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親赴陜西延安革命紀念地和河南安陽紅旗渠等地考察,發表重要講話,充分展示了百年大黨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執著,彰顯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的堅定決心,為全黨做出了示范,樹立了標桿。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要勇于扛起政治責任,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凝聚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走好黨建引領、創新驅動、產業帶動、治理聯動、共同富裕的高質量鄉村振興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小崗力量。
一、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小崗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內涵,不忘來時路
中國改革發端農村、源起小崗。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40多年前,小崗大包干這一聲驚雷沖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土地,拉開了中國農村的改革大幕,開創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先河。40多年來,這一聲驚雷化作浩蕩東風,敲響奮進鼓點,匯聚了勇往直前的改革動能,孕育了彌足珍貴的小崗精神。
小崗精神的第一座豐碑是“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包干。1978年冬天,小崗村18位農戶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簽訂契約書,按下紅手印,搞起了農業大包干,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能在小崗生根、在全國推開,與各級黨組織實事求是的思想、人民至上的理念、包容的胸懷和無畏的擔當密不可分?;叵氘斈?,對小崗人偷偷搞的大包干,各級黨委不僅沒有一棍子打死,反而是堅決采取實事求是態度,先觀察效果,再決定結果,冒著巨大政治風險保護這顆改革的火種。在取得巨大成功后,安徽省委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并向黨中央報告,推動形成制度成果,推動全國改革進程。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各級黨組織的支持,沒有良好的改革環境,小崗人創造的大包干注定會折戟沉沙,消失在歷史深處。所以,大包干是吃飽飯的問題倒逼,小崗農民敢于探索;黨的各級干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動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保護、支持、總結、提升;黨中央英明決策的結果。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本心和中國共產黨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初心的完美契合。是黨領導人民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經典案例。大包干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調動了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極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開創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隨后,農民通過非農經營等方式,實現了勞動力自身的進一步解放,參與到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歷史進程,為全面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小崗人點一根火柴給自己取暖的星星之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變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燎原之火。
小崗精神的第二座豐碑是“對黨忠誠,一心為民,扎根基層,開拓創新”的沈浩精神。上世紀末,小崗村和中國廣大鄉村一樣經歷了各種探索的挫折,產生了發展停滯的陣痛。中國共產黨最講究實事求是,敢于面對問題和困難,不斷的自我革命。黨組織采取“頭雁”領飛的辦法,從省直機關選派沈浩同志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沈浩團結帶領小崗人突破大包干的“天花板”,三步走戰略推動小崗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村民三次按紅手印挽留沈浩,是對黨的無限信任和對發展的無限期許。沈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卓越品質和優秀素養的集中體現,是小崗精神在農村改革發展實踐中的創新轉化,而百姓的三次紅手印更印證了一個道理: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改革的堅定領導者和推動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以來,小崗干群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團結奮斗,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征程上闊步前行,小崗精神有了新的升華,用敢于奮斗、敢于創造、敢于擔當的精神氣質書寫著希望田野上新的精彩篇章。從大包干一聲驚雷到多點開花,農村改革與時俱進闖新路;從農業一花獨秀到三產融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開新局;從三村合并到三治融合,鄉村治理共建共享出新招;從奔向小康到共同富裕,百姓生活安居樂業逐新夢。十年圖強,十年巨變,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農村土地確權的紅本子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分紅利,實現的是小崗人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
小崗精神以小崗村民首創大包干為核心敘事街景,以44年來小崗改革發展為主要實踐場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為宏大時空背景;它起源于1978年大包干又承載著44年農村改革發展波瀾歷程;它肇始于小崗又不拘囿于小崗,涵蓋中國廣袤農村和億萬農民;它凝結著小崗村民的獨特思維意識、億萬農民的普遍文化心理和先進政黨卓越不凡的精神風貌等豐富精神元素,既一脈相承基因賡續又不斷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小崗精神的統領是偉大建黨精神,源頭是紅船精神,搖籃是民族精神,核心是改革精神。在時代的變遷進程中,在農村改革發展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檢驗和凝練、創新和轉化,推動了黨的三農工作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
二、從小崗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深入推動小崗鄉村振興示范創建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總書記視察小崗的殷殷囑托,從小崗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時時把百姓裝在心里,切切把責任扛在肩上,堅決把黨建抓在手上,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線,一手抓鄉村富民產業,一手抓鄉村有效治理,緊緊扭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個牛鼻子,聚焦現代農業、小崗產業園、景區創建、培訓教育、品牌運營五個平臺,加快建設創新小崗、美麗小崗、實力小崗、幸福小崗,讓小崗精神弘揚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時代。
