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丹:汝城縣泉水鎮打造“茶香小鎮”的調查與思考

[ 作者:肖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16 錄入:吳玲香 ]

泉水鎮位于汝城縣南部,轄16個村(居)委會,總面積98.1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泉水鎮現有茶園面積8200余畝,境內有茶葉加工廠3家、家庭式作坊23家,其中旱塘茶葉專業合作社下轄加工廠2家,以加工綠茶為主,年加工能力100噸,產值1500萬元。注冊的茶葉商標有“旱塘硒山”、“旱塘硒香”、“汝蓮”等。“旱塘硒山”茶在明清時期就小有名氣,1995年榮獲國家級農產品新科技、新產品金獎,湖南省湘茶杯金獎,2014年列入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榮獲郴州第二屆農博會金獎。“汝蓮”系列產品近期正在參加香港國際茶葉展,旱塘村2016年獲評湖南省“十大最美茶葉村”。

一、泉水鎮打造“茶香小鎮”的有利因素

(一)生態環境有稟賦。泉水鎮境內多為中高地貌,山嶺陡峻,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立體氣候的特色。氣候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通氣性、透水性、蓄水性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含硒量高、無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有利于有機物質的積累,生態稟賦良好,具有發展茶產業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所產出的茶葉質純、色美、味香,是生產高檔茶的適宜地區。

(二)區位交通有優勢。泉水鎮毗鄰廣東省,106國道橫穿境內,今年底即將竣工通車的武深高速公路在泉水鎮附近設有互通,十分鐘即可上高速,可迅速融入郴州、韶關和贛州“一小時經濟圈”和長株潭、珠三角和閩三角“四小時經濟圈”。珠三角地區是我國茶葉消費的重要區域,紅茶在廣東和港澳地區一直比較受歡迎,毗鄰粵港澳的地理優勢為打造泉水茶香小鎮提供了有利機遇。同時,泉水鎮毗鄰汝城縣城和汝城工業園,從盧陽鎮朱家、鄧家一帶可直通泉水茶園,產品加工、運輸便利。

(三)產業發展有基礎。泉水鎮現有綠茶面積6500畝,紅茶面積約1700畝。隨著茶產業發展的不斷加快,茶葉種植面積近年不斷擴大,2017年新增茶葉種植1300畝。泉水鎮旱塘、杉樹園、正水、勝利、仙居、嶺頭、秀溪等村已形成了自發種植、加工、銷售茶葉的氛圍,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旱塘茶園投入80余萬元,建設觀光游道、茶園觀光亭、品茶室等基礎設施。汝蓮茶莊定位于養生休閑旅游,已新建養生四合院、禪修養生園,正在規劃建設花海。

(四)產業融合有潛力。泉水是千年古鎮,是神農作耜之地,曾是汝城縣古縣城,文化底蘊深厚,號稱宰相故里;汝城古八景有兩景在泉水(大官夕照、獨秀晴嵐);水文化豐富(有四個水庫、泉水江、浙水河);茶葉產地古文化傳說遺跡眾多(旱塘有羅養秀才故事、杉樹園有相公巖等遺跡)。泉水文風鼎盛,在外知名人士、著名企業家較多,其中泉水籍人士宋雙泉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導。泉水山清水秀,是汝城“三水”鄉鎮之一,旅游資源豐富。泉水還有蘿卜垅、梨樹垅、大官嶺等眾多歷史悠久的老茶園可供開發利用和提質改造。以上優勢對于發展茶產業、茶加工、茶營銷、茶文化、茶旅游具有較大的挖掘潛力。

二、泉水鎮打造“茶香小鎮”的制約因素

(一)產業規模不大。一方面,茶葉基地規模小。除旱塘村的茶葉基地連片種植已初步形成規模外,其他村的茶葉多為零星種植,沒有連片形成規模。茶葉種植前期撫育管理成本高,茶農缺乏啟動資金和種植管理技術,導致茶園產量低,收益低,群眾種植茶葉的積極性不高,影響茶產業基地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加工企業規模小。泉水鎮現有3個茶葉加工廠和23家家庭式作坊,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落后,加工高檔茶、精品茶能力不足。旱塘村高檔茶葉產量低,旺季過后基本無貨銷售。

(二)產品品牌不響。泉水現有“旱塘硒山”、“旱塘硒香”、“汝蓮”三個較大茶品牌,“汝蓮”茶在縣內基本無名氣,“旱塘硒山”、“旱塘硒香”也只是在汝城縣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三個品牌產品缺少高端產品。其他家庭作坊也打著“旱塘硒山”品牌進行銷售,影響了品牌質量。泉水茶葉目前的知名度限于口口相傳,并沒有進行宣傳推廣,沒有形成名牌效應。

(三)市場開拓不足。泉水鎮茶葉生產由于長期處于生產自發狀態,開發零散,茶農習慣于各自為政,尚未建立集約發展模式,沒有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茶企和茶農習慣于坐等客戶上門采購茶業,缺乏現代市場營銷理念,缺乏專業的營銷人才和專門的市場開拓之策,沒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手段。營銷市場局限于本縣、尚未開拓縣外、省外市場,沒有明確的目標市場。圍繞茶產業發展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市場服務和監管體系還未形成。

