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郭曉鳴等: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看看高崗怎么做!

[ 作者:郭曉鳴?駱希?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0-21 錄入:王惠敏 ]

農村人居環境不僅關系到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更直接影響鄉村和諧穩定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面臨著推進難度大、農戶參與度低、對政府依賴性強、長效治理機制缺失等突出矛盾,亟需通過突破性的模式創新有效破解現實難題,顯著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同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治理優化,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解放鄉高崗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積極探索垃圾治理有效路徑,首創“組織引領、群眾參與;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健全制度、現代管理”為核心的“高崗模式”。這一模式系統性解決了鄉村垃圾處理難、面源污染大的突出難題,依靠農民全方位主動參與實現了鄉村人居環境從“臟、亂、差”到“凈、暢、麗”的重大轉變,開啟了保護青山綠水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的新路徑,對于實現“生態宜居”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高崗模式的主要探索

高崗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推進中,聚焦組織引領、制度建設、強化監督,針對垃圾分類清運治理采取了以下關鍵舉措:

以組織帶動為引領,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一是突出“問題”導向。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池臭氣熏天、垃圾外溢二次污染等突出問題,通過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基礎上,把所有“垃圾池”全部拆除,倒逼農村垃圾治理。二是突出“宣傳”引領。制作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宣傳圖冊,組織村組干部、黨員、技術員等隊伍,以院壩會等形式進組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有效提升群眾的環保理念和垃圾自主分類意識。三是突出“權利”引領[T1] 。在充分討論基礎上,制定了每戶每年繳納100元垃圾清運費及專款專用的相關制度,每年堅持收支全面公示,使村民對垃圾清運資金使用的監督“權利”意識明顯增強。

源頭減量為核心,創新垃圾分類機制

高崗村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適用的垃圾分類、收集、和轉運標準。一是實行“三分類”歸類。第一類為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如有機垃圾、建筑垃圾等,不能裝入垃圾收集袋;第二類為不可回收、需深埋作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如動物尸體等,不能裝入垃圾收集袋;第三類為不可回收的垃圾、無需作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如玻璃類、塑料類等,裝入指定垃圾收集袋。二是實行“三分類”處理。針對第一類垃圾,回收再利用;針對第二類垃圾,進行深埋、作無害化處理;針對第三類垃圾,必須放入指定垃圾收集袋,由清運員定時定點清運。三是實行“日清掃、周清運”服務。農戶于每周日將不可回收垃圾放入垃圾收集袋,由清運員到戶收集,統一運往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

以常態管理為基礎,建立長效監督制度

一是建章立制。高崗村將垃圾分類制度納入“村規民約”,將門前“五包”落實到戶,實現監管網格化。二是考核激勵。每月27日開展“愛美二七”評比活動,每季度開展“潔美家庭”評比活動,每年開展“生態文明戶”創建活動,將結果全村公示并發放獎品,有效激勵群眾自覺主動參與村莊環境治理。三是常態監督。采取“三位一體”常態化監督管理,即農戶監督清運員按時清運,村“兩委”監督農戶持之以恒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垃圾清運員監督農戶是否按規定對垃圾進行分類。

高崗模式的顯著成效

“高崗模式”是依靠農村內生力量主導優化鄉村公共服務供給的成功范例。自2014年實施以來,以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點,高崗村在人居環境、農民素質、干群關系、治理結構和模式推廣五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農戶居住環境有效改變

垃圾“日清掃、周清運”制度的切實推行,為高崗村拆除全村13個垃圾池和消滅數十個自發形成的露天垃圾場奠定了關鍵性基礎,一方面徹底解決了由于垃圾不分類和轉運不及時導致的垃圾量大和外溢問題,另一方面有效解決了垃圾池所導致的空氣污染和轉運過程中二次污染問題,從源頭上扼制了污染源,實現了全村人居環境的根本改善。截至2019年末,高崗村垃圾集中處置率達85%,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推廣率達100%、無害化處理率達96%,農村生活垃圾和清運量減量均達65%以上。走在高崗村的路上,看不到一個垃圾池,聞不到一絲垃圾異味,充分展現出村莊優美、環境潔凈的幸福美麗新農村景象。

