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曾長期與“不足”作斗爭,今天已進入與“過剩”作斗爭的新階段。買方市場的到來,顛覆了整個市場,社會消費被帶入“品牌時代”。
品牌農業建設已經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成為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成為產品質量信任度的重要保證,成為市場主體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價值,成為農產品變數量優勢為質量優勢、變資源優勢為市場優勢的不二法門,成為引領大眾消費的夜航燈塔,成為農業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顯著標志。
一、大中國
(一)大歷史
人類四大文明古國除中國外,其他三大文明都已中斷,唯獨中華民族始終薪火相傳,以極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生生不息,鑄就5000年文明史。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民族大約600多個,經過歷史長河的沖洗、分化、裂變、組合、消亡、再生等種種磨礪,今天尚存56個。今天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18世紀之前一直是農業文明的引領者,18-20世紀是工業文明的學習者,只是在工業文明時代我們落伍了。21世紀將是中華文化全面振興的世紀,也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
(二)大總量
人口總量大:中國是擁有13.6億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約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6000多萬華人華僑散布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12個,超過6000萬人口的國家僅有23個,6000萬華人華僑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執政黨8000多萬黨員,是世界第一大黨,其號召力、動員力、組織力、影響力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1.5億,除英語外,是人數最多的。三流國家輸出資源和產品,二流國家輸出標準和規則,一流國家輸出文化和核心價值。我們的孔子學院已辦到100多個國家,尚有70多個國家正在申辦,被稱為是“中國出口最好最妙的文化產品”。我們是一流三流兼而有之的國家,與“原始型落后”不同,我們是“文明型落后”,需要補上的是二流國家輸出標準和規則這一課。
經濟規模大: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8%。到2013年,躍居第二,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11.5%。2014年10月10日,《瑞典日報》以“IMF:中國超美國成世界最大經濟體”為題刊發報道,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份數據,2014年美國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中國經濟規模是17.6萬億美元,根據購買力平價(PPP)算法,2014年中國趕超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盡管國內不少專家認為,這一報道有夸張成分,意義不大,但根據中國社科院《金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1)》,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中國現在有1500多種產品產量世界第一,如何把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進而變成世界的競技場,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是面臨的大課題。
國土面積大:國家面積按國際慣例排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之后,位居第四。
(三)大貢獻
中國的四大發明早已家喻戶曉,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就農業而言,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可以見到名字的農書有500多種,今天可以讀到原著的就有300多種。各種農業制度如稅收制度、土地制度、鄉里制度、戶籍制度、村社制度、宗法制度、鄉規民約等制度的影響,是世界任何國家難以企及的。最值得稱道的是中國農民總結出了獨一無二的“天時地利人和”的農業哲學思想,這是人類哲學的黃金定律,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解決三農問題的各種試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試驗田,各種體制、機制、路徑、方式都在探索。眼下中國用占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產出五分之一的糧食,養活五分之一的人口,這是最現實的貢獻。就農業文化而言,即有十大方面的繼往開來的傳承,一是作物文化傳承,包括粟文化、麥文化、稻文化、蠶桑文化、茶文化;二是農業技術的傳承;三是經濟模式的傳承;四是農業哲學的傳承;五是農業制度的傳承;六是重農思想的傳承;七是村落文化的傳承;八是民俗文化的傳承;九是田園文學的傳承;十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
