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品牌是信譽的凝結”“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這是對品牌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品牌建設方略的深刻闡述。農業品牌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重要戰略舉措。農業農村部把2017年定為“農業品牌推進年”,高揚品牌強農主旋律,全國性、大規模、成體系的品牌創建活動有序開展,貫穿全年。各地對農業品牌建設已形成廣泛共識,以品牌為引領的市場導向作用顯著提升,市場主體加快培育,品牌建設積極性空前高漲,運用市場化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強品牌、建品牌的能力顯著提升。
2018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前不久,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既對當前農業品牌建設提出重點任務,又著眼長遠,強調優品質、建體系、順機制、挖內涵、強能力五大基礎,為今后一段時期加快品牌強農指明了主攻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品牌強農戰略是基于現實的充分考量,也是對客觀規律的準確把握。品牌強農,任重而道遠,貴在有恒、重在實干,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又要有歷史的眼光和耐心。
貴在有恒,緣于道遠。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揭示,社會分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加了市場商品的供給總量。品牌的產生,或者說存在的意義,正是社會分工及其帶來生產力大幅提高、商品供給大幅增加的必然。可見品牌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也是生產力大幅提升的標志。自給自足的產品、產不足需的商品不需要品牌。供過于求,才能彰顯品牌的意義與價值。我國農業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向供給結構性矛盾轉變,農業發展由增產向提質導向轉變,這正是農業生產力快速發展的結果,可見品牌強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歷史性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張家口調研乳品企業時強調,品牌的影響力需要積累,創品牌的過程中,既要有高的標準,更要每一步腳踏實地,扎扎實實,一絲不茍抓好各個環節。聚沙成塔,積流成河。品牌強農不是階段性、臨時性的選擇,而是長期性、根本性的戰略,必然隨著時代的前進、生產力的發展而愈發重要。
貴在有恒,緣于任重。無論從建設主體方面,還是從產品方面來看,或是從最終市場結果的品牌效應來看,我國農業品牌發展都還處在初級階段。品牌建設主體散而不強。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小農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農業品牌建設的主體力量天然薄弱。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引領、組織小農參與農業品牌建設的作用還不夠強勁。農產品供給方面則是多而不優。雖然我國農產品時不分四季、供應不斷,地不分南北、應有盡有,但同質化嚴重,一哄而起集中上市多,分等分級均衡上市少,特色鮮明的優質產品尤為不足。種種問題,集中體現在農業品牌上,就是雜而不亮。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我國年注冊農副產品商標量約占商標注冊總數的20%,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偏少,國際上知名的品牌更少。同時很多區域品牌沒有充分挖掘當地的人文底蘊與農耕文明,沒能很好地彰顯其應有特色。
貴在有恒,還緣于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鄉村的全面振興。中國夢,同樣匯集著億萬農民朋友的美好夢想。腳踏實地的行動是實現夢想的最佳方式,在品牌強農助力鄉村振興路上,我們勠力同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一定能夠將植五谷、飼六畜、漁樵耕讀、耕織結合的中華農耕燦爛文化,打造成富國足民的“金字招牌”。可以預見,未來5—10年,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批“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農業品牌將閃亮登場,躋身國際舞臺,豐富中國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里,品牌農業必將是一幅絢麗篇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產品市場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