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占錄:城鄉土地新要素互通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引擎

[ 作者:張占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7-12 錄入:王惠敏 ]

土地財政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無疑在過去的20余年里,地方政府靠土地財政,積累了大量城市建設資金,形成了推動我國經濟增長一個重要的引擎,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還會繼續下去。理論和實踐證明,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資源投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往往更容易實現,所以土地對經濟增長是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并且作用也更加直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土地投入促進經濟增長的顯著效果。

在1990年代之前,我國處于半工業的農業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后,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原始積累就是從土地改革開始的。解放農村不僅是解放勞動要素的生產力,更是解放土地要素的生產力。土地要素生產力解放了,整個農村的生產就活了,生產大幅度增長。當時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要素除了農地承包以外,還有一個要素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當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村小工業用地開發、村莊建設的熱潮。當時農業增長較快、創造的GDP很多,鄉鎮企業發展和村莊建設的貢獻不可忽視。

1990年代之前的經濟發展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是首位的。直到1980年代末90年代初,農業的土地紅利慢慢釋放殆盡,要保持經濟進一步增長,只有放開城市用地。而在199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對城市經濟增長促進作用又凸顯出來。各地方城市各類開發區建設,特別是后來的高新產業區、城市新區建設都采取了“以地生財、滾動開發”的模式,以此保持了我國城市經濟20余年的高速增長,比起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紅利要大出許多倍。20余年的土地財富積累,也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沒有10余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20余年城市土地制度改革,我國經濟保持近40余年的快速增長是不可能的。可見,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要素的投入,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經濟增長的動力,我認為,土地制度改革仍然是重要的推動力之一。這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第一輪土地改革是農村土地要素內部循環,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第二輪土地改革是城市土地要素內部循環,促進了城市經濟快速增長。到目前,雖然經歷兩輪土地制度改革,但我國土地制度卻還保持著城鄉分割的二元市場結構,城鄉土地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嚴重阻礙了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不能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第三輪土地改革,如果打開城鄉之間的阻隔,讓土地要素城鄉之間互相循環,必將第三次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增長。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科技推動是必要的,但是真正要起到引擎作用的,應該是下一輪城鄉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房地產信息中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21世紀經濟報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州毛多水多久久 |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