二、大農業
(一)內涵博大
從范圍上看,包括農林牧副漁,食穿住用醫(醫即中草藥)。從功能上看,具有六大功能。一是日益強化的食物保障功能。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農業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務。隨著人口增加和生活改善,對食物數量的需求持續增長,對品種的要求不斷增多,對質量的追求日益提高,既要吃飽又要吃好,更要吃出營養和健康,農業的食物保障功能日益強化。二是前景廣闊的原料供給功能。從目前來看,世界糧食總量供給人吃的還不到一半,大部分用于動物飼料和工業原料,尤其是能源。汽車加滿一箱燃料乙醇,需要200公斤玉米才能生產出來,差不多是一個人一年的口糧。今天的生產生活用具,小到牙具、板凳,大到汽車、飛機零部件,都可以用糧食生產。三是不斷拓展的就業收入功能。農業產業鏈條正從一產向二、三產業延伸,就業空間大大拓展,農民收入大大增加。美國農民占總人口的1%多一點,但為農業服務的服務業人員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高達17%-20%。四是修復環境的生態保育功能。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產業,這是農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本質特征。而二、三產業只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只有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才具有對被破壞的環境予以修復和對尚未破壞的環境予以保育的獨特功能。五是正在崛起的旅游休閑功能。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收入的增加、休閑時間的寬裕,促進農業旅游休閑功能凸顯;隨著城市化的負面影響加劇,城市居民普遍追求“返璞歸真”、“體驗自然”,推動農業旅游休閑功能凸顯。六是承先啟后的文化傳承功能。中華民族有著燦爛輝煌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的農業文化是其重要基礎和內核?,F代農業對于高科技等的傳承更勝于傳統農業。
(二)覆蓋廣大,海陸空天立體覆蓋,呈現七大趨勢
一是平面式向立體式發展。
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生物技術都是古代中國農民的創造,糧林套種、糧經間作、立體農業等也是古代中國的發明。今天,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在中國農民立體農業的基礎上延伸思維,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發出“垂直農場”,又稱農業摩天大樓。一座30層農業摩天大樓可生產100多種農產品供5萬人常年需求。紐約這樣的特大城市只需150座這樣的農業摩天大樓,即可全部解決農產品需求問題。
目前中國有1300多座摩天大樓,數量居世界第一,但沒有一座是搞農業的。改革開放以來大約出了一千個狀元,沒有一個選擇學農的。
二是順勢而為的自然式向宜居宜游的設施式發展。
集種養綠化、旅游觀光、休閑教育為一體,打造農業公園已在歐洲諸國廣泛流行。
農村有農業公園,城市則建設市民農園,日本市民農園超過3000家,僅東京就有幾百家。新的城市面貌是“建筑組團+田園組團”,這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流行態。
只有讓人類親近大自然,讓孩子了解動植物生長規律,才會少做或不做違背自然規律的荒唐事。
三是人控機械化向電腦自控化發展。
電腦智能模塊用于農業生產。一座摩天大樓只要一個這樣的模塊,不需要一個人力,即可全程管理、全產業鏈管理、全天候管理,從種到收、到加工、包裝、儲運等,全部電腦自控完成。
四是化學化向生物化發展。
生物芯片植入奶羊,即可產出人們需要的各種含有醫藥成分的羊奶,對癥喝奶等于對癥吃藥,即可醫病。一只這樣的奶羊價值相當于投資一億多美元建造的一個制藥廠。轉基因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DNA芯片技術植入人體即可預知人未來患什么病。荷蘭科學家用牛的細胞在試驗室培植牛肉,10個細胞兩個月可培植出5噸牛肉。
五是陸地化向海洋化發展。
陸地面積只占地球表面積的29%,海洋占71%,地球上2.5%是淡水,97.5%是咸水,海洋利用潛力巨大。
海水農業,藍色革命計劃正應運而生。開發海洋牧場,使海洋水產農牧化已初見成效。發展直接用海水澆灌的海水農業,讓陸生植物認祖歸宗,重回大海。建人造綠洲,發展海上糧倉正在試驗。
人類又一次進入海洋文明時代,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海洋文明是以貿易為中心,這次是以生產為中心。
