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地處云貴高原南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冬暖夏涼,無霜期長,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尤其是土壤各種有益的微量元素,如硒、鋅、鈣,鉀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獨得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適合種植百香果。本文針對該縣百香果生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百香果生產對策,為發展該縣百香果生產增收提供參考。
一、鳳山縣百香果生產現狀
2017年,在縣有關惠民政策的激勵下,百香果生產發展迅猛,當年完成種植面積達1.7萬多畝,初具規模,部分果農嘗到種植百香果的甜頭,得到了實惠。但由于自然和人為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縣目前百香果生產停滯不前,盡是出現毀果改種等現象發生。
二、鳳山縣百香果生產存在的問題
1.重種粗管,產量低。有些農戶為了報面積要補助,果苗種下后,視為野仔看管,不理不采。如不及時搭架上架,不除草施肥和防病治病,使之處于野生狀態,有面積無收成。
2.管理技術跟不上。由于種植百香果絕大部分農戶屬于首次接觸,缺乏栽培和管理技術經驗,致使一些果農在生產管理很盲目,造成果園掛果率低,果少質差,經濟效益低,從而影響到果農生產積極性。
3.氣溫異常,導致百香果死亡。2017年進入12月份以后,連續寒冷天氣,而且雨水特別多,特別是12月下旬出現3天的霜凍天氣,使部分地區百香果因凍害整株至死。如杭東、板吉等大面各受害。
4.公司失信,果農被坑。鳳山縣所有百香果種植戶在種苗下種前,都是與公司簽約保底價收購合同,但實際上,公司并沒有履行保底協議,百香果的收購價由原來保價2元/斤降至0.7元/斤,最為氣憤的是打白條,做工不見報酬,賣果不得錢,楊白勞打工,嚴重錯傷了果農的積極性,果農怨聲載道。如平樂鄉海亭村3組廖家明現尚持有博隆果業欠條7千多元。
三、鳳山縣百香果生產發展對策
1.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對于所有種植戶,要針對每個生產環節進行現場培訓,要培訓到戶到人,一個不能漏。做到應知盡知,應會盡會,全面掌握百香果栽培和技術管理全過程。此外,百香果技術員要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做到每個階段每個農戶都不能漏。
2.嚴格執行激勵政策。縣成立百香果生產督查組,對百香果的各階段各環節進行督促檢查,對只種不管的農戶不予補助,直至追回補助,對管理不到位的戶,給予通報批評,對收成好,效益高的農戶,年底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3.抓好田間管理。及時給越冬果樹施肥,在冬季或春初,在果蔸的四周挖一環溝,在溝內重施農家肥及磷鉀肥。畝施復合肥20公斤或有機肥(農家肥)10—20擔,普鈣肥15公斤,硫酸鉀5公斤混合施放,施后即將挖出的土回填環狀溝再蓋地膜,不得讓肥料爆露,以保持肥效。生長期可視長勢情況經常追肥。
4.做好防寒、防凍工作。在霜凍期之前,做好防寒防凍工作,可用草席、桔稈、薄膜等遮蓋。同時剪除秋嫩葉,將大部分枝條剪短回縮樹冠,并用薄膜包封切口,避免整枝凍死。
5.克服不良氣候條件影響,爭取提早開花結果。對新種或補種地塊,必須選用營養杯苗木,因營養杯苗木種植后成活率高,長勢快,開花結果早,有利于避開不良氣候的影響,確保果農收入。
6.建立專業合作社。要依托本地成立百香果專業合作社,并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實行“三統一”即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經營,想方設法拓寬銷售渠道,開發網絡平臺,利用電商手段,使果品銷往大城市,走向國際市場,做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7.依托知名企業,解除果農后顧之憂。縣委縣政府引進一些資金雄厚,誠實守信的知名企業,并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做到:一是為果農提供保底收購價;二是負責對產品加工增值,即就地建廠,就地加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由此,不斷拓寬銷售市場,保證產品銷路,以增加果農收入,解決果農的后顧之憂。
8.發展果園禽類養殖。大力推廣果下養禽。即在百香果林地放養雞、鴨、鵝等禽類動物,利用果園進行生態養殖,增加收入。如2017年平樂鄉海亭村那弄屯廖家明戶種植百香果22畝,果架下養有3000多只雞、鵝60多只,果園無雜草可生,雞、鵝糞又可培肥地力。
9.提倡果藥兼種。利用百香果棚下空地,套種植天冬、板蘭根、首烏等喜陰藥材,提高單位面積生產效益,增加果農收入。
(作者單位:廣西鳳山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