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面臨兩方面的重大挑戰:一是經濟開放性增強帶來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全面加劇;二是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持續流出帶來的“誰來種田”矛盾日趨尖銳。
要應對挑戰,增強中國農業競爭力,必須要通過農業轉型升級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根本性轉變。在此背景下,推進農業資本化就必然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重要戰略選擇。從本質上看,農業資本化是新的發展要素持續進入農業和全面提升農業水平的過程,是通過農業生產方式的重構實現對傳統農業的根本改造。
當前,我國農業資本化進程有一些爭議,其主要集中在關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的風險問題。工商資本進入農村,是外部資本進入農業的主要方式,工商資本在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有效彌補農業內部自積累能力有限的不足。
但是,工商資本無限制、大規模進入農業也存在一定風險,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短期化行為引發的非農化、非糧化問題,以及侵占農民利益甚至擠出農民使其淪為失地流民的矛盾。因此,推進農業資本化既不能簡單排斥,實行“去工商資本化”;也不能不加限制,單純以資本替代農民。
工商企業擁有更強的資源整合、市場拓展等能力;而農戶在生產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家庭協作和精耕細作優勢,有效降低監督和組織成本。而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激勵工商企業與農戶建立起利益相容的新型合作關系是農業資本的關鍵。推進農業資本化既要發揮工商資本的積極作用,又要對其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有三個方面值得重視。
一是農業發展要素資本化。在積極和有選擇地引入外部資本的同時,更加重視開發農村內生資源的資本潛能,尤其是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土地資源的資本化,增強農村土地的生產和財產功能,激活其資本潛能,使農民擁有資本權利,能夠通過抵押、出租、入股等多種形式獲得資本收益,形成農業資本化的內生支持力。
二是農業經營方式資本化。面對當前形勢,需要通過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現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性制度支撐。一方面,要在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基礎上,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更穩定和更具規模理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另一方面,應當通過健全培育體系、建立資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最終形成多元主體互補式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機制。
三是農業社會分工資本化。當前分散的小農經濟正面臨效率低和競爭力弱的雙重挑戰,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因此得到快速發展。由此必然帶來農業領域分工的細化和生產的專業化,促使農業生產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除了專業化的農業機械和病蟲防疫等服務外,更重要的是引導現代金融和保險服務進入農業。服務農業,解決生產者面臨的資金和風險問題,這也是農業資本化的重要內容。
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