一是加強基層黨建,鑄強戰斗堡壘。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打造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密切聯系群眾,帶領農民致富,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堅持強化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思想教育,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用紅色基因強基固本,用改革思維推動工作,用為民情懷改進作風。堅持密切聯系群眾、深入群眾,第一時間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急難愁盼”,用干部辛苦來解決百姓疾苦。堅持擔當作為,積極為村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氛圍、創造環境、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把政府有為的手、市場無形的手和百姓勤勞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匯聚成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用黨組織的擔當作為凝聚起群眾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和行動跟從,形成“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的發展態勢,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敢于擔當,勇做改革創新的主心骨;要因地制宜,巧做富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要貼近群眾,甘做為民奉獻的服務員;要統籌協調,善做鄉村治理的壓艙石;要生態優先,爭做踐行兩山理念的實干家;要自我革命,篤做自身建設的打鐵匠。
二是深化農村改革,培育發展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我們將牢牢抓住農民與土地關系這條主線,堅定不移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著重在搞活經營權上下功夫;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和“三變”改革,不斷豐富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改革,以小崗鄉村振興銀行為金融產品創新主體,用政府引導、政策指導、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專業操作、百姓參與的模式,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和村民創新創業;以鄉村振興基金為抓手,構建產業布局,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城鄉之間要素有序流動、融合發展,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發展路徑,推動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夯實發展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將因地制宜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心懷“國之大者”,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堅持做好以糧食安全為基礎的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一產做優。以“兩強一增”為統領,以小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以高標準農田治理改造提升為抓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加快適度規模經營,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對農戶的帶動,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瞄準主攻目標,推動二產做強。堅持項目為王,以小崗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為載體,做大做強產業投融資公司,搶抓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契機,貫徹“畝均論英雄”,發揮小崗品牌引領作用,招商引資、建設園區,投產達產齊頭并進,打造產業主引擎。突出特質稟賦和獨特資源,推動三產做旺。重點圍繞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教育培訓、農村電商、金融等服務業做足文章。夯實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基礎。同時,讓二三產業增值環節和增值收益盡可能留給農業和農民。
四是切實保障民生,建設和美鄉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將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村內道路、自來水、天然氣、污水管網、綠化、網絡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水平。進一步加大教育獎勵力度,提升小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推進智慧醫療覆蓋小崗,規范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小崗敬老院硬件建設和服務管理,持續推動“老年助餐”等暖民心工程,提升養老保障水平。村集體經濟收益繼續為村民分紅,繼續為村民的新農合、新農保、政策性農業保險“買單”。逐步建立健全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每位村民分享到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新生活。
五是強化鄉村治理,實現三治融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蔽覀儗⑦M一步完善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機制,建設數字小崗平臺,實現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常態化開展文明新風戶、美德少年、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持續提升推廣“美德銀行”經驗,推進移風易俗,用小積分撬動大治理。持續加強道德榜樣、家訓家風等德育教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有效治理促進鄉風文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依法治村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解決村民合理訴求相結合、與民主管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三治融合,實現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著力培育新時代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
六是提升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小崗的實踐告訴我們,農村發展關鍵靠農民的智慧和奮斗,只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激發百姓的內生動力,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群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就能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我們將更加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投入方式,激勵、幫助村民創業,“做給農民看,帶著百姓干,幫助群眾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加注重小崗品牌運營,小崗品牌是百姓創造的,我們要打小崗牌,唱經濟戲,做發展文章,帶動千萬百姓。更加注重人才培養,堅持“引智上崗”,通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讓“外來和尚”帶動念好發展經,搞活一方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加速本地人才培育,讓“千里馬”成長為改革發展帶頭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讓“鳳還巢”“雁歸來”成為主力軍,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通過激發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用自我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用共同奮斗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系安徽省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2023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