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中國工廠農民工的日常生活

[ 作者:錢俊月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27 錄入:王惠敏 ]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涌現出大量針對農民工群體的研究。本期推薦2015年發表在The China Journal 上的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Everyday Lives of Chinese Migrant Factory Workers”一文。作者將研究中國農民工的傳統路徑稱為“征服模式”,宿舍勞動體制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論點。基于對深圳工人信件分析和民族志研究,作者認為,今天的農民工在住房、伙食、時間安排、發展期望、維持社會關系方式等方面,面對著迥然不同的外部環境。但是,年輕的農民工仍然會調用根植于家庭和農村的社會關系,來應對日常困境。農民工新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不代表舊有方式的斷裂,而是夾雜著延續與變革。

1、對“征服模式”的質疑

作者認為,研究中國農民工的傳統路徑是“征服模式”(subjugation model)。這種模式認為,農民工屈從于各種結構與制度的力量,體現在中國的戶籍政策、許可證制度、血汗工廠,以及基于性別和地域/親緣關系的歧視。這些結構和制度力量,反過來又為工作場所滋長剝削和壓制的車間文化提供了條件。按照這一路徑,中國重返全球經濟,以及國家吸引外資的現代化戰略,直接導致了中國農民工的困境。征服模式中的一個論點是“宿舍勞動”(dormitory labor)。Pun Ngai和Chris Smith著重論述了“宿舍勞動體制”的獨特性,認為這種勞工體制是為了全面控制農民工的生活。

作者觀察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工人在鄰近工廠的社區租房。雖然征服模式可以解釋許多問題,但卻不能延伸至他們的社會和物質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與1990年代的工廠農民工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文章主要探討了工人生活方式的具體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征服模式產生的影響。

2、研究方法

本文對1990年代初和2000年代末的工廠農民工進行了比較研究。為考察1990年代初深圳農民工日常生活的特點,作者分析了來自深圳致麗玩具廠工人的76封私人信件。1993年,一場大火吞沒了工廠,造成80多名工人死亡,嚴重燒傷的有數十人。死去工人的信件被工廠丟棄,后被學者發現。其中有些信件是致麗工人撰寫的;但大部分信件是在其他工廠工作的親友寄給致麗工人的。許多信件包含了工人社會和物質環境的細節描寫,工人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婚姻和戀愛,以及與其他家庭成員、同鄉、朋友和同事的關系。同時,文章還引用了潘毅 《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和李靜君《性別和華南奇跡》(Gender and the South China Miracle: Two Worlds of Factory Women)的數據,這兩項都是對1990年代深圳工廠的民族志調查。

2010年,作者在深圳玉鎮進行田野調查。他與三名在深圳制衣廠工作的農民工合租了一套房,共同生活了6個月。通過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作者試圖捕捉工人態度的轉變,包括他們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婚姻計劃和職業期望。另外,為更完整地把握2010年農民工的處境,作者對六家制衣廠的工人進行了廠區門口調查,共回收調查問卷389份。

3、1990年代初深圳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條件

作者從宿舍、工時、伙食消費、社會關系、職業期望等方面,刻畫了1990年代初深圳農民工日常生活的特點。有關宿舍勞動體制,作者認為致麗廠具備1990年代初中國外資工廠的特征,利用特殊的空間安排,占有工人的勞動力。在工時方面,深圳普遍的工作日至少12小時,超時加班被視為正常工作日的一部分。雇主還會對工作遲到的工人進行懲罰。

“我很開心,3月25日(1992)收到了你寄來的錢。妹妹,其實你不要再給我寄錢了,我終于領到工資了。(1992年)3月15日,工廠管理部門支付了到1991年12月的工資。我拿到了140元。我已經寄了100元回家。我準備將下個月的錢寄給哥哥。妹妹,請保管好并存一些錢自己用。離家遠,一切都要花錢。”——引用致麗工人信件

