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出項目實施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2017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出項目實施培訓班,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精神,宣傳解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持政策,部署中央財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支出項目實施工作,明確任務要求和思路措施,確保項目規范、有序、廉潔、高效實施。在此,我代表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向參加培訓的全國各地學員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辦好這次培訓班而付出辛勤勞動的農業部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明確了相關具體要求,這標志著黨的“三農”工作理念的又一重大創新。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農村第二三產業融合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具體工作措施。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什么是農村產業融合?簡單地說,就是以農業農村為基礎,通過要素、制度和技術創新,讓農業不單是局限在種養業生產環節,還要前后延伸、左右拓展,與加工流通、休閑旅游和電子商務等有機整合、緊密相連、協同發展的生產經營方式。其特征是在產業邊界和交叉處催生出新的業態和模式,重點是構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關鍵點是融合之后產生的利潤比單純每個產業之和要大,核心是要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農村產業融合是產業之間的高度融合,是有機交融,不是簡單結合。農村產業融合不是農業產業化的簡單“翻版”,而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高級形態和升級版,其內涵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多樣、鏈條更加延伸、邊界更加模糊、經營主體更加多元、業態創新更加活躍、利益聯結程度更加緊密,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今,工業4.0的概念已廣為人知。實際上,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存在從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級過程。農業農村經濟1.0版本是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的規模農業,2.0版本是主要依靠農業機械裝備的工業化農業,3.0版本是主要依靠互聯網和智能化技術的信息化農業,4.0版本是主要依靠農村產業融合催生的諸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農業。
如果說農業產業化只是把產加銷三個“雞蛋”并列在一起的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則是把“雞蛋”打碎重新炒出一盤新菜、“炒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來。從近年來的發展實踐看,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已經具備4.0版本的明顯特征,并涌現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先進典型,展現出農業生產蒸蒸日上、農村各業興旺發達、農民生活富足安康的繁榮景象。我們要深入理解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特別要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
一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必然要求。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構建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引領一產按照市場消費需求組織生產,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為一產注入現代生產要素,構建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業設施裝備建設,助推農機服務、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可以促進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通過分工分業催生出農業的新型經營主體,構建適度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化解“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矛盾。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和質量環保法制化,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二是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有效途徑。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吸引現代生產要素,構建產業跨界融合的產業體系,將傳統產業改造成為現代產業;拓寬傳統“衣食農業”的狹窄發展領域,通過不同產業之間的技術融合、功能融合和價值整合,催生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從根本上確立“大農業”發展定位,把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聯系起來,實現農業“接二連三、隔二連三”全產業鏈發展,獲得更大的產業鏈增值空間。
還可以推動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思路滲透到傳統產業中,促進農業與工業嫁接融合催生出農產品加工業,與旅游業嫁接融合催生出休閑農業,與信息產業嫁接融合催生出農村電商,與養生養老產業嫁接融合催生出康養農業,與文化產業嫁接融合催生出創意農業,與教育產業嫁接融合催生出親子體驗等大量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扭轉農村單純依靠發展第一產業和拼資源、拼人力、拼投入的做法,使農業農村的多功能性價值得到充分挖掘。總之,有利于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重要支撐。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承受著成本“地板”不斷抬升、價格“天花板”不斷下壓的雙重擠壓,農民單靠種植、養殖獲利十分有限。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創造出更多新型業態,產生更多增值的環節、增加就業崗位,實實在在開辟農民增收的新環節、新渠道和新途徑,為農民增收創造新的增長點。并且,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利益分享機制,讓農戶分享產業鏈、價值鏈延伸后的增值收益,實現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支撐。
四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將拉長的產業鏈條細分出更多的生產環節和就業崗位、增收機會,將增值利潤留給農民,將農村資源要素和人氣留在農村,有利于增強農村發展新動能和新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于激活城鄉閑置資源、閑暇時間和閑散勞力,同時吸引城市和工業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之間資金、人才、信息和產品雙向合理流動和平等交換,構建以工促農、工農互惠、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可能會催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這也許是繼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鄉鎮企業、村民自治、進城務工、鄉村休閑旅游之后,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極有可能再次給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使農業農村真正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二、準確把握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要求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要求,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緊緊扭住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全主體共享等關鍵,依托“三區三園一體”(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田園綜合體)等載體,做強加工流通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重組等三鏈重構,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市場導向,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具體來講,要采取“五多”策略:
