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谷城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近幾年來,農村電商蓬勃興起,帶來互聯網時代農村生產、經營和消費觀念的變革,加速各類資源在城鄉之間的流動和再分配,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農”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湖北省谷城縣在發展農村電商產業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嘗到了“甜頭”,積累了經驗。
一、實踐成效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谷城縣農村電商產業集聚企業、商戶和個人網店5000余家,從業人員達到2.1萬余人,年線上交易額達12億元,其中農產品線上交易額8.5億元,占總額的70%以上。農村電商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了“引擎”作用。
(一)開辟了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新通道。由于農民信息來源渠道少,對市場信息缺乏敏感性,農產品賣難的情況時有發生。谷城縣蛋雞、土雞養殖產業基礎較好,規模較大,但市場價格一直不穩定,今年春季禽流感期間,雞蛋嚴重滯銷。經淘實惠電商搭臺,廟灘鎮養殖大戶詹紅梅的5萬余枚皮蛋以0.8元的價格銷售一空,銷售收入增加2.5萬元。谷城土雞蛋搭上電商產業發展快車,銷售價格從線下每個1元提升到線上每個1.5元,2萬農戶從中受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通過與農村電商企業加強合作,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適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全縣已建成農產品電商基地66個,網絡農戶4.6萬戶;線上銷售農產品種類達到200多個,其中谷城本地產品銷售的比重達到85%以上,自主設計并加工的品牌企業占比達到35%。
(二)催生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業態。全縣通過建立“電商+農業、電商+工業、電商+商貿服務業、電商+旅游業、電商+精準扶貧”等多個平臺,有力促進了多業融合和交叉重組。谷城生態旅游資源豐富,茶葉大村——五山鎮堰河村曾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通過湖北攜旅、快樂國旅、途牛等旅游公司的網絡宣傳帶動,今年通過互聯網聯系的茶鄉生態游游客人數增加20%。漢家劉氏和玉皇劍兩個傳統茶業公司加速向電商企業轉型發展,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網絡了全縣90%以上的茶農和茶葉基地。全縣計劃用三年時間新建和改造茶園10000畝,有機茶面積增加到5000畝以上,集茶葉種植、加工、線上線下銷售、茶園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正在形成。漢江社區、智慧谷城、點贊傳媒等一批電商企業先后落戶電商產業園,豐富了谷城電商業態。
(三)樹起了特色產業培育的新“航標”。谷城有很多品質優良的特色農產品,像野生板栗、柿子、獼猴桃、葛根、蜂蜜等,長期以來“藏在深山無人識”,產品變不了商品,資源變不了資本。去年“永保大叔”等電商企業通過開展“板栗節”“柿子節”等網絡營銷活動,網絡搭臺銷售野生柿子12萬斤、板栗10萬斤。板栗曾經是谷城的一個特色產業,面積一度發展到18萬畝,由于賣難、儲存保鮮難,面積、產量逐年萎縮,是電商重新點燃了廣大山區農戶發展板栗產業的新希望。嘗到了甜頭的趙灣鄉也將野生柿子作為特色產業來培育,今年在左廟村新建40多畝火晶柿子新品種基地,并將柿子作為農戶“四傍”植樹的新樹種。電商企業華夏創谷公司聯合商務部旗下企業百成源公司在山區鄉鎮建立了野生獼猴桃、葛根、蜂蜜等特色產品基地,注冊了“萬里山”“谷城印象”兩個商標,產品暢銷北京等地市場,形成了“市場+電商+基地”的供產銷一體化新發展模式。電商不僅打開了營銷新渠道,還以精準的需求信號,引導特色產業走向規模化、品牌化,促進了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四)趟出了農民創業致富新路子。農村電商的發展有力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谷城縣整合人社、扶貧以及人才商學院等各類培訓資源,累計開展各類培訓3000余人次;大力開展“農村電商+金融+精準扶貧”,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42筆7039萬元;孵化電商企業36家,162人實現成功創業。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工程,依托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在88個村建立電商扶貧基地,帶動貧困戶3250戶。電商企業纖裳服飾公司在3個鄉鎮建立了4個生產基地,800多名農村無業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宏森科技公司在高寒山區的萬灣、天子溝、高廟三個貧困村引導農戶種植胭脂米,米價達到每斤80元,農戶畝均增收7800元。谷城農村電商淘實惠助推精準扶貧的工作經驗在全國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上得到推介。
二、主要做法
谷城縣委、縣政府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科學編制規劃,強化目標導向,實施三年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強力突破。
(一)建園區,打造電商發展平臺。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應用主導”的原則,推進電商產業園區建設。以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為主體,先后啟動光彩城、農商城、人才商學院等三大電商產業園區建設,組建了縣級電商運營中心。目前,全縣三大電商產業園已入駐電商企業215家。
(二)壯主體,培育電商產業集群。精準招商引進電商主體,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淘實惠、網來云商、供銷e家、EMS、順豐速遞等國內知名電商企業集聚園區。大力培育本土電商,推動大眾網上創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社會青年、大學生等創辦電子商務企業或利用本地農特產品開展網絡銷售,華夏創谷、谷城印象、漢家劉氏、小蜜蜂、軍旅班河、宏森科技、左手拉拉、特戰兄弟等一批本土電商企業發展壯大。推動企業“觸網”轉型,支持石花酒業、正全農業科技、瑞致和、永保大叔、山水韻等企業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站或通過國內知名網站開設企業網店。目前5家企業成為市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1個電商園區成為市級示范基地。
