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是每個發展中國家的核心目標之一。農業對于通過經濟轉型以實現高收入目標以及食物安全和營養改善等其他基本發展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加速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必須實現農業轉型。
大多數國家的發展都是從貧窮開始,而只有少數國家已邁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然而,實現這個目標的國家都是從農業開始經歷了經濟轉型,并在加速它們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饑餓和營養不良。例如,中國從1978年到2016年間人均GDP從155美元提高到了8123美元(以當前美元計價),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正是得益于這種轉型。作為2025協定的領導委員會成員,我很高興能夠與大家分享中國的成功經驗,希望為通過南南合作實現在2030年之前終結饑餓和營養不良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借鑒。
經濟轉型(也稱結構轉型)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技術和各產業對GDP 相對貢獻的轉變:從傳統技術到現代技術,從農業到工業和制造業,然后轉向高收入服務型經濟。為了實現這個過程,農業必須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剩余農產品以積累資本以及通過出口增加外匯,從而為工業化創造條件?,F代化也有助于實現人道主義目標,提高收入和貧困農民的生產力,降低食物價格和改善營養狀況。事實上,農業現代化可以更好地滋養人口和避免兒童發育遲緩等營養不良所帶來的長期后果,從而改善人力資本。通常而言,營養良好的兒童發育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并且成年后能獲得更高的工資:在危地馬拉的一項營養干預結果顯示,接受營養干預的兒童成年后比未接受營養干預的同齡人收入高出46%。改善營養可以實現良性循環,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增加了投資農業現代化的資本。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剩余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業。雖然這一階段的結果是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和勞動力就業比例的下降,但農業現代化進程對實現經濟轉型、食物安全和改善營養至關重要。
有兩個關鍵領域可以促進經濟轉型。首先,提高現代技術的可獲得性至關重要。雖然現代農業技術可能來自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國家政府仍然應該在農業研發投資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由于私營企業很難充分發揮開發這些技術有利的一面。國家農業科研體系必須能在省這一級運作,以發現適應當地條件的新技術,而國家則需要建立推廣體系來傳播這些技術。
第二個關鍵領域是現代技術的應用,農民即使能夠獲得這些技術,可能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它們。包括高產種子在內很多技術的采用需要嚴格的條件,例如對水、投入和專業知識的要求。因此,政府應該提供這些條件,包括改善灌溉和市場基礎設施,以利于農民獲得生產資料和銷售農產品。政府還需要進行人力資本建設,提高勞動力的技術水平、處理物流并推進價值鏈的每個環節。
經濟發展是一個結構轉型的過程,而農業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重要引擎。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也是通過農業現代化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雖然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已經實現高收入國家目標,但是每個國家都有極大的潛力,而這將從農業現代化開始。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Theodore W. Schultz 在其《改造傳統農業》中所言,只要讓農民獲得現代技術,他們就能點沙成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網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