農民個人素質有效提升

高崗村通過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行為的引導,使村民們自覺形成了分類生活垃圾的良好習慣,并以人居環境治理為切入點,全方位提升了高崗村村民的衛生習慣、公共意識和誠信理念,實現農民個人素質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由于高崗村在垃圾分類和清運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主體,促使全村村民在鄉村人居環境治理中形成緊密的行動“共同體”,增強了村民的村莊歸屬感,不僅圓滿實現了改善人居環境目標,而且有效提升了全體村民以合作方式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管理的能力。

鄉村干群關系有效改善

在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高崗村村兩委黨員干部以率先垂范的行動表率,引領村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主動清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不僅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有效改變了全村長期臟、亂、差現狀,同時獲得了村民的認同和支持。高崗模式的成功探索,實現了順民心、遂民意、謀民利,極大地改善了鄉村干群關系,賦予了基層黨組織更強的領導力和組織能力,構成凝聚村民發展共識和強化集體行動的重要基礎。

鄉村治理結構有效優化

村民參與度低和基層治理能力弱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面臨的兩大基本難題。在高崗模式探索之中,最重要的突破就是堅持在垃圾分類標準制定、垃圾定時清運制度制定等多個環節實行“民主評議”,促使全村村民圍繞人居環境治理在村、社兩個層級廣泛而充分地進行民主討論,這些重要的制度化成果,構成了高崗村動員村民充分參與的新型合作治理機制,促進了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和結構優化。

治理模式得到有效推廣

高崗模式最重要的特質是鄉村力量主導而不是依靠大量財政資源支撐,因而表現出很強的可復制和可推廣性。正因如此,高崗模式獲得國家相關部門、四川省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國省市部門表彰,先后獲得國家森林鄉村、市級文明村、“綠美新村”等榮譽稱號。截至2019年底,高崗村已經吸引了省內外50余個縣市考察學習。高崗模式不僅在四川省雅安市全面推廣,而且正在成都市、西昌市等地逐步推廣,己經成為四川省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具有重要創新和推廣價值的成功典范。

高崗模式的重要創新

面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多重挑戰,高崗村以垃圾分類清運為突破口,在“制度設計、組織引領、激勵構建、農民參與、政策支持”五個重要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取得了極具借鑒和推廣價值的制度性突破。

以可行制度設計奠定改革基礎

可行的制度設計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礎。高崗村在人居環境治理的制度創新包括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將標準簡易化。基于農村現實基礎和對生活垃圾分類后直接利用的客觀需求,高崗村對垃圾分類標準進行有效簡化,建立適合于鄉村推廣的垃圾“三分類”標準和“日清掃、周清運”制度。二是將標準制度化。高崗村將人居環境治理納入“村規民約”,重塑有內在約束力的鄉村制度規范,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順利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以強化組織引領減少改革阻力

村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必須有效率地加以引導和示范。高崗村在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突出組織引領,充分發揮村組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減少改革阻力。一是強化村級組織在公共事務決議中的引領作用。高崗村村兩委將垃圾處理問題作為全村“1”號民生工程,多次召開村“兩委”會、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和決議生活垃圾治理問題,促進村民在人居環境治理中形成共同意志。二是強化村組干部在人居環境治理中的示范作用。針對人居環境治理中普遍存在的推進難矛盾,高崗村建立村組黨員干部率先示范的工作機制,村組干部親自動手分垃圾、親自上門收垃圾,通過以身作則踐行垃圾分類制度,有效減少了工作推進中的各種矛盾,充分發揮了村兩委在人居環境治理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以多元激勵機制化解瓶頸矛盾

