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城鎮熱的原因分析與規劃建設問題
我們一直做相關研究,先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關于特色小鎮建設,一是要看問題的背景,這個問題搞清楚腦子就會比較清醒。二是要找規律,有哪些客觀的必然性決定了這個特色小鎮的形成,哪些客觀規律在未來還會影響它。三是對策,要根據中國的情況按照輕重緩急、經濟適用的原則來提,國家發展這么快,矛盾這么多,沒有那么多資源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我們現在關心和探討的問題是,政府要預防出現政策決策問題,企業也不要盲目跟風,普通市民應該明辨是非。這就需要首先關注和研究,特色小鎮到底應該是什么,我和它的關系是什么。在這三個問題解決了以后,有望特色小鎮會進入理性建設階段。
關于這些問題,我們曾做過一些調研和研究,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目前特色小鎮的基本情況并不是很明了,下一步怎么樣出政策,首先要對特色小鎮做全面的調研和了解。
今天我們一講特色小鎮就說浙江,但我這邊有很多數據都不是浙江的。比如,北京2011年就建了100億的小城鎮建設基金,云南省2011年就提出了“建設意見”,也提了很多類型。基本上每個省都提了一些。江西省比較落后,2012年也提出建設3類17種類型。哈爾濱這么亟待轉型的地方,2010年結合園區轉型也提出特色城鎮建設。跟我們不一樣,勞動人民和第一線干部有很多智慧和方法,他們生活在其中,有困難和需求,同時也在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的經驗和做法,更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浙江當然做得比較好,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復制的,所以我們的參照系要再全面一點,跳出浙江、云南這樣的地方。比如河北也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再判斷全國的形勢,再確立發展模式,就會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和不同小鎮的建設需要。
第二,之前,我們曾做過一個研究報告,對中國特色小鎮的主要問題做了梳理,這個梳理和在座的各位的判斷不大一樣。當然,所有的調研都不可能是全面的,我們也是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和情況,梳理、總結了這些問題,一家之言,可以請大家參考。
一是認識上存在偏差,發展定位不準確。
我們有經常下去調研的習慣,在下去調研之前,會先做基本理論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梳理,先在頭腦中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概念”,這是去研究問題的前提。比如很多人并不清楚,以為特色小鎮就是來錢了,來了發展機遇了。但這個錢是不是你的,這個機遇和你有多大關系,這個必須通過理論和政策研究才能確定。而很多人很少研究這個問題,所以也就很難找到自己的發展定位,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政策或戰略和你有多大的關系。這個問題,越往下走問題越大,他們缺乏研究和辨別能力,一見到特色小鎮來了,就以為這是機會均等的,其實當然不是這個樣子。而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鎮作為要帽子、要票子的途徑,這是他們想建設特色小鎮最大的推動力。但同樣由于不研究和不思考,所以最后要不要得到,也很難說。
二是企業主體作用不明顯,集聚能力不強。
和一些專家認為現在“不差錢,只差好的項目和題材”的基本判斷不同,我們以為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缺錢的時代”,不僅政府缺,企業也一樣。這也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必須面臨的問題。和一些專家以為“企業熱,很愿意投資”的觀點不同,我們的一個總體判斷是:特色小鎮目前的狀況是“政府熱,企業冷”?;蛘哒f“企業熱是表面的”,比如你舉辦特色小鎮招商會,企業和金融機構會參加你的會,但簽協議時就會跑掉一大半,再等到他們真正從口袋里掏錢的時候,就會跑掉更多,甚至各種合同也只是一紙空文。這是“缺錢時代”的必然。因為企業日子并不是那么好過,金融機構也不會亂撒錢。所以各種招商大會容易開,也很熱鬧,但真正投資落子很難。這也不能全怪企業和金融機構,因為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比較差,我們以前有一個測算,表面上看小城鎮的土地便宜、勞動力便宜,但一旦加上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這個成本基本上比城市要高出80倍左右,很多小城鎮現在還經常斷電、斷水呢?在這個背景下,現在一直強調的企業主體作用,實際上是很難實現的。