(三)建體系,構筑電商發展支撐。構建功能強大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實施寬帶提速升級工程,行政村通光纖率達到100%,發展農村寬帶用戶3.12萬戶,是2015年的2倍,占農村總戶數的比重達到23%。構建“布局合理、雙向高效、種類豐富、服務便利”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全縣已建成5000平方米的倉儲中心,10個鄉鎮級綜合服務站,鎮級站點覆蓋率達100%。華夏創谷公司聯手縣汽車客運站、中國郵政、供銷E家等3家物流企業,整合社會配送車輛25輛,開通了“以縣城為中心、配送輻射10個鄉鎮(場)、187個自然村”的“貨運班車”,形成了“一點多能、一網共用、深入融合”的農村智慧物流發展模式,初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交通物流網絡。構建農村電商創業培訓體系,整合人社、扶貧、婦聯、團委、殘聯以及人才商學院等培訓資源,共培訓企業、合作社負責人、村干部、村實體店店主等3000余人次,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強支持,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出臺《谷城縣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獎勵暫行辦法》,縣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設立電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電商產業園建設、電商企業發展、電商配套體系建設、電商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親自掛帥,商務、發改、財政等59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設立電商辦,統籌負責全縣電商發展工作,制定電商發展路線圖,確定年度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形成全縣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啟示與思考
從谷城的實踐看,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更加注重政府與市場聯手發力,構建充滿活力的新型電商生態。縣域電商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的行政推動作用有限,個別企業的引進也會獨木難支,必須依靠服務商與平臺、網商、傳統產業、政府有效互動。政府要“搭臺”。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在提升理念、建立機制、出臺政策、搭建平臺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分步推進農產品電商從“無中生有”到“有中生優”、從“星火燎原”到“精耕細作”。企業要“唱戲”。發揮電商平臺優勢,將商業模式融入“三農”發展,讓電商在農村生根發芽、健康成長;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商市場主體,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快遞等各類資源加強合作,構建農村購物網絡平臺,實現優勢資源的對接與整合。農民要當“主角”。農村電商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興力量,要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等人群走上電商創業之路,成為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
(二)更加注重硬件與軟件同步提升,打造便捷高效的全域支撐體系。電商體系是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撐服務平臺,也是當前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短板。必須圍繞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來提升,硬件和軟件同步建設,不求高大上,但求有實效。在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上,加快現代物流與現代倉儲集中化建設,提高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組織化和信息化水平,既要引進快遞物流公司設立總部或區域配送中心,又要培育一批信譽優良、服務到位、運行高效的本土快速物流企業,加快推動快遞企業、郵政企業和干線運輸的橫向聯盟、優勢互補,打通“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物流雙向通道。在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上,以縣城城區、鄉鎮中心和重點村(社區)為重點,加強農村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強農村信息技術培訓,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推廣應用。在農村電商人才體系建設上,整合培訓資源,創新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提供電子商務培訓、實訓、孵化、科研等全程服務,提升電商創業創新能力。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引導一批既懂電商又懂農業的高端人才扎根縣域,吸引一批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返鄉創業。
(三)更加注重生產與銷售閉環銜接,有效匹配農產品需求和供給。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互聯網”手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小生產“最先一公里”與大市場“最后一公里”融合,推動“農民生產什么就賣什么”向“消費者需要什么就引導農民生產什么”轉變。要對接市場第一需求。建立農業產銷一體的動態信息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處理,準確掌握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分析研判市場消費熱點,將市場終端信息及時反饋到農業生產最前端,以動態有效的市場需求指導農民調整生產種植計劃。要把握農民種養環節。圍繞做優農產品供應鏈,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以規模促訂單、占市場、增效益;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幫助農村電商企業開展QS認證,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創建馳名商標,培育形成一批富有地方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農產品品牌。要打通網絡銷售渠道。著力構建多元化網絡銷售渠道,尤其要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對微信、直播等自媒體、社交化營銷給予更多寬容和支持,發揮好農村電商聯盟作用,緩解蔬菜、鮮果等大眾農產品滯銷問題。
(四)更加注重線上與線下互動融合,推動實體經濟二次繁榮。電商對于線下實體經濟而言,不僅是在摧毀一個舊世界,更重要的是再造一個新世界。堅持實體店與電商兩線融合、全面營銷,促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一方面,推進“+互聯網”引導線下企業走到線上來。鼓勵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以自主品牌為支撐,創建特色鮮明、產業鏈完整、服務鏈完善、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門戶商務網,發展農產品同城配送業務。推動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依托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建設區域性電商銷售專區,開展農產品網上零售和批發業務,發展“網上農產品直銷”和“時令農產品預訂”。另一方面,推進“互聯網+”引導線上企業走到線下去。加快農產品傳統市場向現代綜合交易市場的轉型升級,支持電商企業與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合作共建構建電子商務平臺,打造商務綜合體。積極探索“基地+城市社區”直配模式、“批發市場+宅配”模式,推動電商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合作,依托社區便利店、水果店設立農產品體驗店、自提點和提貨柜。
(作者系湖北省谷城縣政府研究室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