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抓基層、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要指示精神,對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作出安排。
隨后,全國各地抓好貫徹落實,下派各級機關干部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我于2015年6月主動請纓到荔波縣小七孔鎮聯山灣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干就差不多三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和全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把聯山灣從一個雜亂破舊的鄉村發展成為吸引眾多游客的鄉村旅游村。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全國農村再次沸騰,我對鄉村工作更加充滿信心。根據工作需要,2018年3月從小七孔鎮聯山灣村轉戰佳榮鎮威巖村,擔任威巖村脫貧攻堅隊隊長;8個月后調整到茂蘭鎮立化村繼續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一年內跨3個村。
我的工作變動,成為一些人議論的話題。有人說我可能得罪領導了,從這個村又被貶到那個村;有人說我有工作能力經驗豐富,哪個村有需要就派到哪個村去;也有人說我這輩子就這么耗死在鄉村了。人們議論紛紛,其實就想知道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是怎么開展鄉村工作的,為什么所到的村都有不少村民喜歡,離開的時候也很留戀,甚至沒有到過的村也想把我“挖”過去。其實,我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一個普通的干部,我永遠是農民的兒子,鄉村永遠是我的家。我現在把自己的一些工作情況和體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歡迎大家批評指導。
一、帶感情進鄉村
無論在聯山灣村,還是在威巖村和立化村,走到哪里,我都是帶著感情走進去的,我的感情真摯細膩,自然流露,很快就融進群眾當中。我始終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永遠把鄉村當成自己的家,走進鄉村,我感到很自然、很親切、很溫馨。我會自覺不自覺的走進各個村民小組,走進各家各戶,與村民聊聊天、說說話,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想法,掌握他們的動態,收集基本信息,從中尋找開展鄉村工作的突破口。
在小七孔鎮聯山灣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村里的工作,關心群眾冷暖,操心農村發展,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之外,我喜歡找事做,包括主動為村民額外爭取到救濟物資,解決許多困難群眾燃眉之急,主動邀請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向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開展捐助活動;規劃修建通組公路,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和出行;推動聯山灣小學規劃建設,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開展以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為代表的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對接旅行社和導游,推出聯山灣鄉村體驗旅游產品;加大對外宣傳,讓聯山灣成為關注焦點,贏得發展機會。
因為對聯山灣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之余還聯合創作了當地村民喜歡并廣為傳唱的鄉村民謠《聯山灣》,把當地的布依民族風情淋漓盡致展現出來,增強聯山灣的吸引力,提高了聯山灣的知名度,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來到聯山灣體驗布依民族風情,形成了《貴州日報》“一首民謠寫活一個鄉村”和《中國旅游報》“旅游奇跡在布依山寨誕生”的社會效應。因此,有不少人甚至把聯山灣和我劃上了等號,或者說打上了“標簽”。
二、挖掘鄉村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也是鄉村的靈魂。鄉村文化在每個村既有相似,又有所不同,既看不見,又有所感覺。鄉村文化不是固定資產,也不是某個建筑物,有時候直是難分難辨,甚至沒法感覺到文化的存在。只有走進鄉村,走進生活,才能感受到鄉村文化和鄉土氣息。
在聯山灣村,我經常和布依族老人交流,從他們那里收集了解當地一些民間故事和文化記憶,引導布依先生莫炳剛開設儺戲(做橋)傳習課堂,鼓勵村民參與學習;鼓勵有民族文化愛好的村民和小學教師收集編寫當地民族工藝、美食、文體活動等資料;組織聯山灣文藝隊,開展各種文化表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邀請作家記者到聯山灣采風,創作聯山灣題材的文藝作品;把鄉村民謠《聯山灣》定位為鄉村文化符號,人們就會記得“山彎彎,水灣灣,我的家鄉在聯山”,腦海里可能會隱約出現或者幻想聯山灣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有一種“身未動,心已往”的沖動,從而會不自覺想走進聯山灣。
來到威巖村后,我在走訪群眾中發現被稱為布依歌王、在本村威望很高的老支書歐學云先生,就從他身上入手,召集本村熱愛布依歌的村民共同討論如何弘揚威巖布依歌文化,引起大家的共鳴,最后由威巖村支兩委牽頭,成立舉辦全縣規模最大的一次思想扶貧和六月六布依歌節活動,提高了威巖村的知名度,增強了威巖人的自信心,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凝聚了群眾基礎力量。
三、解放村民思想
建設鄉村,振興鄉村,必須解放思想,特別是解放廣大村民的思想。針對大部分農民發展觀念不強、教育水平不高、對新事物接納能力較弱,我都會在農民教育上下一些功夫,幫助村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一是建立學習平臺。依托教程教育、廣播系統、村圖書室、鄉村舞臺、布依歌堂等陣地,為農民搭建學習平臺,通過邀請老師授課和提供圖書自學等方式,方便農民學習。二是組織農民培訓班,積極聯系對接扶貧、就業、教育等部門和培訓機構,把部分有學習愿意的村民送去培訓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勞動技能。三是選好學習內容。針對農民感興趣的東西準備學習內容,既可以提供和農業生產相關的專業性課程,也可以提供如鄉村旅游、廚師廚藝、接待禮儀、民族工藝品、民族文化包裝、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知識,為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三是強化宣傳教育。開展鄉村講堂活動,邀請致富能人、鄉村好人等現身說法,充分發揮好典型的宣傳教育作用。同時,組織村民開展各類文藝匯演等活動,寓教于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他們建設自己美好鄉村家園的動力和信心。通過入戶走訪交流,引導群眾和宣傳發動,立化村岜昔一、二組,岜鞏組、韋老組、岜歐組大部分村民提高了思想認識,轉變了思想觀念,決定調整2019年春節傳統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觀念,改為安裝自家房子的燈帶,既能營造整個寨子喜慶的節日氛圍,又能當路燈使用,還減少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垃圾和空氣、噪音污染等問題,環保又清潔。
四、努力經營鄉村
推進鄉村振興,既需要建設鄉村,更需要經營鄉村。經營鄉村需要有規劃、建設、包裝、宣傳等方面資源力量的整合,還要注入文化元素,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引導村民參與。我在聯山灣村工作期間,開始的時候邀請桂林旅游策劃師來幫助指導聯山灣規劃發展方向,后來項目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重新完善提升規劃,并投入3億多的資金對整個聯山灣進行改造和包裝建設。項目建成后,我按照“旅游開發、文化先行、宣傳出擊”的理念,以當地布依族文化風情為賣點,引導村民們積極參與聯山灣鄉村旅游活動,挖掘整理出古老的布依族儺戲珍奇種類——“許愿橋”以及布依民族舞蹈“吊喪舞”等文化項目,并改編成為游客可以參與互動的民族文化體驗活動項目。還設計鄉村體驗旅游線路,推出布依民居生活體驗館、扎染手工藝、布依儺戲傳習、磨豆腐、打糍粑、包粽子、小菜園認購等民俗體驗旅游產品,受到游客的喜歡。另外,主動邀請全國各地作家、詩人、作曲家、畫家、攝影家到聯山灣采風,抒寫聯山灣、描繪聯山灣、歌唱聯山灣,豐富了聯山灣的文化內涵。同時,依托當地民間節慶傳統文化,連續舉辦了多屆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堅持以民族文化引領鄉村旅游發展,并把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打造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民族節慶活動品牌。僅2016年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活動當天游人達到3萬,經營性總收入達65萬元,單戶最高收入達5800元。村民們從民族文化節慶活動中得到了實惠。
作者單位:荔波縣委宣傳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