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溫珍才:破解我國農產品出口瓶頸

[ 作者:溫珍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09 錄入:王惠敏 ]

隨著全球貿易的快速發展,各國經濟利益密不可分,世界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憑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農產品價格相對偏低的出口優勢,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迅速,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近些年來,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農產品自身結構和管理等因素影響,我國在農產品出口方面遭遇瓶頸,亟待破解。一是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層出不窮。為保護本國農產品免受沖擊,許多國家利用WTO中存在的制度缺陷,采取技術性貿易壁壘、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限制我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我國農產品出口遭受到的國外SPS措施種類繁雜、數量眾多。二是我國農業生產模式和產業結構較為落后。我國傳統農業具有小規模種植、分散經營、自然經濟色彩較濃等特點。在這種生產模式中,農業化學投入品較難控制。標準化生產的意識整體淡薄。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體系不夠健全、安全管理不夠規范等是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以柑桔為例,產業種植品種單一,“豐年”之后盲目擴張,導致產品供過于求;品種結構搭配不合理,鮮果上市集中;后期商品化深加工滯后。三是品牌建設意識不強。我國農產品以價格優勢為主,結合品牌建設獲取高附加值的農產品較少。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商標注冊勢頭迅猛,但“叫得響”的市場品牌卻很少;冒牌現象嚴重,品牌保護還需加強;為掙取暫時利益為國外企業貼牌做嫁衣裳較為常見。四是企業缺乏行業自律。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超萬家,農產品出口競相壓價,常出現“新開發一個市場,爛一個市場”的現象。產品惡性競爭,不僅使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各種低廉的產品充斥海外市場,嚴重影響我國的農產品形象。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貿易必須采取有效對策。一是加強研究,積極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加強對WTO規則的研究與利用,建立雙邊及多邊區域合作與協調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并利用WTO中的爭端解決機制、貿易救濟措施、赫爾多邊貿易體系談判機制等特殊條款,切實維護好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正當權益;善于利用WTO的綠箱與黃箱補貼,真正落實好對我國農業產業的保護。此外,要及時關注收集和深入研究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推進與國際接軌農產品出口相關標準的制定,指導企業按標準實施生產。二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由注重面積擴張轉為調整結構、提高質量,實現由數量擴展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農產品出口的重點應放在完善產品標準管理體系上。降低和科學使用農藥等農業化學投入品,加強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控,加強對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防治,指導企業打造綠色農產品,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發力度、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技術、推廣農產品保鮮新技術,延長農產品的銷售鏈條,從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與核心競爭力。三是注重品牌建設,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牌農產品,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新轉變,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政府要積極引導品牌企業“走出去”,推進商標海外注冊,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在國際貿易與合資合作過程中對自有品牌的保護、管理意識,防止自主品牌被惡意搶注或收購。四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從國家到地方各級的行業協會組織,實現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參與政府制定農產品相關標準,配合政府對外談判。行業協會應加強對行業內企業、產品的監督和管理;汲取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加強對行業內企業的培訓,促進業內企業更加有序規范地發展。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廳局班學員、南昌海關正廳級領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