激勵機制缺失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針對此,高崗村強化集體性參與激勵,主要通過組織實施多類評比活動,構建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多元激勵機制。以家庭清潔衛生評比為基本導向的激勵機制的建立,有效改變了環境治理只能靠政府的路徑依賴,激發了全體村民的參與意識和環保意識,增進了社區歸屬感和家庭榮譽感,促進了高崗村人居環境的長效治理。

以自主充分參與構建內生動力

全方位構建農民自主參與機制,是高崗模式最重要的制度特征和創新價值所在。進一步考察,高崗模式的農民參與主要從四個重要維度實現:一是制度設計參與。動員組織村民全程參與垃圾分類標準、經費收取和使用標準、評比標準以及實施方案等制度的討論決策。二是實施推進參與。動員組織村民直接參與拆除原有垃圾池和露天垃圾場整治工作,變“群眾看”為“群眾干”。三是日常監督參與。通過農戶監督清運員,保證按時清運和清運質量,通過清運員監督農戶,保證農戶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四是資金籌措參與。經過村民充分討論建立每戶每年交納100元垃圾清運費的資金籌措方案,既減少垃圾清運的資金壓力,又促進村民對村內環境治理的關注和監督,有效激發了農民參與的內生動力。

以精準政策支持提升改革效率

如何提高政策實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面臨的又一挑戰。在高崗村的實踐中,地方政府不是簡單安排項目,大包大攬,而是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和難點精準制定導向政策及支持措施。針對垃圾分類設備缺乏和村民前期參與認同度不高的困難,主要舉措是統籌財政資金為每戶村民配發垃圾分類桶;針對村內垃圾收集運輸的關鍵障礙,則統籌項目資金配置一臺適應當地丘陵地形的垃圾收集車。通過精準瞄準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痛點和難點實施支持政策,有效改進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顯著提升了人居環境治理的政策效率。

高崗模式的經驗啟示

高崗村的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從解決主要矛盾入手,找準關鍵節點對癥施策,有效破解了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根源性問題,拓展了新路徑,創新了新模式,對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形成了以下四個方面重要經驗啟示:

必須重視加強基層組織引領與充分發動農民參與相互促進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基層組織是動員者、組織者、引領者,農民群眾是參與者、實施者、受益者,只有將組織引領與農民群眾參與有機銜接,才能實現農村環境治理政策的有效落地。高崗模式的成功實踐表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動員、引領和示范作用,準確把握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點和方向;另一方面應當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鼓勵群眾充分參與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長效動力。

必須實現建立制度規范與構建激勵機制雙向突破

完善的制度規范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準繩,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制度長效推行的保證,二者雙向推動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從高崗實踐看,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規范是提高人居環境治理效率所不可或缺的,但基于鄉村實際,制度規范的制定應當可操作、易推行,并且要與具有內生約束力的村規民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需要創造性地構建激勵機制,應充分結合傳統鄉村“熟人社會”的特征,探索建立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機制,讓農民群眾在鄉村人居環境治理中提高參與感、獲得感和榮譽感。

必須堅持政府有效支持和探索市場化機制同步推進

政府支持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基本方式,市場化機制是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要選擇,二者同步推進對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機制至關緊要。高崗模式提供的重要啟示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一方面應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重點解決人居環境治理的關鍵性難點、斷點和痛點,為市場化機制發揮作用創造基本條件。另一方面應積極探索以市場化方式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各類項目,鼓勵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吸引市場主體廣泛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

必須引導深化單向改革與強化鄉村治理聯動協同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提高站位,將其置于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視,從人居環境治理的單一目標拓展到產業提升、治理優化和鄉村振興的多元目標。高崗模式的實踐深刻表明,只要將人居環境治理決策過程與村民民主自治聯動,將人居環境治理群眾動員和提高基層干部現代治理能力聯動,將人居環境治理硬件建設與鄉村基礎設施現代化聯動,就能夠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實現“生態宜居”與“有效治理”的協同推進,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作者單位:郭曉鳴,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駱希,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重農評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先锋全部色资源在线免费网站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在视频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好吊妞在线观看新免费视频 |