作者總結到,1990年代初農民工生活的特點是:貧乏的物質生存、嚴苛的工廠節奏和孤獨感。女工尤其受到僵硬的社會角色和家庭關系的困擾,無法逃脫返鄉命運,在城市工廠生活多年之后還將再次成為農民。

4、2000年代農民工日常生活的新方式

對2000年代農民工日常生活的描述,作者從村莊治理、社區出租屋、閑暇時間、工作時間、城市消費、職業期望、地方網絡、對家庭和婚姻的態度等方面,進行考察。

村莊治理

政府和本地村民對農民工的態度略有轉變,雖然農民工仍無法享有任何當地的福利待遇,但政府不得不正視他們的存在,并為他們提供公共設施。農民工地位的提高,是由于他們龐大的數量,以及他們為村里創造的財富。

社區出租屋

雖然工廠也不再有嚴格管控的宿舍體制,但為逃避規制,有越來越多的工人選擇生活在出租屋中。年輕工人不喜歡宿舍門禁等“時間規制”,認為這些障礙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閑暇時間

作者對一位合租者一天的日常時間安排進行了白描,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工人的平均工時約為10-11小時。與1990年代的工人相比,現在大多數工人的閑暇時間要多一些。

工作時間

雖然有生產旺季和倒班工作,但今天的農民工并不像1990年代初的工人有那么大的壓力。他們對“自己”的時間有更多控制,即下班后的閑暇時間。他們也能夠與工廠管理層協商他們的休假時間。

城市消費

中國農民工溝通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是手機和網絡的使用。工人頻繁使用信息技術,不僅為了與親友保持密切聯系,還可以分享勞動力市場信息。雖然工人物質生活的其他方面已經有所改善,但他們仍然缺錢。像1990年代的工人一樣,借錢有可能制造很多問題,尤其是親戚,或有親緣關系的同鄉之間發生借貸關系。

職業期望

1990年代的工人只想暫時在工廠工作,以后還是會回到農村。與此相反,今天的工人,尤其是年輕工人,夢想自己能夠從普通的產線工人轉變為承包商或小工廠主。

地方網絡

農民工對地方網絡的持續依賴并沒有減弱,尤其是讓男工和中年工人面臨沉重的家庭負擔。因此,與以往關注女工的研究不同,本文提出,與其說長輩是家庭權威體制的行動者,不如說他們也是這個體制的受害者。

對家庭和婚姻的態度

不論男女,許多農民工并沒有按照農村習俗,在20多歲結婚。雖然年輕農民工個人主義的世界觀和態度日益凸顯,但他們仍要與傳統農村的價值觀相抗衡。

5、結論

與1990年代初的農民工相比,2000年代末的農民工擺脫了邊緣化的生存、工廠宿舍的禁錮、社會孤立和聽天由命的狀態,工人有更多的生計選擇。然而,新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不代表舊有方式的斷裂,而是夾雜著延續與變革。工人的新式生活主要呈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傳統的規范和價值觀并非完全被拋棄,而是對2000年代末的農民工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第二,工人的世界觀和社會關系網絡并非完全“城市化”,而是類似于農村小鎮。第三,移民通常不是永久性的,而是臨時的,這促使工人與家鄉保持密切聯系。更強大的力量和制度變革,推動了農民工代際群體間行為方式的變化。一方面,宿舍體制被逐漸削弱;同時,政府對廠區外農民工流動的嚴格管控也放松了。

征服模式隱含的假設是,中國農民工的社會和物質生活受到不同形式權力施加的影響,而只要將這些不同形式的權力簡單加總起來,就能解釋所有的支配效應。但作者提出,各領域的權力集合對農民工生活的影響,只有在特定時間段內才是真實的;二十年來,宿舍體制的重要性逐漸被工人的私人和家庭生活所淹沒。工人不斷上漲的工資、新的溝通方式和技術變革的爆發,當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為工人提供了從簡單的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的機會,也使得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發展日漸分明。研究今天的中國農民工,需要將廠區外的生活情況納入進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村莊與城市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 青青青视频香蕉在线视频 | 尤物欧美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