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軍突起”,到成為農村經濟主體,再到轉制為民營企業,并融入開放型經濟大潮,鄉鎮企業的發展,折射的是偉大時代的深刻變遷。
“鄉鎮企業的發展,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歷程,曾經長期停滯不前。在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順應經濟發展規律,蘊藏在億萬農民之中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迸發出來。在短短十年左右時間里,依靠農民集體自我積累,農村生產力得到很快發展,鄉鎮企業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然,對這段風云激蕩的歲月,曾任原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副局長的張毅至今無法忘懷。
歷史背后,是那個時代的生動記錄:鄉鎮企業的發展,改變了我國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成為我國工業化不可缺少的一翼;創造了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路子,安置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一半;成為農業現代化、增強農業后勁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張毅說,鄉鎮企業改變了“城市搞工業,農村搞農業”的二元化經濟格局,縮小了城鄉差別。
如何通過農村工業現代化加速國家工業現代化的實現?如何通過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調整使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涌向城市?如何通過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形成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態勢?張毅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中都包含著同一個詞——鄉鎮企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鎮企業又迎來了新的春天。”張毅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標志著我國鄉村發展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也預示著一個以鄉村振興為基礎的新時代的到來。”
“這次機會十分寶貴,就像上世紀改革開放給鄉鎮企業提供的發展機會一樣,讓農村再次成為企業家一展身手、企業快速發展的一片沃土。”張毅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為企業家提供了新的舞臺。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發展鄉鎮企業都有著重大意義。張毅認為,“現在我國的百強縣幾乎都是鄉鎮企業發展的結果,農村已經實現小康的村也都有鄉鎮企業推動的作用。”
在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鄉鎮企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始終在發展壯大。“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刻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較高。”張毅認為,從我國的發展前途看,如果我們想成為現代化國家,首先就要解決農民的問題。要想解決“三農”問題,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必須繼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仍然是農民問題。
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行動的通知》,近期也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農村一二三產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張毅認為,當下,我國農村產業融合正處于從起步階段向加速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大量資金正進入這一領域,產業融合將加快邁入“升級版”。在此輪產業融合進程中,將著力打造一批全產業鏈企業集群和“農字號”特色小鎮。張毅對鄉鎮企業的未來信心滿滿。(記者 李琭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