六是地球化向太空化發展。
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95億,陸海資源都無力承載。開發太空是人類的明智選擇。
太空育種,現已有100多種農作物通過太空育種技術處理,產量、質量大增。
太空種植,在太空建“漂移農場”正在試驗中。不久的將來,人類又進入新的游牧時代。不過不是騎馬馳騁于草原,而是用傳輸器遨游于太空,把漂移農場的農作物運回地球供人類享用。這種農作物可是高度純凈無污染的產品。
七是生產化向移民化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地球“生物圈二號”試驗的失敗,告訴人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的奇妙生態系統是人類無法創造的。與其在地球之外建設生產基地,不如干脆把人類直接移居到一個新空間豈不更好!這樣即可以省掉運來運去的麻煩。科學家開始探索火星地球化,設想把火星改造成人類可居的星球。2003年8月在美國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擬在未來幾個世紀將火星改造成綠色星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美國計劃未來15-20年移民8萬到火星。改造火星科學家分七步實施,一步去冷加熱升溫,二步增加大氣濃度,三步種樹改造環境,四步建農牧場,五步建能源和原材料工廠,六步建人類生活基礎設施,七步移民。印度只用一年時間花了美國十分之一的成本即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看來火星地球化不是夢。
(三)意義重大
農業工程是生命工程。民以食為天。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尤其在糧食武器化、種子殖民化、競爭農業化的大背景下,要實現“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國人的飯碗里必須主要裝自己的糧食”這一目標,農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顯?!?·11”之后,美國出臺了轟動世界的生物國防法,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術在動植物上做手腳危害國家安全。之后,許多國家都提出爭取“種子民主”、“保護食物安全”的口號。可見,說它是未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問題,并非危言聳聽。
農業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基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也是人類文明的三大基本載體。三大文明各自在不同歷史階段承載著不同的文明內涵,后一種文明都是在前一種文明基礎上成長發育起來的升級版,但它們又在新的歷史時段共生共榮、不可或缺,而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矛盾對立關系。農耕文明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伴隨著農業文明的薪火相傳,人類得以從遠古走到今天。農業文明是根,今天的工業文明也好城市文明也好,都是在農業文明這個根系上發出的文明之芽,在農業文明這根藤蔓上結出的文明之果。遺憾的是,今天國人都患上“離農越遠現代化就越近”的時代病,似乎不搞農了,現代化就實現了,這是十分荒唐的。
農業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今天的國際競爭手段主要有“三金”。上世紀70年代,基辛格有一段名言:誰掌控了貨幣,誰就掌控了世界;誰掌控了石油,誰就掌控了所有國家;誰掌控了糧食,誰就掌控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美國就是用這一理論構建國家戰略,稱霸世界。這一理論被后人稱為“三金”說。貨幣是黃金。美元無處不在。石油是黑金。美國大力開發頁巖氣和發展生物質能源,不久的將來,即可左右世界能源。糧食是白金。糧食武器化,種子殖民化,競爭農業化。今天美國人又以“三片”鞏固霸權地位,即“芯片(高科技)”、“薯片(食物)”、“大片(電影文化)”。從1996年開始,美國的文化產業已成最大的出口產業,占美國GDP的25%左右。美國的高科技首屈一指,高科技人才眾多,中國要趕上美國的水平,還需要100多萬高科技人才,而目前中國只有一萬多,還在流失。美國每年都有40萬留學生和10萬訪問學者流入,僅此世界每年等于給美國補貼2500億美元的教育經費。美國還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國際四大糧商,三大在美國,四巨頭控制三億噸國際貿易糧食80%的定價權。
幾年前,四川省委黨校副校長郭偉教授在“全省鄉鎮黨委書記培訓班”講課時,列舉自己在美國考察時的見聞:一所學校類似于地理考試的填空題是“你認為,美國是一個××的大國”,備選答案是科技、軍事、旅游、農業、航天等。正確答案是農業,即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相信這樣的答案會讓我們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對國民的農業國情教育是多么煞費苦心。“美國是農業大國”的提法很新鮮、很理智也很科學,它反映的是一種重農思維。