一是多業態打造,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的產業體系。
以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引領,促進產業相互滲透和交叉重組,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實現產業范圍擴大和就業增收渠道增加。推進產業鏈相加,通過加工帶動,讓農業接二連三,向后延伸;通過休閑旅游帶動,讓農業隔二連三或接二連一,向前后延伸。推進供應鏈相通,通過產銷直接對接,減少流通環節,節約流通成本,進而形成農村產業融合前后相應、上下銜接的龐大產業集群。
二是多要素發力,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的生產體系。
要大力支持返鄉下鄉本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將農業發展由單純依靠人力、地力、畜力、機械力和單純依靠生產環節發揮作用轉變到依靠資金、技術、管理、設施、裝備、企業、企業家等多種要素協同發力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上來,切實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農戶松散、土地零散、資金閑散、市場分散等現象和問題。要做大規模聚集點,一片一片開發;做長產業延伸點,一條龍一條龍開發;做亮品牌閃光點,一個產品一個產品開發;做圓循環經濟點,一個圓圈一個圓圈開發;做強社會服務支撐點,一個平臺一個平臺開發。以上“五點”協同,密切互動,集聚要素,深度融合。
三是多主體培育,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的經營體系。
要支持能夠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新型經營主體,采取“先建后補”、貸款貼息、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與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和營銷設施,支持休閑農業聚集村合作組織、休閑農園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農戶聯合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集中建設農產品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公共設施。要科學合理確定財政補助比例,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可折股量化到普通農戶或組織成員,使農民參與全產業鏈價值鏈利益分配。
四是多利益聯結,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的模式體系。
最為關鍵的是要有相應的組織載體和融合模式,搭建組織載體,創新融合模式,構建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打造產城(鎮)融合型、農業內部循環型、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農業多種功能拓展型、新業態向農業滲透型、園區前延后展產城融合型和復合型等多種類型。積極發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組織形式,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積極探索各種融合模式,讓農民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過程。
五是多措并舉,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的工作體系。
切實加強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規劃指導、政策創設和落實、科技創新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示范創建等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與發改、財政、工信、國土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糧食主產區、特色優勢農產品產區、“老少邊窮”地區、加工業優勢區開展融合發展試點示范。要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為主要依托,與推進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創建一批體現“三化一體”(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園區、體系化物流配送市場營銷網絡)和“三區互動”(農區、園區、城區互動)特點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通過各級農業部門采取多種策略,通過各類創業、經營主體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破浪前行,通過各級政府的加油助力,最大限度地放大融合發展先進典型的輻射效應,把美麗的盆景串成亮麗的風景,使產業融合的星星之火在我國廣袤農村形成燎原之勢,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新動能。
三、精心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工程
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關部門拿出“真金白銀”,陸續推出了一些含金量很好的政策和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等七部門安排專項建設資金,支持138個縣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工程。農業部協調中國農業銀行,安排2350億元信貸額度,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和產業融合發展主體給予金融支持。前不久,我部又會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印發文件,就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出部署,大力支持包括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優勢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等在內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這些年各類涉農資金都在向農村產業融合方向整合,其中農產品初加工就是其中的的重要內容。2012-2016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助資金36億元,支持部分省份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包括蔬菜冷藏庫在內的產地初加工設施。2015-2016年,農業部會同財政部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億元,支持12個省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試點。按照中央財政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統籌改革的要求,從今年起,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都納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出項目,項目資金總盤子擴大到100億元,其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共計30億元,實施范圍覆蓋全國所有省份。
