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到2015年,我國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4%,農民收入年均增長8.8%,糧食總產量年均增長3.1%,實現12年增長,是農業發展的黃金期,也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起點。在這個黃金期,我國構建了一個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體系,使得我國十多年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的高速增長。
但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
①國際競爭能力下降;
②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
③供需匹配能力下降;
④增收支撐能力下降。
解決這些問題,出路在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12月24-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以健全市場機制為目標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抓手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①促進土地流轉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②讓正確的市場信號起決定性作用;
③改革支付性農業補貼政策;
④延長和重構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⑤促進邊際產能有序退出;
⑥實施比較優勢戰略。
葉興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農富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