(四)發展合力不強。目前,各級各有關部門扶持茶產業發展政策尚屬制定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的獎補沒有兌現,影響了茶農種植、茶企加工和銷售的積極性,導致泉水鎮茶產業的發展不快。同時,由于泉水鎮的茶葉產業化生產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輻射帶動力不強,產品深度開發不夠,附加值不高,沒有與休閑、觀光、特色農業等旅游要素進行科學合理集聚開發,沒有與第二、三產業有機整合開發,沒有形成多元化的綜合產業發展態勢,影響了茶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泉水鎮打造“茶香小鎮”的建議思考

(一)突出規劃引領,明晰發展思路。突出“茶葉+生產+生活+生態”和“茶園+休閑+康體+旅游”的三產聯動、三生融合理念,以茶產業為中心,帶動產業、文化、旅游融合,強化專業人才引進工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茶香小鎮發展規劃。更新思路,把建設“茶香小鎮”、做大做強茶產業作為泉水鎮產業扶貧的主打產業來抓。規劃建設“一基地三平臺”,即茶葉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茶產業精深加工平臺、茶商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茶文化休閑旅游綜合平臺,打造“茶科技引領示范、茶產品精深加工、茶市場交易集散、茶元素高端集聚、茶文化休閑旅游、茶生態養生康體”為一體的茶產業集聚新高地。力爭到2025年,茶園達40000畝,茶產量4000噸,茶產值4億元,茶稅收1000萬元,茶葉對農戶穩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貢獻率達40%。

(二)突出政府引導,做大茶產規模。要從政策機制層面對茶產業進行更有效的引導,由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泉水茶香小鎮的實施意見》,出臺獎勵扶持政策,建立協調推進、督查指導等體制機制,相關部門定期召開協調會,縣領導親自研究、部署解決茶香小鎮規劃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建立項目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機制,確保茶香小鎮用地指標優先得到保障。要制定扶持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級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茶產業的發展,幫助茶農、茶企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廣泛調動農民種茶和各類資金投入茶產業的積極性,加大對種茶大戶和龍頭茶企的獎勵扶持力度,采取政策性補貼、財政扶貧貼息貸款、以獎代補、項目傾斜等辦法進行獎勵。采取“連片開發、綜合獎補、分步到位、確保成效”的方式擴大規模,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整合產業扶貧資金和金融扶貧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連片、合作社集約開發的給予茶葉種植補貼,穩固增加農戶收入,達到真正的長久致富。要扶持龍頭茶企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旱塘專業合作社和汝蓮茶莊的帶動示范作用,鼓勵群眾發展茶葉產業,在群眾積極性高的地方,采取“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的模式發展茶葉種植。

(三)突出硬件引擎,完善基礎設施。要完善以茶園為主體的綜合基礎設施,整合農開、水利、移民、民宗、代賑等資金,將標準化茶園、茶園生產施工路道、茶園水利設施、茶園觀光健身綠道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打造“人在茶中游,茶在河濱長”的現代茶場種植基地。要完善以公路為主體的路道基礎設施,將現有的通村通組公路進行互通連接,資源整合,形成縱橫交錯、四面貫通的立體式大通道,打通茶場與市場“最后一公里”,加速建設茶產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綠色通道”,突破制約泉水建設茶香小鎮的交通瓶頸。要完善以泉水河為主體的河道基礎設施。大力植入茶葉元素,構建茶河一體、茶水一體、茶泉一體的茶香茶旅風光帶,將泉水河風光帶建設與耒水歷史文化景觀帶建設融為一體,將耒水河、泉水河沿岸建設成為自行車騎行車道、茶園觀光車道,開發休閑旅游線路。

(四)突出品質引航,強化品牌效應。“硒”是泉水茶葉特有的元素。全鎮的茶葉文化應突出“千年古鎮、硒山茶香”這一公共文化品牌,改變散小亂差的局面,自覺將泉水茶業品牌服從、服務整合到全縣、全市的公共品牌當中去,既不失去自有的風格,又能促進大局發展。要強化品牌意識,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名優品牌,以茶產業為主導,建成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要打造茶葉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絕色防控融合示范小鎮,力爭率先通過全鎮域茶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證。力爭與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泉水茶香小鎮發展提供科研和技術保障。要加快開發無公害、綠色、有機茶飲品、茶食品、茶藥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茶產業的附加值。要推進茶葉精深加工,引進培育茶產龍頭企業,開展茶保健品、茶食品等衍生品研發生產,延伸產業鏈,帶動茶產業轉型升級。要大力發展茶文化休閑旅游,充分依托生態優勢和田園特色,將旱塘茶園、汝蓮茶莊、泉水瑤寨建設成AAA旅游景區,不斷提升茶香小鎮的知名度、美譽度,促進茶文化、茶旅游、茶產業的和諧發展。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電商、微商平臺推廣銷售,創建現代營銷網絡,大力支持企業和營銷商到全國各地開設泉水茶葉品牌專賣店、直營店、經銷店、連鎖營銷店、超市專柜等銷售網絡,積極開展市場多元渠道和現代營銷模式,定期組織舉辦茶品展銷會、茶商會,積極參加有影響、有成效的茶葉博覽會、推介會,不斷提高知名度。

(作者單位:郴州市北湖區統計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7-1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久久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中文字幕无碼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