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滁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小崗村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切實有力措施,支持其改革創新、快速發展,勇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同時注重總結推廣小崗經驗,2018年提出“抓小崗促全市”,以小崗精神引領全市經濟社會特別是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弘揚小崗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小崗精神的本質特征與主要內涵。
小崗精神的本質特征
改革開放前后70年,黨領導小崗村發展的實踐看,小崗精神的本質是:為促進基礎薄弱村拔“窮根”、解決溫飽、走向富裕、實現振興,中國共產黨各級領導干部帶領小崗村群眾,在開展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家庭聯產承包、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系列實踐中,形成的實事求是、尊重民意、敢為人先、勇于奉獻、共同富裕等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國共產黨建立90多年來,在其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等歷程中,創造了許多精神財富。我們可以從與其他精神對比的角度,來認識小崗精神的本質特征。
第一,小崗精神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如何振興鄉村的經驗體現。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不同,小崗精神產生于建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關于如何發展經濟、增進人民福祉的經驗總結。與建國后的大慶精神、塞罕壩精神也不同,小崗精神主要涉及鄉村發展領域。
第二,小崗精神是關于基礎薄弱村莊如何振興的經驗總結。雖然名列全國十大名村,但與江蘇華西、河南南街等城郊名村不同,小崗遠離中心城鎮,缺乏資金,沒有發展二三產業的天然優勢;與山西大寨等遠郊名村也不同,小崗村長期以來人才等資源匱乏,無法廣泛積聚人才,這使其成為發展難度較大的基礎薄弱村莊的典型代表。因此,小崗精神主要體現為如何保護農戶的自主意識,以及如何通過下派干部幫助其改變政治生態,最終實現經濟振興和其他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第三,小崗精神的創造者是多元的。之所以歸納為小崗精神,是因為這些實踐活動發生在小崗這塊土地上。但正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并不是僅僅由本地群眾創造一樣,小崗精神是由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省、市、縣、鄉、村等各級黨員干部,帶領小崗村群眾共同創造的。它不僅屬于18位大包干帶頭人、沈浩等駐村第一書記,更屬于對“大包干”予以肯定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屬于親自到小崗視察座談的三任黨的總書記,也屬于在各個時期堅持實事求是、為民請命的省、市、縣、鄉村各層級干部。
小崗精神的主要內涵
一是實事求是,自我革新。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在改革開放之前,正是在鄧小平同志倡導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春風鼓勵下,實事求是重新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安徽省委正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推出備受基層歡迎的《省委六條》,王郁昭、陳庭元、詹紹周等地方領導干部,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敢于冒著政治風險,支持農民群眾探索包產到組、包干到戶等改革創新,最終推動中國實現了一次成功轉折。進入新時代,也正是依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兩年前在小崗農村改革座談會中,提出了“三個堅定不移”,強調了“四個不能”,尤其是提出“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系”“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等觀點,成為響鼓重錘,扭轉了長期以來現實中存在的忽視集體土地權益的傾向,為新時代推進農村改革擺正了航向、明確了方向。
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尊重群眾意愿。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三任黨的總書記先后蒞臨小崗這樣的偏僻村莊,與最基層的干部群眾交流,并宣示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等重大國家政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25日到小崗,專門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面對面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尊重群眾意愿的堅定立場。也正是在三任黨的總書記親臨小崗的感染和鼓勵下,地方黨政干部與小崗村民一起,不斷開拓小崗村發展的一個又一個新局面,為提煉小崗精神提供了厚實的土壤。
三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在有幾千年封建傳統的中國農村,謀求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經驗可供借鑒。在這一進程中,在小崗這塊土地上無論是建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的嘗試,還是18位大包干帶頭人按下“紅手印”開啟“大包干”先河,王郁昭、陳庭元、吳庭美等基層干部為“大包干”上戶口的力爭,抑或新時代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探索,都是共產黨人勇立社會歷史發展潮頭、開創中國革命建設新篇章的體現。
四是不怕犧牲,勇于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為幫助小崗村這樣的基礎薄弱村發展,在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地方黨委、政府都派優秀干部駐村,幫助農民探索合作路徑,尋求致富之路。特別是以沈浩為代表的小崗村第一書記,扎根基層,奉獻青春,鞠躬盡瘁,為大家舍小家,帶動農民群眾艱苦創業、走向振興,書寫了小崗精神的重要篇章。
五是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根本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和發展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的鄭重承諾,共產黨人振興鄉村,一個村組也不能落下。而對此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小崗這樣基礎薄弱村的發展。改革開放前,國家給小崗返銷糧、救濟款及各種生產資料;在改革開放后,又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小崗的交通、通訊、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發展;還有江蘇長江村等兄弟村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對小崗的結對幫扶,都是追求共同富裕精神的體現。
作為基礎薄弱村解決溫飽問題、共同富裕、走向振興的典型經驗總結,小崗精神對于推動安徽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大力弘揚和發展小崗精神,把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落實在江淮大地上。
作者單位:滁州市政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安徽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