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作為農業領域創業的重要力量,已經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與傳統農民不同,他們有新思維、新理念、新的營銷手段、新的組織形式和新的知識,他們特點鮮明、類型多樣,立足于自身實際發展農業生產經營,在豐富農業業態、改變農村面貌、促進產業融 合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他們既面臨著較一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為突出的用地、融資、雇工、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困難,又面臨著家庭不理解、社會不認可、對農業不熟悉等自身問題。如何引導和支持新農人健康成長,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個新命題。
一、新農人概念
目前,進入農業農村的各類人員,大體可以分為兩個群體:一個群體是投資型農業經營者。他們將農業農村作為創業的“藍海”,主要從事商品性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他們居住在城市,工作在農村。另一個群體是享受型城市消費者。他們注重感受鄉村生活、體驗田園風光、尋找鄉情鄉愁,生產自給自足,吃住在農村,消費在農村。在前一個群體中,有一部分志趣相同、富有農業情懷、追求產品安全和生態和諧的人,把自己稱為“新農人”。對于新農人的界定,各方不盡一致,即使在新農人群體內部也存在很大差異,歸納起來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新農人,主要指善于利用互聯網服務于“三農”、具有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或為農業提供宣傳、推廣、指導、咨詢等服務的人或群體(阿里研究院,2015)。狹義上的新農人,主要指秉持生態農業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以提供安全農產品、提高農業價值為目標的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
二、新農人類型及作用
新農人特點鮮明、類型多樣,沒有“等、靠、要”思想,立足于自身實際發展農業生產經營,在豐富農業業態、改變農村面貌、促進產業融合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從身份構成來看,新農人包括大學生創業型、農民工返鄉創業型和跨界創業型。大學生創業型。大學生創業型。這種類型主要是指在校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投身農村、發展農業,是大學生應對嚴峻就業形勢、響應國家鼓勵政策的主動選擇。這類新農人擁有較高學歷,放棄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學成回鄉;農民工返鄉創業型。這是指一些有文化、有志向、懂技術、懂管理的農民工,積累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后,在相關優惠政策的引導下返鄉創業。返鄉創業農民工在外打工多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回鄉后從事規模生產或發展特色農業;跨界創業型。這是新農人的主要群體。依據跨界從事農業的動因,又可將這類新農人分為三種:一是企業成功人士看到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和較大的潛在價值,利用自身資源要素優勢,把農業作為拓展業務的重要領域,到農村投資建廠辦企業,發展農業生產;二是城市白領出于對保證食品安全和振興農村的責任感,到農村利用自身開闊的眼界、良好的人脈、豐富的經驗,帶領農民盤活整合農村資源,改變農村面貌;三是城市居民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把農村作為人生新的起點,尋求個人職業轉型的人。
2、從組織形態來看,新農人可分為個體經營型、合作經營型和企業經營型。1個體經營型。初入農業生產、從事農產品電商的新農人多采用這種形式。他們獨自創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2合作經營型。有些新農人為擴大農業生產、穩定產品來源,領辦或創辦了農民合作社,擴大規模,共同發展。3,企業經營型。采取企業這種形式經營,更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受,有助于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新農人成立公司、組建團隊,從事產品研發和推廣,為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特色農產品和服務。
3、從生產經營方式來看,新農人可分為自產自銷型、單純銷售型和綜合型。1自產自銷型。這種類型的新農人較少。這類新農人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且只銷售自己的產品。2單純銷售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電商,這類新農人沒有生產基地,利用專業技能和社會關系,銷售自己熟知的特色優質高價值農產品。3綜合型。他們銷售的農產品來源多樣,除了自建基地生產的產品外,部分來自訂單收購農戶的產品,部分是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投資共建基地生產的產品,還有一些是代銷其他生產者的產品。
綜上可見,不同類型新農人既各具優勢,又都各有局限性,其經營狀況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三、制約新農人發展因素
新農人與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樣,在用地、融資、用工等方面面臨著相同的困難,但表現更為突出。
1.用地難。用地難是新農人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新農人對土地質量要求高,一般要對土壤進行3~4年的有機轉換,投入大、周期長,希望流轉的土地相對穩定。受地租上漲預期的影響,農民大多不愿簽訂土地流轉長期合同,致使新農人不敢做長期規劃和投資。用地難制約著新農人農業生產規模擴大,加速了人才流失。
2.融資難。這是制約新農人發展的緊迫問題。新農人對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有更高追求,基地建設投入很大,對資金的需求更為強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他們難以從外部獲得融資。
3.雇工難。新農人需要大量用工,但農村普遍缺乏青壯年勞動力,只能雇傭一些老年人從事生產,在農忙季節一些重體力活找不到合適的勞動力來干。許多新農人提供貨物到家的配送服務,需要一些會開車并善溝通的配送服務人員,這類人員在農村更加匱乏。雇工不足降低了新鮮農產品的配送效率,影響了客戶滿意度,限制了產品銷售半徑和生產規模的擴大。
4.物流成本高。據新農人反映,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成本較高。一些新農人由于經營生鮮類農產品,對配送時效和服務標準要求嚴格,大多自建物流系統,導致成本更高。
5.認證費用高且程序繁瑣。這是新農人呼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目前農產品質量認證程序復雜、時間長、費用高。特別是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較多、市場亂、收費標準不一,導致大部分新農人對產品認證望而卻步。
6.基礎設施薄弱。為保證產品品質,新農人通常把生產基地選在生態環境較好的農村地區,但這些地區鄉村路網、田間水利、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而新農人無力進行投資建設,制約了農產品生產、運輸和銷售。
7.缺乏專業人才。新農人大多從事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既需要種養、加工等技術人才,還需要包裝設計、營銷策劃、品牌推廣、文化創意等專業人才。目前,這些人才的缺口都很大。
除上述普遍問題,新農人還面臨著家庭不理解、社會不認可、對農業不熟悉等自身的一些特殊問題。
四、新農人發展的政策取向
1.引導新農人與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新農人是農業生產經營中一種新的主體類型。要采取政策扶持、項目支持、規劃引導等多種措施,鼓勵新農人領辦或創辦合作社、成立家庭農場,將他們作為“互聯網+”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力量。要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農產品營銷的優勢和作用,與農民特別是種養業能手在產業鏈條上合理分工,規避自己在傳統農業技術方面的劣勢,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展市場農業、高效農業、現代農業,實現互利共贏、融合發展。
2.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措施。新農人既是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又是自主創業者,但是現實中,這兩方面的政策他們基本沒有享受到。應將新農人納入政策扶持范圍,使他們同等享受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用地、物流等政策,解決他們用地、用工、融資、人才等方面的困難。對于已經將新農人納入扶持范圍的政策,要增加宣傳力度,爭取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新農人獲得相關扶持。
3.加強對新農人的指導服務。新農人是農村的新興群體。要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跟蹤新農人發展動態,針對他們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強化法律政策宣傳和專業技能培訓,指導幫助他們熟悉涉農政策、掌握生產技能、學會與農民打交道的本領,切實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將新農人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范圍,針對新農人創業特點、生產需求和地域特色,精心設計培訓課程、編制專門教材、組織專班授課,以增強培訓精準度。
4.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指導農業農村工作。新農人的出現進一步表明,互聯網已融入經濟社會和人們日常生活中,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他們帶來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方式,正在引領和帶動著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積極創新工作手段,提高指導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課題組 采編:福小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