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登亮:土地串起我國鄉村變革主線

[ 作者:劉登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17 錄入:王惠敏 ]

1978年,中國做出了決定國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40年里,中央下發了統領“三農”工作的20個中央一號文件,成為中國農民刻骨銘心的溫暖記憶。20個一號文件,回應現實之問,開啟改革先機,推動偉大的鄉村變革。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曾是以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聞名的“三靠村”,每年冬春,幾乎家家攜兒帶女外出乞討。1978年一個冬夜,在小崗村一間茅草屋里,18個村民謀劃了一件驚天大事——分田單干。小崗村人摁下紅手印二十幾天后,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改革的出發點正是改變生產關系。

1982年1月1日,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肯定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18枚紅手印催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

四川向陽鄉:“農村改革第一鄉” 人民公社從這里“摘牌”

在四川省廣漢市人的心中,有一個熟悉的詞語――“敢為人先”。1980年4月,向陽人在全國率先摘下了“人民公社”牌子,掛上了“鄉人民政府”牌子,成為享譽全國的“天下第一鄉”。向陽公社變成向陽鄉人民政府,一個牌匾變化的背后卻有著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土地“串起”我國鄉村變革主線

到1985年,人民公社制度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如果說“大包干”在農村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撬開了裂隙,向陽人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則是用新的政治體制為新的農業生產力保駕護航。

2005年,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靈壽縣,在全國率先免除了農業稅。緊接著,2006年1月1日,全國依法取消農業稅。

靈壽縣青廉村村民王三妮家不僅免除了每人76元的農業稅和“三提五統”,還得到216 元的國家補貼。王三妮興奮地決定:鑄鼎銘刻,告知后人。“告別田賦鼎”銘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一位北方農民用自己日常使用的語言,記錄中國農業發展史上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惠農政策密集出臺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完善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出臺了5個一號文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正式確立為中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這一制度改變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起點。

2004年到2018年,中央又連續15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三農”問題在中國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在這期間,免除農業稅、糧食直補、9年義務教育免費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等一系列惠農政策陸續密集出臺,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定權、人定心,共產黨人用歷史寫下了實事求是、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的執政理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97年中央決定:1983年簽訂的第一輪15年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長30年不變。2017年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土地承包制度的延續和穩定,徹底免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土地是農民的根本,也是國家的根本。40年改革開放,土地問題始終與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緊密相連。從土地承包到土地流轉再到“三權分置”,土地是40年農村改革的一個主線,4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滿懷激情的守望著中國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我們深信,中國這片寶貴而有限的土地,必將順利承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長久繁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視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 伊人亚洲综合网色aⅴ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