三、大戰略
買方市場的出現,正在使企業經營由過去的生產經營、資本經營走向品牌經營,使企業之間的競爭由生產能力之爭轉向銷售能力之爭,價格戰轉向品牌戰。就消費者而言,大部分消費者已開始從“商品消費”進入“品牌消費”的新階段。
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和新技術的出現,每天帶給中國企業的商機在千億元以上,如此巨大的商機哪個企業家不心動?而消費者的需求是品牌的承諾,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這個承諾都會保持永遠。因此,網絡時代就是品牌為王的時代?!捌贰弊秩齻€口,所謂品牌,就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在品味、品評、品鑒中共同樹立起來的牌子。它發于感官,存于人心。人類已經進入了品牌時代,人以食為天,第一要“品”的牌子就是農業。因此,打造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品牌是品牌農業建設的三大任務。一面要做好品牌圖騰的打造和保護,一面要做好品牌功能的開發和利用。品牌農業功能的開發是品牌農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當前,品牌農業應著力于十大功能的開發和利用:
(一)整合資源
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資源。它像一塊引力巨大的磁鐵,能把各地資源變成自己的資產或資本。
中國約有7萬家茶企,一年茶葉總產值約300億元,英國不產茶葉,但聯合利華立頓能夠整合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茶葉,它的一家茶加工企業的年產值就達200多億元人民幣,中國7萬家茶企不敵一家英國立頓。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組織的中國茶葉行業百強評選中,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中茶)連續五年排在首位,而據此前媒體報道,中茶2011年的銷售額目標僅是20億元。享譽世界的耐克鞋,公司只擁有耐克這個品牌,沒有一間工廠,但它卻整合世界許多國家資源為之生產暢銷世界、久盛不衰的名牌運動鞋。
(二)集結要素
品牌是各種優質資源要素集結的平臺和載體,一個擁有影響全球品牌的企業,就是一個沒有國界、能夠超越所有國家的“國家”;一個沒有武力、能力超越所有軍隊的“軍隊”;一個沒有弱智低能人群負擔、能夠超越所有社會的“社會”。
中國三大肉食品企業:雙匯、雨潤、寶迪,三分天下。這三大肉食集團可以說集結了中國肉食加工最精華的各種要素,不論是設備、人才,還是資金、技術、市場等,其他同類企業無出其右者。雨潤低溫肉制品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正是由于它集結了眾多優質要素,才得以有此成就。
(三)提質增效
品質、品相、品牌、品位,是企業打造品牌的四步曲。品牌要保護自己的聲譽,維護自身的形象,必須守身如玉,潔身自好,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農產品有了品牌之后,價值就會成倍上翻。如五常大米、陽澄湖大閘蟹、和田大棗等,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牌子,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許多倍。打造好品牌就是提高效益最好的途徑。
五常大米是指黑龍江五常市出產的大米?!疤﹪忝壮龈K?,中國香米出五?!币殉擅耖g流行語。“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在白山黑水間廣為傳唱。對飲食挑剔到極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盡食”。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市場上的五常大米,普通包裝每斤賣8元,禮品裝通常10元-20元/斤,由一家企業定點種植用于饋贈的五常大米竟賣到高達每斤199元的天價。
有人在廣州天河炳勝酒家看到,該店銷售的陽澄湖大閘蟹,最便宜的為68元/只,最貴的要178元/只。在某網購平臺上,最貴的陽澄湖牌大閘蟹禮盒十只裝售價為8888元,平均每只為888.8元。而普通大閘蟹僅幾元至十幾元一只,差距巨大。陽澄湖牌大閘蟹靠的是以戰略思路耐心打造品牌。當地政府聯合養殖企業、經銷商、行業協會一起,千方百計防污染、防假冒,在養殖過程中,全程監控,提高品質,花五、六年時間慢慢培育品牌。比如大閘蟹在出水時要有質監、工商部門現場監管,每一批大閘蟹都要經過“三驗一配帶”,“三驗”確實后再給大閘蟹配帶防偽標志。據悉,在陽澄湖大閘蟹上市后,當地政府還會派出執法人員到多地市場打假。
品牌提質增效,切不可想邪招、走歪路,必須甩掉社會已經形成的“互傷鏈”,你在我牛奶里加三聚氰胺,我在你鴨蛋里加蘇丹紅,社會成員互相傷害,而且大家都在傷害中很高興,都裝滿了口袋,但誠信沒了,牌子砸了。這種教訓,全社會都應警醒。99個人闖紅燈,你是第100個人,你絕不能把99人的行為當成闖紅燈的理由。否則,牌子一倒,一切完蛋。
(四)助推企業
