讓渡使用權。分享農業倡導資源的“租”而非“買”,也就是說在不實現所有權轉移的情況下去實現使用權。三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規模化效益。分享農業借助于“零邊際成本”的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的集散,在工具、人力、農技、土地和物流等方面,將個人的生產和消費需求匯集起來,形成規模效應,使得資源持有者與需求者之間實現動態分享。

    分享農業的可行領域

    分享可以貫穿在農業的整個產業鏈過程中,甚至可以把農業、農民和農村都貫穿進來。分享農業未來可以成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從現有發展情況來看,分享農業已經在以下幾個方面顯露端倪:一是生產工具分享。利用互聯網平臺對于大型農機,如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干機等生產工具需求方和提供方進行匹配,快速實現在線查詢和對接,提高生產工具的利用效率,為農民節本增收。二是農技知識分享。當農戶遇到種養等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在線咨詢,平臺將問題再推送給數據庫內對應領域的專家,專家在規定時間內為農戶解答和交流互動。三是土地分享。農民將土地的位置、面積等基本信息提交到互聯網平臺,根據供需雙方的需求進行土地流轉撮合,或者平臺與農民簽訂土地使用權流轉協議獲得土地使用權,并將土地交由當地的農民合作社管理,平臺再將土地使用權分拆出售,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在網上訂購土地使用權。四是產品分享。訂單農業的一種形式,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將植物和動物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預售,參與預售者可獲得不同的回報,可全程參與、管理、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收獲過程,待收獲后將產品采用郵寄、快遞等方式發給消費者,除獲得產品本身外,消費者還可以獲得免費到當地旅游和住宿的附加體驗。五是民宿分享。隨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涌現出了客棧民宿的分享形式。通過互聯網平臺,有效匹配民宿租賃雙方的信息,并為交易完成提供信息咨詢等配套服務。

    除了以上分享形式之外,分享農業的想象空間巨大,比如勞動力分享,利用移動互聯網匯聚閑置勞動力信息和用工需求,實現供需雙方信息對稱,改變農民進城接工的方式。再如物流的分享,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接鄉鎮司機和物流方,通過鄉鎮司機將貨物直接送到村鎮,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等。

    推進分享農業的路徑選擇

    (一)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是發展分享農業的著力點。分享經濟的迅猛發展要歸因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分享農業的發展也需要互聯網平臺作為支撐,因此,分享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農業農村信息化的支撐。目前,分享經濟在城市發展迅速,主要是得益于城市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由于農村互聯網發展相對滯后,分享農業還無法在農村地區大范圍推廣。但隨著4G和寬帶網絡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迅速向農村延伸,未來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建設,要牢牢抓住手機這個“端”,做好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工作,加快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和服務在線化水平。同時也要重視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加強個人信息安全審核、征信以及交易監管。

    (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分享農業的切入點。分享農業也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種,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分散的小農需求集聚起來,形成一定規模后對服務供需進行自動精準匹對,為供需雙方提供服務。政府部門要積極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農資供應、飛防、測土配方施肥、農產品加工、倉儲、冷藏、保鮮、物流、生態循環農業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不斷開拓市場預測、信息傳遞、農產品開發推介等服務。大力支持工商資本、社會資本進入種子種苗、農業信息、農產品流通等服務領域。完善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措施。

    (三)創新體制機制是發展分享農業的關鍵點。分享農業作為一種全新的后現代農業模式,需要政府部門深化認識和更新觀念,創新體制機制,不能用傳統發展現代農業的思維方式和制度來套用,而應該按照分享經濟的運行規律去建立相應的制度。要以包容的態度來對待分享農業的出現,規制好分享農業的風險,建立和完善補位性、底線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規范等,通過試錯機制來不斷完善規制策略,及時修改已經明顯不適用的法律法規。監督分享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加強數據開放、準入制度、交易規則、質量與安全保障、風險控制、個人信息保護、信用評價機制等自律監管體系建設。鼓勵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加強產業間聯系與協作、推進信息共享和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

    分享農業的未來展望

    一是可以創新農業發展方式。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分享農業將會慢慢向更多的領域滲透,與其他經濟形態集成創新。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進一步激活農村現有生產資料的利用率,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通過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分享,可以加快“三園一體”的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打造現代農業的創新高地,為回鄉、下鄉、返鄉創業的人才提供創業創新平臺。通過分享可以把農業建設成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多功能農業,使其具有提供農副產品、促進社會發展、傳承歷史文化、調節自然生態、實現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功能,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此外,未來鄉村旅游、金融信貸和家政養老服務等行業都可以實現與分享農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創新農業發展方式。

    二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城鄉發展二元結構造就了“城鄉數字鴻溝”。而互聯網的泛在化和扁平化特征,可以打破時空壁壘,可以把農村和城市通過高度光纖網絡聯系起來,實現全面協調發展。通過分享農業還可以實現農村的包容性發展,通過平臺經濟,集聚規模化的消費需求,企業會根據農民需求,設計出更符合農業生產、更貼近農民生活的產品和服務;針對農民信息素質偏低等問題,推出易操作的移動應用,幫助農民參與分享農業。通過分享農業還可以彌補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結構,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實現生態綠色發展。“分享”能夠用較少的物質存量滿足較多的服務需求,這與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發展分享農業能為這一轉型提供重要的實現路徑,同時還可以帶動新經濟發展,以較少資源消耗,滿足更多人群的生產生活需求,為農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作者單位:農業部信息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06月0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国日韩久久综合网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