三是缺乏長遠規劃,特色元素不突出。
我們對小城鎮有個界定,是指縣級以下的鄉鎮。除了管理水平,其他的如規劃眼光、發展思路、人才資源、協調組織能力,跟大城市根本沒法比。所以,目前發展比較好的小城鎮,大都是靠近大城市和發達的城市群,他們發展的比較好,主要是因為大城市的各種力量和資源介入了。在這個背景下,盡管小城鎮看起來很熱,但是不要覺得它們會成為城鎮化的主流,而只能在城市群的框架下,依托大城市、中心城市的輻射和拉動,同時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特色,包括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等特色,做好自己的功能定位,做好自己的長遠發展規劃。在做這個長遠規劃時,最重要的是要判斷一下小城鎮有多大規模,有多長的黃金發展期,對此必須要做精準的判斷和深入的研究,千萬不要頭腦發熱,以為憑借小城鎮一己之力就可以打遍天下,特別是要防止在這種頭腦發熱中,把投資規模做得過大,把戰線拉得太長,那結果和過去的“城市大躍進”不會有什么差別。此外,特色要和規劃結合起來,比如要劃定特色小鎮的核心區,不能哪個企業說我愿意在哪個地塊投錢就給他哪個地塊,因為企業和政府考慮的角度不同,企業考慮的是利潤,而對這個地塊是否符合鄉鎮建設和規劃基本上不管。如果把最好的鄉土資源都給了企業,特別是這并不符合小城鎮的發展規劃時,就會造成很多的后遺癥。這個問題在過去的城市中上演過多次,在特色小鎮中應盡力避免。
四是項目相對分散,功能疊加不足。
在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中,目前還有一種傾向,是希望政府退出或減少干預。這表面上是落實國家的“簡政放權”,但實際上也存在著誤讀。因為國家政策的完整內涵是協調好“政府的看得見的手與市場的看不見的手”,是“該放的放,該管的管”,而不是“放任自流”。現在的特色小鎮,一般的產業功能都比較簡單和分散,主要是由于完全靠企業和市場投資,缺乏政府的宏觀統籌和規范的結果。企業和市場行為,一般都是個人做個人的,屬于單兵作戰,而很少考慮和其他企業、其他部門的協調。在過去的城市化中,這有很多不好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建設的重復建設和大拆大建,極大提升了城市發展的成本。如果不加區分地把小城鎮建設完全交給企業主導,可以想見,目前很多大城市異常頭痛的“房地產去庫存”和“產業同質發展”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在小城鎮中重演。但要改變企業的這種思路和方式也很難,因為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掙錢才會干,賠了就存在不下去。所以我們建議特色小城鎮的建設不能完全由企業主導,政府要兜底。如果完全聽由企業主導,最后很可能把一個爛攤子扔給政府。2014年我們對中國傳統村落做過調查,發現一些非常好的傳統村落旅游項目,一旦企業出了問題,一下子就是一片狼藉,所有的問題最后都扔給了政府。
五是創新集聚轉化困難,產業層次不高。
配合我們國家的雙創政策,一些小城鎮提出建設創業創新小鎮,也受到一些專家的力挺。但對這種戰略定位不宜過分鼓勵和拔高。說白了,科技和文化創新,主要是大都市的功能。個別的小城鎮,在一些方面會作出特色,但這是個案,沒有也不可能有普遍性。原因很簡單,小城鎮的層級決定了不可能做的很好。有人以為在浙江有一些做的不錯,那是因為跟長三角的文化氛圍聯系緊密,你到東北、西北去看一看,就會發現這根本不可復制。為什么?這是由小城鎮的人才聚集水平和程度,以及小城鎮的科技和文化基礎設施決定的。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在一些特色小鎮,即使有一些創新型企業切入,但和原來企業的關系很難結合,形不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這與當代創新必須是集成和綜合的創新也是對立的。而且說老實話,現在媒體上宣傳很熱的一些科創小鎮,主要是宣傳,科創元素和能力差得很遠,有不少就是掛一個牌子,而主要內容就是特色咖啡。
六是要素保障制約較大,導致創建進度參差不齊
第一個重要的要素是資金。傳統上我們虧欠小鎮的比較多,現在要補齊短板,特別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就需要有較大的投入。但當前區鎮一級的財力比較薄弱,缺乏融資平臺,在大家一哄而上時,建設資金相對容易解決,但特色小鎮也是所謂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是基本特點。一旦出了問題或者說投資回報較低,一般的金融機構還會不會繼續投入,如果他們停止或減少投入會出現什么情況,這些都是當下急需研究和防范的。