企業一旦擁有享譽世人的品牌,很容易做大做強。金融危機前,美國有五大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其資產占美國GDP的60%,日本有五大商社(三菱、伊藤忠、丸紅、三井、住友),其輸出占日本總量30%,輸出占40%,收入占日本GDP的20%。這五大投行和五大商社靠自己的品牌聲譽,越做越大,僅日本三井商社下的“二木會”,就操控了豐田、東芝、三越百貨、日本制鋼、王子制紙、富士照相、東麗纖維、三德力飲料、扎晃啤酒、東京電力、索尼電子、野村證券等10多家品牌企業。中國的恒大集團,正在靠品牌由房地產向諸多領域擴張。
中國的三全凌湯圓從一個小作坊起家。全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出自三全,品牌打響后,連年被評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1997年被國家六部委列入“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民族品牌”之一,被稱為“華夏一絕”,董事長被稱為“中華湯圓王”。三全凌湯圓獲得了多項專利,今天,他們已成為全國各大中城市乃至小城鎮超市的穩定供貨商。
(五)擴大影響
品牌是擴大企業或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金字招牌。品牌的知名度,是指某品牌在社會大眾中的影響力。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主要是依賴于傳播的力度,一是口口相傳,一是媒體傳播。品牌的美譽度是指某品牌獲得公眾信任、支持和贊許的程度。如果說品牌知名度是一個量的指標,那么品牌美譽度就是一個質的指標,發展起來就是由量變到質變,但量不一定能反映質。一個牌子可以叫響一個企業,一個牌子也可以叫響一個地方,地以物名,業以物名的現象很多。安徽的猴坑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卻因出產猴魁名茶而名揚天下,全村人均年收入幾十萬元。甘肅靜寧偏僻落后,自靜寧蘋果成為名牌后,靜寧為消費者普遍關注。中國上千個地理標志產品所在地,大都是因為那個產品的牌子讓外界才得以知曉那個地方。
(六)開拓市場
過去靠質、靠量打市場,現在靠品牌打市場,經濟學上有“終端為王”理論,誰占有終端市場,誰就是王者。今天要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高科技手段來開拓市場,而只有品牌產品才能用得上這些高新技術手段。沒有品牌無法形成數據,無法形成數據,就無法搜集,就無法計算,進而無法上到物聯網、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因此,只有品牌產品,才能利用現代手段開拓市場,才能通過大眾傳媒向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進而形成終端消費。泰國正大集團,上世紀80年代在中央電視臺投資開設“正大綜藝”欄目,一直延續20多年,使正大這個牌子在中國婦孺皆知,且影響幾代人。正大的產業經營也因此遍及除西藏之外的30個省市區。
(七)提升產業
品牌能夠帶動產業更新換代,轉型升級,品牌由于集聚了最優質的資源要素和生產要素,科技手段最強大,信息渠道最暢通,市場反應最靈敏?!按航喯戎?,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升級換代,往往最先發生在擁有品牌產品的企業。
近年來,漯河市緊緊圍繞“農”字做文章,全力打造“中國食品名城”。利用食品名城這個最大的品牌,帶動該產業不斷升級換代。截至目前,漯河市共培育出了中國馳名商標4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23個,國家免檢產品8個,省免檢和優質產品52個,其中雙匯以168.60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肉制品榜首。雙匯集團、南街村集團、龍云集團、北徐集團等8家企業入圍河南省食品工業50強。通過驗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畜產品基地分別達到63個、31個,“漯河麻雞”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漯河市肉制品、面制品和無公害蔬菜等產品遍布全國各地。在國內市場上,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雙匯。2009年,雙匯、北徐的肉制品和龍云、巨陵的無公害蔬菜“一葷一素”獲得了進京準入資格,其在北京市民菜籃子中占近30%,香港市場的鮮凍豬肉80%來自漯河。
(八)引領消費
社會公眾尤其是中國人大都具有從眾心理?!疤焐弦惠啿排醭?人間萬姓舉頭看?!逼放菩眠@句詩概括最恰當。中國人的從眾心理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流行什么,大家就趨之若鶩。一個人在河里淘到金子,于是一群人去淘金;一個人開了飯館賺錢了,于是一條街都是一模一樣的餐館;一個人吃草藥治愈了癌癥,于是治療癌癥的中成藥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蘋果6(iPhone6)風行,中國大媽排三天隊都不怕苦,也要買到。為什么會形成這種現象,都是牌子惹的事,牌子是風向標,是指示器,是消費者心目中的航標燈。為了牌子,中國人可謂什么都做,網傳一條“中國人因為蘋果6”的段子,十分生動:一群買不起蘋果6的中國人沒日沒夜地拼命組裝,送到美國,又一群中國人沒日沒夜地排隊搶購,帶回中國,又以高出市場數倍的價格賣給沒日沒夜的想要蘋果6的一群中國有錢人。這三群中國人都在為蘋果6這個牌子忙得打轉轉。
