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起,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于農業,今年中央更是針對當前發展環境作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大部署。根據調研情況來看,有如下方面:
方面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猶為迫切。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環境發生變化,機遇與難題并存。盡管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農業發展的各個風險與結構性矛盾逐漸累積,日漸突出。
方面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特征與推廣模式。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結構性改革,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其特征如下:第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二,它可為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三,它具有自身特殊性,在推進過程中要關注“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緊跟市場需求,著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第四,改革過程中要嚴守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和生態安全這三條底線。第五,制度和政策的創新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而從各地推廣模式來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了足夠重視,各地立足自身特點扎實推進,已在河南、黑龍江、浙江等多地取得了顯著進展,即體現了改革的總體要求,又地方特色十足。
方面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
改革推進過程中要樹立短板意識,以問題為導向,具體著力點為:
第一,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多元化發展。
第二,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產業鏈、價值鏈有效延伸。
第三,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化,以質量提品牌,以品牌促發展。
第四,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
第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設施支撐能力,打造農業服務升級版。
第六,加大創新實踐,以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一篇大文章,給予我們眾多機遇,對于破除增長困境、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水平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必將有力拉長農業這條四化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農富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