第二個重要的要素是土地。我們對這個問題比較擔憂。現在大多數特色小鎮跟以前搞園區、景區一樣,主要是為了圈地搞房地產。不是不可以搞房地產,而是怎么搞和搞到什么樣的規模合適。否則房地產建設完成以后,就很可能引發小城鎮的“去庫存”問題。根據我們研究新城新區的經驗,小城鎮吸納人口的能力更加有限,如果不切實際地開發,勢必把目前大中城市的“賣房難”轉移到小城鎮中去,甚至出現空城、鬼城、爛尾樓等小城鎮的新問題。如何根據小城鎮的城鎮化特點,研究制定相匹配的土地政策,也是需要先行一步的。此外,目前由于小城鎮的建設用地多采用租賃集體用地的方法,如果沒有一套管理規范程序,也很容易把很多村鎮最好的土地挪用為建設用地。所以,在對待農村土地方面,我們的建議還是要把得緊一些,提高準入門檻,不要讓那些沒有建設理念和開發模式的企業隨便進來。
最后,關于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我們的主要意見還是要把研究跟上來,我們認為,目前至少有五個問題,需要大家好好地思考和關注。
1.要開展基于中國國情的小城鎮基礎理論研究。最基本的是把概念界定清楚,到底什么是小城鎮或特色小鎮。中國發展太快,很多情況都是“實踐先于理論”,人們在腦子里還不太清楚干什么時,就已經開始干了。這當然有現實的逼迫,但在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坐下來“補補課”。比如我國關于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的劃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部委之間的劃分都不一致,這怎么去指導實踐呢?這個問題同樣存在于特色小鎮上,各省有各省的說法,這不利于做全局的規劃和部署。目前一個當務之急,是在什么是特色小鎮上形成一個基本的界定和共識,為以后做統計、做分析、做評價提供一個明確的對象。
2.要開展我國小城鎮發展現狀與主要問題研究
這需要組織開展廣泛的調研,建立數據庫和案例庫,不能光看媒體上的東西,更不能憑感覺去制定政策和規劃。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信息社會,這個糧草就是充足的數據信息。沒有充足和全面的數據和信息,任何決策都難免是主觀臆斷的,一旦它們進入實踐,也必然是會導致嚴重問題的。
3.要開展符合中國實際需要的小城鎮規劃建設標準體系研究
沒有建設標準體系,就很難落地和實施。這個要像城市建設的一些技術標準一樣,要形成一套基礎性的剛性約束指標,用來保證建成的特色小鎮,符合我們最初的預期。否則,上面任你怎么說,也不能保證下面做出來的就是我們想要的。
4.要開展基于國家戰略意圖的小城鎮發展戰略研究
現在不少特色小鎮都喜歡做發展戰略,這是確定特色小鎮的大方向,當然非常重要。但不少特色小鎮的戰略研究,根本談不上戰略,因為它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就事論事”,缺乏整體的戰略眼光和歷史的穿透力。所以可以提醒的一點是,做特色小鎮的戰略規劃,首要一條是如何準確的吃透國家的戰略意圖,國家為什么要推特色小鎮,這個既不能自己閉門造車,也不能被上級地方政府和商人們牽著走。
5.要開展基于文化型城鎮化的小城鎮發展道路研究
特色小鎮建設必然要走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關鍵在于如何和“舊城市化”劃清界限。我們認為,舊城市化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完全由政府主導;二是任由市場發揮,三是生活價值和意義的缺失。這些問題在小城鎮發展中不僅存在,在大多數小城鎮還相當嚴重和突出。所以在研究和設計小城鎮發展道路時,特別需要注意貫徹三個基本原則:一是針對小城鎮政府的權力更加集中和不受制約,要特別防止政府“大包大攬”;二是針對小城鎮在資金和經濟上對大型企業、金融機構的依賴性更強,要特別警惕完全交給市場“任其自由發揮”;三是基于小城鎮的“熟人社會性質”和“文化保守主義”相對比較嚴重,與現代城市文明和文化的差距較大,還要特別關注落后的封建主義和宗法文化“死的拖住活的”,真正把小城鎮建設成為一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文化空間,為小城鎮居民提供具有現代內涵和先進性的“價值和意義”,堅決避免哪一天出現“逃離小城鎮”的悲劇。
作者簡介:劉士林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光明日報城鄉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城市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執行院長,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城市科學、文化戰略、智慧城市、城市文化研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交大城市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