(九)推進創新
品牌要永立潮頭,必須左顧右盼、思前想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知先后,只有不斷創新,才不會落伍。
創立于1955年的“永和豆漿”在內涵上不斷創新,進駐大陸的十幾年間,現全國已有約500家“永和豆漿”餐飲門店,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南京、天津、成都、濟南等等大城市,“永和豆漿”幾乎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風景。為了適應消費需求,“永和”不斷創新,現已發展到多種類型產品。1.甜豆漿粉;2.低糖(無蔗糖)豆漿粉;3.AD鈣多維低糖(無蔗糖)豆漿粉;4.冰鮮豆漿粉;5.纖維豆漿粉;6.永和豆漿油條,創新香酥油條,健康型定位。永和豆漿油條炸200根換一次油。永和還根據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增加了一些風味小吃,故而使其長盛不衰。
“海底撈”火鍋,外延上服務無微不至。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撈是一個全國連鎖的火鍋店。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始終奉行“服務至上、顧客至上”的理念,以貼心、周到、優質的服務,贏來了紛至沓來的顧客和社會的廣泛贊譽。二十年來歷經市場和顧客的檢驗,成功地打造出信譽度高、頗具四川火鍋特色、融匯巴蜀餐飲文化“蜀地蜀風”濃郁的優質火鍋品牌。
海爾從原來的“垂直的金字塔結構”實現了向“扁平式結構”的轉化?,F代企業組織設計強調企業和職工的“雙贏”,而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強調的是企業發展,忽視了職工個人的發展。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因此,尊重人的人格,重視人的需求,開發人的潛能,為各類職工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就成為企業在設計組織結構時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海爾集團提出的“業務流程再造”,把直線職能型的垂直業務流程結構轉變成水平型的流程網絡型結構,這一“扁平化”的管理結構創新,使企業收到三個效果,即顧客零距離、資金零占用、質量零缺陷,使海爾的經營進入更高境界,達到更高水平。陜西洛川蘋果則從另一個視角上創新,稱這一地域品牌是世界上第四個蘋果。第一個是亞當夏娃偷吃的禁果,第二個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蘋果,第三個是喬布斯制造的蘋果,第四個則是洛川的蘋果。創意獨特,具有大智慧的含量。
今天企業的追趕分三個層面:一是經濟追趕,二是技術追趕,三是科學追趕。經濟追趕即量的追趕,技術追趕是質的追趕,科學追趕是理念、思想、方向的追趕。海爾和洛川的創新追趕就是科學層面的追趕,這是最高層次的創新。創新應遵循規律,應符合社會需求。有關媒體報道,山東藍翔技校原來是辦得紅紅火火很成功的學校,最近正遭遇滑鐵盧,民間流傳一段諷刺藍翔的段子:“故人西辭富士康,為找工作到藍翔,藍翔畢業包分配,分配還到富士康”。創新是品牌生命力的延續,全國1500萬家注冊企業,平均壽命不到五年,創牌難、保牌難、發展牌子更難,上海智慧農業就是一張創新名片。
(十)走向世界
無名小卒難出國門。中國7000家種子企業不如美國一家。2013年世界銷量排名前十名的種子企業,美國占了4家。第1、2、7、9名都是美國的。美國先鋒玉米種業銷售占2013年世界種業的80%。沒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在全球化的今天,就不可能實現國際化。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之所以為世界各國所歡迎,就是因為這個著名品牌已為世界認知。新西蘭100多年前引進中國獼猴桃,通過品質改造創立新品牌,更名奇異果,成為新西蘭重要的出口支柱產業。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獼猴桃的故鄉,卻因為沒有用好這塊牌子,而導致大量資源浪費閑置,且無聲無息,不為世人所知。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但《功夫熊貓》卻是美國的。為什么中國人擁有那么多自己的優質資源,卻創不出屬于自己的牌子,值得深思。
在18世紀之前的農業文明社會里,中國一直是農業的引領者。在工業文明、城市文明的當今時代,人類農業為誰的“馬首是瞻”?大中國,理應繼續引領大農業!大農業,理應重點實施大戰略。以品牌發展引領農業現代化是關鍵之舉。品牌農業,必須上升到國家意志、國家理念、國家戰略的層面予以全面、深入、系統地謀劃。品牌盛則農業盛,品牌強則農業強。(本文是作者在“2014年中國品牌農業發展大會”上的演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發展觀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