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中國是一個農耕古國,不管國家如何富強,我們的根依然在農村,不管國人走到哪里,我們的鄉愁總放不下。我國有6億農村人口,只有堅定不移推動鄉村振興,才能走出一條全民共同富裕之路。
這是一個我曾經無比陌生如今卻魂牽夢縈的湘西縣城,這里有一位走出大山到中原求學的湘西姑娘,讓我這個外鄉人成為了湖南的女婿。自那時起,注定我今生都與溆浦,這個充滿棗香、遍地香橘的山城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也讓我漸漸地喜歡上“剁椒尖椒都不怕,臘肉血腸都拿下”的感覺。
溆浦縣地處雪峰山脈,西接沅水,縣境四周山巒疊障,遍布山地、崗地、丘陵、江河、溪谷、平原,復雜的地形讓這座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間的縣城代代農耕。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擺脫貧困局,近年來,溆浦縣以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深挖梯田、民宿、花瑤挑花等鄉村特色旅游項目,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產業路。
他們牽住了產業“牛鼻子”,打通了鄉村的命脈。“栽得好梧桐,自有鳳來棲。”政府緊跟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依靠科技興農,解放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市場緊跟農業精細化的潮流,堅持深耕細作、打造品牌,滿足不同群體對農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拓寬農產品銷路;企業緊跟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趨勢,探索深加工、鄉村旅游、體驗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提升鄉村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半輩子在順德打工,現在老家政策好了,不出門也能掙到錢。”溆浦縣低莊鎮蓮塘村2組村民李中菊感慨道。“以前水蘿卜天不亮就拉到集市上賣,現在商戶都上門收購,給的價還高。”溆浦縣盧峰鎮菜農謝序水言語中透露著喜悅。
他們繪就文化“富春圖”,提升了鄉村的氣質。“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現在的鄉村道路,隨處可見“中國夢、我的夢””一雙勤勞手、堆糧積滿倉”這樣的文化標語,村口牙牙學語的仔仔也會跟著大人說著“以熱愛祖國為榮、以辛勤勞動為榮”。移風易俗在這里深入植根,村干部長期以來苦口婆心、走街串巷換來了文明鄉村的新面貌,廣泛開展的法制宣傳、科普教育以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成為了過去式,黃橋鎮村民舒建說,鄉親們不再為迎來送往紅白喜事大費周折、苦不堪言,沒有了相互攀比,不再為壓力而煩,簡簡單單反而增進了鄰里感情;看著鄉村一處處戲臺子、一個個籃球架、一片片廣場舞,這是咱中國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陣地,是咱扎根農村的文化隊伍文化場所,更是咱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文化可耕地”。
他們保護生態“資源庫”,美化了鄉村的容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鄉村美麗的生態環境,讓農民望山又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一場在鄉村興起的環境革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讓守村的老人過得舒服,讓回鄉的游子心頭一熱,也讓外來的游客眼前一亮;生態環境治理進行時、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零容忍、加快生態修復不停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路上,讓溆浦這個湘西魚米之鄉,增添了三分容顏,多出了一抹新綠,煥發了新的生機。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振興,難談民族的復興。這,是我們的號令;花大力氣、下深功夫,以鄉村振興為帆,助國家發展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這,是我們的責任。這個春節,美麗的溆浦,讓因為疫情防控不能回家過年的人們些許遺憾,也讓我這個同樣原因不能回老家的湖南女婿感受到了太多溫馨;這個春節,溫暖的溆浦,帶給我三湘福地的熱情、一壺米酒的炙熱、一碗米粉的滿足,更讓我看到了實現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的成果和希望!
(作者系湖南省委巡視辦盛巍,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湘風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