按照《農業部、財政部關于做好2017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財發〔2017〕11號)要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出項目要結合各地實際分別突出不同方向和重點,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多功能性,發展休閑農業、農業文化產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突出構建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整縣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探索將財政補貼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農民合作社成員或農戶,使其參與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利益分配。獲得財政資金獎補的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通過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制、“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訂單農業等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原則上不得補助未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農民不能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經營主體。
同時繼續實施農產品初加工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重點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連片建設一批貯藏、烘干、凈化、分等分級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實施中一定要堅持一手抓實施、一手抓監管,規范、有序、高效、廉潔實施,加強監督檢查,強化信息公開、績效考核和廉政風險防控,保障資金安全。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項目實施工作,提幾點具體要求。
第一,加強溝通協調,爭取更多資金支持。
中央涉農轉移支付資金改革后,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的管理方式,各省級農業管理部門在資金的使用上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可在確保完成農、財兩部下達的工作任務清單和績效考核指標的基礎上,結合本省(區、市)產業發展實際,統籌分配使用資金。各省(區、市)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要加強工作的匯報、協調,加強與其他相關強農惠農富農資金項目的銜接配套,在本省資金總盤子內爭取更多支持。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地方補助資金,將現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試點示范縣傾斜,進一步突出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環節。各地應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以保證政策宣傳、業務培訓、檢查驗收等工作的順利開展。要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改革后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相較改革前更具靈活性。為保證中央涉農資金規范、有序、高效、廉潔使用,各省級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等管理部門應該根據本省產業需求和發展實際,做好項目的頂層設計。在不同省份,由于項目實施可能涉及1-3個處室或單位,要注意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科學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內容包括項目總體要求、實施區域、資金分配、支持對象、組織實施、監管要求等,并落實工作責任,精心組織實施。要將項目資金分配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精準脫貧。
第三,選好支持對象,加強監督檢查。
合理確定實施區域和重點內容,要按程序篩選試點示范縣,依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有關條件和標準選擇擬支持的經營主體,充分尊重經營主體自主選擇權。要在項目實主體遴選、項目建設、項目驗收、補助資金兌付等環節嚴格把關,督促項目實施主體按照規定使用項目資金。要強化信息公開、績效考核和廉政風險防控,保障資金安全,特別是要重點防范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虛報或多頭申報項目以及騙取、套取、挪用財政補助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
第四,搞好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要及時建立并認真執行項目公示制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宣傳冊、明白紙等形式,向本地區項目實施方案、操作程序、補助資金規模和使用進度、項目實施投訴咨詢電話等信息進行及時公開,要對經過遴選確定的補助對象基本信息、補助金額、建設內容、補助規模等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第五,組建專家隊伍,構建技術支撐體系。
今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不再統一制定初加工設施建設技術方案,各省可根據本省實際需求,建設貯藏、烘干、凈化、分等分級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以及果蔬加工中心、糧食烘儲中心等農產品商品化處理中心。這就需要各省(區、市)盡快組建省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專家庫,構建省、縣兩級技術支撐體系,出臺本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技術方案和設施管理規范,加強人員培訓,推動建立縣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技術推廣隊伍,保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的實施。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作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部級技術支撐單位,將一如既往地為大家提供各種技術指導和服務。
第六,注重總結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項目實施過程中,要與有關部門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工作思路,推進試點示范工作向縱深開展。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及時總結推廣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充分借助各種媒體資源,用好新媒體新技術,形成全媒體報道格局,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施的經驗做法和顯著成效,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同志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們黨關于“三農”理論政策的創新豐富和發展。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財政支出項目是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實施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財政支出項目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周密部署、精心實施,切實提高項目實施工作科學化和項目管理精細化水平,努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2017年7月12日北京
作者系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引擎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